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进入资本市场的入口;报业方面,报业集团的组建已蔚然成风,近日又有整合城市若干核心报刊而成的湖南日报集团和杭州日报集团相继挂牌。
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与凤凰卫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合作,继成都商报借壳四川电器(现名搏瑞投资600880)、赛迪传媒控股ST港澳(现名赛迪传媒0504)后,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划转将成为ST黄河科(600831)的新控股股东,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0829)也发布公告,新华通讯社所属全资企业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将通过受让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些买壳上市的传媒集团通过重组减债、资产置换等形式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基本面获得根本改观,后续业绩增长也有了坚实基础。
民间传媒公司也不甘寂寞。它们不仅热衷于在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广告代理、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大撒金钱,而且在积极筹划通过多种方式上市。如他们中的活跃分子唐龙传媒公司、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准备。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传媒资本大举进入将不可避免,中国的传媒还没有完成产业化就要面临市场重新洗牌,挑战是空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在2001年加速产业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重组。
二 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至2000年的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
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
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美国是影视业国际化经营老手。根据1995年CNN财务报表公布的数字,CNN当年国际贸易收入4.45亿美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3%。按此比例,我国最大电视企业,中央电视台1997年43亿总收入中,应有5.6亿元来自国外,但实际不到1亿元。说明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4、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一个详细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电视剧为499部,共5625集。但从质量上看,很多国内拍摄的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获准在电视媒体播放,剩下的都成了“废品”,资金的浪费极其惊人。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WTO的日益临近,国外的文化商人们已经全副武装瞄准中国精英人才了,他们甚至做好了精英人物的档案,随时准备用高薪买进智慧,为在中国传媒业最大限度获利做准备。
7、融资渠道单一
完全依靠媒体自身内部积累的资金筹措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传媒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还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外大型媒体集团之间的差距。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尽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第二,中国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它们对传媒广告的依赖和重视有增无减,广告作为目前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市场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此外,中国社会迅速的信息化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国内传媒行业的相对垄断性和进入壁垒,能产生一定的垄断利润;
第四,中国传媒产业方兴未艾。目前中国传媒还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化经营,无论从经营管理体制、经营规模,还是从市场成熟程度来看,中国传媒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传媒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媒市场将面临制度性的变革,最终将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游戏规则,优胜劣汰的市场铁律在这个领域也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将是传媒市场的充分发育和走向成熟。
从证券市场的资本流动与实业资本的投资方向来看,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新的行业分类中,将传播与文化产业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这种分类给至今仍困扰人们的“传播文化业究竟是不是产业,能否上市”等问题以明确和肯定的
因此,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中国,摩根斯坦利预期的投资收益有可能提前2-5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传媒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导入阶段和90年代初期以来的高速启动,目前,进入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新时期。
三、行业发展展望
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和国家政策保护
一、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
WTO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中,欧美主要国家一直坚持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至今并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依据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待遇原则等若干原则,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1、上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将消除对美国出口品的广泛的制度性障碍,这意味着工业产品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从而影响传媒业的上游市场--原材料、机械设备、高科技软硬件等方面的既有格局。比如“入世”后中国将大幅度降低造纸业的关税,由目前的12%-18%下降到约5%-7.5%,这种调整显然将对报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再比如,国外厂商将能够在华拥有包括录音机、录像机在内的视听设备的分销权和经营权(外资可占49%股份),这意味着中国视听市场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视听设备制式之战的主战场。
2、对广告业的影响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在三至四年内将逐步取消包括对广告领域的限制,在此期间,美国的服务供应商将可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外资广告业大举进入中国,无疑将对现有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933.html
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与凤凰卫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合作,继成都商报借壳四川电器(现名搏瑞投资600880)、赛迪传媒控股ST港澳(现名赛迪传媒0504)后,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划转将成为ST黄河科(600831)的新控股股东,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0829)也发布公告,新华通讯社所属全资企业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将通过受让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些买壳上市的传媒集团通过重组减债、资产置换等形式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基本面获得根本改观,后续业绩增长也有了坚实基础。
民间传媒公司也不甘寂寞。它们不仅热衷于在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广告代理、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大撒金钱,而且在积极筹划通过多种方式上市。如他们中的活跃分子唐龙传媒公司、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准备。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传媒资本大举进入将不可避免,中国的传媒还没有完成产业化就要面临市场重新洗牌,挑战是空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在2001年加速产业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重组。
二 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至2000年的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
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
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美国是影视业国际化经营老手。根据1995年CNN财务报表公布的数字,CNN当年国际贸易收入4.45亿美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3%。按此比例,我国最大电视企业,中央电视台1997年43亿总收入中,应有5.6亿元来自国外,但实际不到1亿元。说明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4、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一个详细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电视剧为499部,共5625集。但从质量上看,很多国内拍摄的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获准在电视媒体播放,剩下的都成了“废品”,资金的浪费极其惊人。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WTO的日益临近,国外的文化商人们已经全副武装瞄准中国精英人才了,他们甚至做好了精英人物的档案,随时准备用高薪买进智慧,为在中国传媒业最大限度获利做准备。
7、融资渠道单一
完全依靠媒体自身内部积累的资金筹措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传媒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还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外大型媒体集团之间的差距。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尽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第二,中国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它们对传媒广告的依赖和重视有增无减,广告作为目前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市场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此外,中国社会迅速的信息化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国内传媒行业的相对垄断性和进入壁垒,能产生一定的垄断利润;
第四,中国传媒产业方兴未艾。目前中国传媒还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化经营,无论从经营管理体制、经营规模,还是从市场成熟程度来看,中国传媒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传媒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媒市场将面临制度性的变革,最终将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游戏规则,优胜劣汰的市场铁律在这个领域也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将是传媒市场的充分发育和走向成熟。
从证券市场的资本流动与实业资本的投资方向来看,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新的行业分类中,将传播与文化产业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这种分类给至今仍困扰人们的“传播文化业究竟是不是产业,能否上市”等问题以明确和肯定的
答案,对推动中国传播与文化业的产业化,推动传播、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有深远和积极意义。
因此,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中国,摩根斯坦利预期的投资收益有可能提前2-5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传媒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导入阶段和90年代初期以来的高速启动,目前,进入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新时期。
三、行业发展展望
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和国家政策保护
一、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
WTO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中,欧美主要国家一直坚持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至今并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依据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待遇原则等若干原则,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1、上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将消除对美国出口品的广泛的制度性障碍,这意味着工业产品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从而影响传媒业的上游市场--原材料、机械设备、高科技软硬件等方面的既有格局。比如“入世”后中国将大幅度降低造纸业的关税,由目前的12%-18%下降到约5%-7.5%,这种调整显然将对报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再比如,国外厂商将能够在华拥有包括录音机、录像机在内的视听设备的分销权和经营权(外资可占49%股份),这意味着中国视听市场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视听设备制式之战的主战场。
2、对广告业的影响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在三至四年内将逐步取消包括对广告领域的限制,在此期间,美国的服务供应商将可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外资广告业大举进入中国,无疑将对现有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