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
58期上发表了《李渔的小说:以〈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为中心》。
冈晴夫是日本当代主要的李渔研究家之一,他的综评《剧作家李笠翁》刊于1981年出版的《艺文研究》第42期,篇幅极长,近如专著。次年,他又发表《李渔のとその评jià@⑥》于同刊第43期上。1987年,他又为《中国社会与文化》第二辑写了《游戏文艺:理解之难》。1989年为《艺文研究》第54期写了《关于李渔评价的考察》。日本的伊藤濑平则多从版本学的角度从事李渔研究。他最初是在岛根大学教书。他比较李渔与曹雪芹的《李渔と曹来,その作品に表ゎれる一面:一爱の相在ぁいるする喜剧と悲剧に就いこの觉书》曾刊登在1956年的《岛根大学论集·人文科学》第57卷第6和第7期上。伊藤漱平后来依次在大阪市立大学、北海道大学和东京大学任教。1984年,他在《日本中国学会会报》总第36期上发表了《李渔の小说の版本とその流传》一文。此文初稿于上一年刊于《中哲文学会报》。1987年,他又为《二松学舍大学大学院纪要二松》第一集写了《李渔戏曲小说的成立与刊刻》,次年在该纪要第二集上又作了补正。主标题同,副标题有别而内容大同小异的另文载于1987年的《东方学会创立四十周年纪念东方学论集》。1989年则发表了《论〈无声戏〉的演变:答大冢秀高氏的批评》,刊于《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动态》第三号上。
西洋方面,1918年出版于巴黎的《Encyclopedie de La Peinture Chinoise》(《中国绘画百科全书》)设立了佩初兹(R.Petrucci)撰写的《芥子园画传》专栏。同年,查日尼斯(E.Charannes)与佩初兹还在法文的《EncycL9opedie Journal Asiatique》(《亚洲百科杂志》)第6期上著文论述了李渔的画谱。刊登于《China Critic》1936年第7卷第12期的《On Charm in Women》(《论女之魅》),同年出版于伦敦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吾民》),1937年出版于纽约的《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之重》),1960年出版于纽约的《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谅之要》)等林语堂的一系列论及李渔的英文文章与书籍,对介绍李渔及推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43年,哈梅尔(A.W.Hummel)在华盛顿出版了包含李渔传略的《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清代中国闻
当库恩于1957年译出《肉蒲团》的德文本后,人们对此人与该书的好奇心日增。詹姆士·罗伯特·海陶韦厄(James Robert Hightower)特撰《Franz Kuhn and His Translation of Jou P'u-t'uan》(《弗朗茨·库恩和他的译作〈肉蒲团〉》),发表于《Oriens Extremus》(《东方之极》)杂志第8卷第2期(1961年2月号)。旋在翌年又进一步于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书《Topics in Chinese Literature》(《中国文学方面的论题》)。1963年,源于德文本的最初的英译本《肉蒲团》出版于纽约,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负责了对库恩原注释的富有研究意义的转译工作。1964年,希亚(C.T.Hsia)的文章《The Prayer Mat of Flesh by Li Yu,Traduction Anglaise de P.Martin D'apres F.Kuhn》(《评马丁转译库恩文》),发表于《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亚洲研究杂志》)第28卷第2期。几年后,热情未减的希亚又将自己过去对中国小说的评论增扩成《The Chassic Chinese Novel:A Critical Introduction》(《中国古典小说:批判性的介绍》)一书。1968年该书出版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出生于中国的在巴黎第七大学任教授的安杰(Levy Andre)于1970年写了篇评马丁的李渔研究的文章《C.R.H.Martin,Li Liweng Uber des Theater》(《马丁的李笠翁论戏曲》),登在荷兰的东方学学刊《通报》上。1981年,安杰的另一篇法文论文《Le Conte en Langue Vulgaire du XVII Siecle》(《17世纪的通俗故事》)被收入《Bibliotheque Hautes Etudes Chinoises》(《高级中国研究书藏》)第25卷。1967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的玛丽诺夫斯卡娅(Μалиновский Т.А.)在《亚非国家的历史语文学》上发表了《〈闲情偶记〉中国戏曲论著》一文。沃斯克列先斯基(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汉名华克生)的论文《中国文化(16至18世纪)中的“奇人” 《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985.html
冈晴夫是日本当代主要的李渔研究家之一,他的综评《剧作家李笠翁》刊于1981年出版的《艺文研究》第42期,篇幅极长,近如专著。次年,他又发表《李渔のとその评jià@⑥》于同刊第43期上。1987年,他又为《中国社会与文化》第二辑写了《游戏文艺:理解之难》。1989年为《艺文研究》第54期写了《关于李渔评价的考察》。日本的伊藤濑平则多从版本学的角度从事李渔研究。他最初是在岛根大学教书。他比较李渔与曹雪芹的《李渔と曹来,その作品に表ゎれる一面:一爱の相在ぁいるする喜剧と悲剧に就いこの觉书》曾刊登在1956年的《岛根大学论集·人文科学》第57卷第6和第7期上。伊藤漱平后来依次在大阪市立大学、北海道大学和东京大学任教。1984年,他在《日本中国学会会报》总第36期上发表了《李渔の小说の版本とその流传》一文。此文初稿于上一年刊于《中哲文学会报》。1987年,他又为《二松学舍大学大学院纪要二松》第一集写了《李渔戏曲小说的成立与刊刻》,次年在该纪要第二集上又作了补正。主标题同,副标题有别而内容大同小异的另文载于1987年的《东方学会创立四十周年纪念东方学论集》。1989年则发表了《论〈无声戏〉的演变:答大冢秀高氏的批评》,刊于《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动态》第三号上。
西洋方面,1918年出版于巴黎的《Encyclopedie de La Peinture Chinoise》(《中国绘画百科全书》)设立了佩初兹(R.Petrucci)撰写的《芥子园画传》专栏。同年,查日尼斯(E.Charannes)与佩初兹还在法文的《EncycL9opedie Journal Asiatique》(《亚洲百科杂志》)第6期上著文论述了李渔的画谱。刊登于《China Critic》1936年第7卷第12期的《On Charm in Women》(《论女之魅》),同年出版于伦敦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吾民》),1937年出版于纽约的《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之重》),1960年出版于纽约的《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谅之要》)等林语堂的一系列论及李渔的英文文章与书籍,对介绍李渔及推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43年,哈梅尔(A.W.Hummel)在华盛顿出版了包含李渔传略的《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清代中国闻
人》)。1957年,法尔邦克(John K.Fairbank)编的《Chinese Tought and Institutions》(《中国人的思想和制度》)在芝加哥出版。书中有一章为利文森(Joseph R.Levenson)写的《Amateur Ideal in Ming and Early Ch'ing Society》(《明和清初的业余爱好者的典型》)。此章于多年后仍被李渔研究者们尖锐抨击,因后来者认为事实恰恰相反,李渔几乎是位无所不精的人。1959年,凡黑肯(J.L.Van Hecken)和格茹太厄思(W.A.Grootaers)合著了《The Half Acre Garden》(《半亩园》)一文,载于法文的连续出版物《Monumenta Serica》(《不朽之作》)之十八。文章介绍了李渔的园林美学。
当库恩于1957年译出《肉蒲团》的德文本后,人们对此人与该书的好奇心日增。詹姆士·罗伯特·海陶韦厄(James Robert Hightower)特撰《Franz Kuhn and His Translation of Jou P'u-t'uan》(《弗朗茨·库恩和他的译作〈肉蒲团〉》),发表于《Oriens Extremus》(《东方之极》)杂志第8卷第2期(1961年2月号)。旋在翌年又进一步于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书《Topics in Chinese Literature》(《中国文学方面的论题》)。1963年,源于德文本的最初的英译本《肉蒲团》出版于纽约,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负责了对库恩原注释的富有研究意义的转译工作。1964年,希亚(C.T.Hsia)的文章《The Prayer Mat of Flesh by Li Yu,Traduction Anglaise de P.Martin D'apres F.Kuhn》(《评马丁转译库恩文》),发表于《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亚洲研究杂志》)第28卷第2期。几年后,热情未减的希亚又将自己过去对中国小说的评论增扩成《The Chassic Chinese Novel:A Critical Introduction》(《中国古典小说:批判性的介绍》)一书。1968年该书出版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出生于中国的在巴黎第七大学任教授的安杰(Levy Andre)于1970年写了篇评马丁的李渔研究的文章《C.R.H.Martin,Li Liweng Uber des Theater》(《马丁的李笠翁论戏曲》),登在荷兰的东方学学刊《通报》上。1981年,安杰的另一篇法文论文《Le Conte en Langue Vulgaire du XVII Siecle》(《17世纪的通俗故事》)被收入《Bibliotheque Hautes Etudes Chinoises》(《高级中国研究书藏》)第25卷。1967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的玛丽诺夫斯卡娅(Μалиновский Т.А.)在《亚非国家的历史语文学》上发表了《〈闲情偶记〉中国戏曲论著》一文。沃斯克列先斯基(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汉名华克生)的论文《中国文化(16至18世纪)中的“奇人” 《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