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损伤机理与故障预警
2.1.3 端压变化
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等于化学电动势,而化学电动势是一种不变的自然常量,测量开路电压无法判别电池好坏已属常识。而闭路电压与电池主电流有关。在同一主电流下监测到的闭路电压异常,实际上还是属于内阻异常,监测端压仅在主电流很大时有效,在大部时间里的浮充电压下主电流很小,且不确定。故这种方法基本无效。因此,单体端电压监测仅在大电流下有效,浮充下基本无效,根本原因在于开路电压为化学电动势,属恒定不变的自然常量,完全与损伤无关。
2.1.4 内阻变化
这是当前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说明内阻在电池故障预警技术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少量产品已经问世,也积累了相当多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内阻与电池损伤的关系,有以下2个显著特点:
1)电池受损后内阻永久性增大,相对其他物理量变化更加易于重复测量;
2)重复受损的内阻增量可重复叠加,因而具有可互相比较性。
因此,选择内阻作为预警参数的优点勿庸置疑,但一些传统误区增加了推广难度,而研发在线强干扰下能测量微小内阻和更微小的内阻增量的高精度仪表也存在许多技术上的困难。
2.2 传统误区
在选择内阻作为预警参数上,囿于传统思维或老化理论,存在着2个误区。
2.2.1 误区1——易于与作为内部耗能参数的内阻混为一谈
作为内部耗能参数的内阻与作为损伤留痕的内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内阻作为电池内部耗能参数,在电池供出电流时,将在电池外部造成端电压的下降,并在内部产生热量,大多数专业
人士都有这样的深刻印象:除了内阻增大到影响电池供能外,大部分情况下电池极小的内阻对供能的影响微不足道。定量来说一个1mΩ内阻的电池供出10A电流,仅造成10mV端压降与0.1W内部发热,即使上例内阻从1mΩ增加到2mΩ,其内部损耗也只造成20mV的端压降和0.2W的内部发热,依然停留在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从这个角度出发无疑会对选择内阻作为预警参数打上问号。
但是从电池损伤理论的角度来看,电池内阻从1mΩ增大到2mΩ可是一个大事件,足以判定电池严重损伤应该报废,报废的理由不是因为内阻损耗影响了电池供能,而是间接说明该电池已成为电池组中的高危“断裂点”。
2.2.2 误区2——试图由内阻计算容量
内阻确实与容量存在高度相关性,但多项研究认定,由于工艺、材料、温度等各种因素,内阻与容量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数学关系。更何况仅内部汇流条腐蚀导致物理内阻增加且肯定与容量无关一例,已成为计算容量的判决性反证。可以说,这种对容量的依赖只不过是源自老化理论的一种习惯性联想。
而从损伤理论来看,内阻与损伤的直接相关性已足够预警检测使用,对计算容量的追求实在是多此一举。
2.3 技术难题
内阻是一个特定的物理量,有许多现成的测量方法可用,在已有知识中,4线交流法能有效克服导线电阻与接触电阻的不利影响,是测量微小电阻最理想的一种物理方法,但是要把4线交流法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电池故障预警技术,还面临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因技术细节非本文重点,在此仅作简单评介。
2.3.1 抗在线干扰问题
在线测量内阻,即在电池组与电源设备共同工作且处于值班状态下测量内阻,是电池故障预警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大容量电池的内阻很小,基本上处于4线交流法测量的下限,内阻增量比被测内阻本身还要小将近一个数量级,电源设备运行中的工频纹波,开关噪声,特别是强大的共地串扰,将造成很大的测量值跳动,任何抗干扰措施都只能使干扰的不利影响减小,而不能使之消失。当干扰的不确定跳动大于内阻增量时,测量数据将失去分析价值。
2.3.2 接触电阻的不利影响
接触电阻无处不在,其数值可能是电池内阻的若干倍,由于测量仪器最终还要依靠测量线连接到电池极柱上,电池极柱形
《电池的损伤机理与故障预警(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