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学评论论文 >> 正文

镂空夜色的飞鸟——论“新生代散文”的特质


感觉经验的再经验,在字质语感的锻炼和体味中,酿造新感觉和新感性。“新生代散文”另一极的语言回归表现为以语言来描摹世界,让语言回到事物本身。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让事物回归自己的本来状态,主体近乎呈现为所谓的“零度写作”。把许多概念名词引入散文中,从基本词汇形式上打破传统散文写实的传统及体现在具体文本中的具象化,是“新生代散文”在语言上又一陌生化成果。现代主义以重建宇宙秩序为己任,希冀艺术能做一切事情。而在后现代主义这里,由于语言成批生产和工业化语言出现,语言是独立的体系,“是语言说我,而非我说语言”。“新生代散文”语言实验还表现为后现代主义语言观的具体体现:文字的陈述,代替了事物本身,事物存在于文字之中。这是对文字符号能指的无限夸大,意符大于意指。语言以其自身的态势滋长蔓延扩张着,舍弃了所指而成为能指的聚合。
     “新生代散文”紧承的散文传统中,散文通常与其他文类诸如诗歌、小说、戏剧的关系,恰如高原、平原、山区、河流等,虽有模糊地带,却各自旗帜鲜明地在大地上支撑着自己的天地,具有自足性,这意味着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拥有海拔、物质等凝结成的独特结构关系。“新生代散文”作家在复杂的文化心理构成中,情思需要诉诸更自由更多元化的疏导形式。小说、诗歌等文类在他们的探求中摇身而为丰腴的脂膏之地。
     对文本中叙述者“我”、创作者“我”与现实中的“我”三者分离叙述方式的挖掘和利用成为“新生代散文”的艺术自觉,多重叙述视角在不同时空中的游曳是已从惯常叙述模式中踏着轻快的节奏将自己展示出来了的“新生代散文”中常见的叙事行为,或隐含作者与叙述者合谋戴着厚厚的面纱隐藏于文字深处,或隐含作者时时表明自己的身份,或隐含作者隐而不露且截然与文本中的叙述者分离开来——真正的作者在文本后面开开心心地挑剔着叙述者,像不声不响高踞其位修剪指甲的上帝。原来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同一,被它们的疏离替代。作者的这种非直陈式介入,是“新生代散文”作家在叙述方式上给自己涂抹的又一不同于前辈作家的色彩。这也暗合了读者自我意识强化后的阅读要求。
     真正的历史寄身于话语、符号、叙述等形式中,叙述主体只有不断颠覆、质疑,才能接近历史本身。“新生代散文”作家在对历史的多维思考中,突破既定思维方式、评析标准,彰显独立思维。这正是此创作群的个体意识从长期以来的群体意识中叛逆而出的表征。他们不再自觉地把群体意识内化、陷身于旧散文生态的笼罩中,而是寻求着自己的表述方式,颠覆原有的话语权力,展开多元叙述视角,尽可能回复历史真貌,在解码中寻求着自我意识的确认。今天由现时的一整套话语符号编码而成,体现的是当下整体文化流向。这股汹汹的整体之流有淹没个体之势。不论是对现实的形而上的思考,如苇岸、林燿德、林幸谦,还是形而下地关照现实,如冯秋子、老愚、钟怡雯等,都是创作主体为自我身份的诉求采取的言说视角。对文明流域中今天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都市、女性议题、文化位置、情感世界等,都成为他们笔触起伏跌宕的场域。其中,最引人注目者,是对人与自然、人与都市和女性问题的思索。
     人不断地行走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回望和寻找精神家园成为他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怅惘之源。家园、原乡、童年成为他们生命之流的源泉。它可能是地理空间,亦可能是文化空间;可能是实在空间,也可能是想像空间。“家”这一意象凝聚了中华文化世世代代的文学书写者的目光,许多文学作品有因家的牵绊而让人忍不住回眸、数点着来时的脚印去追寻一个具体而抽象的“原乡”。“新生代散文”作家的原乡形象则大约可从两方面来思考:童年和文化。童年是许多作家的写作原点,如张锐锋、庞培等,但是童年在他们笔下也呈现出不同色调。文化的层面上又分为三极:林燿德式、苇岸式和林幸谦式。
     在历史不息的奔流中形成的汉字超越特定时空联系着几代华人,在言说中沉淀了他们共同的圣餐。各地文学创作主体虽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却在汉语这一共同语言的凝聚下,写作具有了某种共有意识。“可以预见,新生代的崛起,将成为世纪之交散文界一桩大事;从他们手中,必将出现真正的多元化的散文格局”,二十世纪以来的汉语散文,必将在他们身上结出累累果实。
    
    
    
    
    
    
     目录
     引言 1
     一、生存环境 1
     二、虚构——真实观念核心 5
         散文真实性传统             5
         “新生代散文”虚构意识         6
     三、现代——后现代精神书写 9
         语言回归                10
         文类跨越                15
         叙事调整                18
     四、昨天——今天两极腾挪 22
  &nbs

p;      昨天                  23
         今天                  26
     五、童年——原乡意象选择 29
         时间的碎片               30
         空间的取像               32
     六、结束语 34
     注释                      35
     参考文献                    42
    
    
    
    
    
    
     镂空夜色的飞鸟[1]
     ——论“新生代散文”的特质
    
     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汉语文学界出现一种新的散文创作倾向。相较于此前的散文话语言说方式,它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对这种倾向的指认,各地域板块采用了不同的描述方式。“新散文”、“新潮散文”、“新锐散文”、“新世代散文”、“后散文”、“新生代散文”[2]等指认法在历时与共时的创作与批评阐释实践中,由共

《镂空夜色的飞鸟——论“新生代散文”的特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14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学评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