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
语中定形、清晰和巩固,便愈是困难。”《米哈依尔·巴赫金》的作者在引述上面一段话后,对这段话内在的真意作出这样的注解:“这是他对自己困境的自白,裂隙愈来愈大,一方是他自己的宗教和形而上学观念,一方是苏维埃政府日益强硬地坚持要人们依从俄国共产主义。”前者受后者的压制就像潜意识受意识的压制。这样,“巴赫金大胆地坚持主张心理的统治法则与国家的统治法则彼此相通,这不仅是一种理解弗洛伊德的新方式,而且是从‘地下’发出密码启示的新方式。官方与非官方意识之间的裂隙如此之大,官方的内容终于扼杀了非官方的内容。……实际上,这些大胆的言辞正是此人的夫子自道,他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将沦为丧失社会地位的孤独者。”(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著《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228、324页。)
并不只是从某些具体的论文论著看出了潜在的政治含义,《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作者几乎将巴赫金的全部思想学术著作当成对抗当局的寓言来解读了:“巴赫金面对斯大林主义的挑战并没有沉默,他先前的大部分论著都可以看作是学术研究外衣下的政治宣言,他本时期(指1937年到1945年的萨维洛沃时期)的著述也不例外。这些著述暗中面对的主要对手不是知识界的同道,而是斯大林主义文化本身。巴赫金运用他的表层的论题作为手段,以表达对斯大林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著《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228、324页。)这种寓言式解读原则贯穿克拉克和霍奎斯特对整个巴赫金著作的阐释。
那么,这种政治化的阐释是否强加给巴赫金的呢?如上所述,巴赫金的著作确实充满了政治内涵,社会论、政治论的视角是其大部分著作中渗透的视角之一,但这种政治内涵未必都是克拉克和霍奎斯特所指实的那种对当下政治情势的对抗和对话,而是更抽象、更广泛、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的内涵。除了像批判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这样比较具体的课题其政治内涵比较具体外,大多数著作中的政治内涵不具有直接的当下现实针对性。
巴赫金的思想学术成果和命运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即一个学者的思想学术成果渗透着无法抹去的政治内涵、政治泛音,他思想学术的命运也会身不由己地被政治所左右。巴赫金的启示是,一个思想学术人物能做的也许不是如何摆脱政治,拒绝政治,而是深刻地思考和透视政治,并穿越和利用它来实现自己思想学术活动的目标。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159.html
并不只是从某些具体的论文论著看出了潜在的政治含义,《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作者几乎将巴赫金的全部思想学术著作当成对抗当局的寓言来解读了:“巴赫金面对斯大林主义的挑战并没有沉默,他先前的大部分论著都可以看作是学术研究外衣下的政治宣言,他本时期(指1937年到1945年的萨维洛沃时期)的著述也不例外。这些著述暗中面对的主要对手不是知识界的同道,而是斯大林主义文化本身。巴赫金运用他的表层的论题作为手段,以表达对斯大林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著《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228、324页。)这种寓言式解读原则贯穿克拉克和霍奎斯特对整个巴赫金著作的阐释。
那么,这种政治化的阐释是否强加给巴赫金的呢?如上所述,巴赫金的著作确实充满了政治内涵,社会论、政治论的视角是其大部分著作中渗透的视角之一,但这种政治内涵未必都是克拉克和霍奎斯特所指实的那种对当下政治情势的对抗和对话,而是更抽象、更广泛、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的内涵。除了像批判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这样比较具体的课题其政治内涵比较具体外,大多数著作中的政治内涵不具有直接的当下现实针对性。
巴赫金的思想学术成果和命运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即一个学者的思想学术成果渗透着无法抹去的政治内涵、政治泛音,他思想学术的命运也会身不由己地被政治所左右。巴赫金的启示是,一个思想学术人物能做的也许不是如何摆脱政治,拒绝政治,而是深刻地思考和透视政治,并穿越和利用它来实现自己思想学术活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