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优质占市场 调整结构增效益-----发展粮食生产之浅见
54
5
11
38
1821
1996
1068
837
76
44
111
62
26
16
20
1006
1997
514
193
33
288
774
94
661
19
-260
1998
517
149
24
25
319
811
375
419
17
-294
1999
494
45
17
432
722
271
431
20
-228
2000
1154
88
24
1042
1362
295
1047
20
-208
平 均
939
613
42.3
58.7
225
833.7
152.5
638.1
43.1
105.3
(3)加入WTO预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业和粮食产业有利有弊,从长远看是利大于弊,即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平等竞争、参与世贸决策、不受贸易大国歧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从近期看,对我国农业会带来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将在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就业和农民收入等方面产生冲击。尤其是粮食的关税配额进口数量多,对国内粮食产业冲击很大(见表3)。
表3:美国提出对中国粮食、棉花、油脂关税配额数量
单位:万吨
小麦
玉米
大米
棉花
大豆油
1990-1997年平均进口量
888
75
43
47.3
1997年全国总产量
12329
10430
14050
460.3
170
加入当年配额数量
730
450
260
74.3
330
最终年份配额数量
930
720
530
89.4
占国内产量比重
6%
4%
2%
15%
私人企业进口份额
10%
25-40%
50%
67%
50-90%
3、湖北市场。粮食生产是我省种植业的优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农作物。从市场情况看,全省粮食供求有余,结构不合理,其中稻米过剩,小麦不足,玉米和大豆紧缺,优质数量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外销比较困难。
(1)粮食总量有余。全省粮食常年播种面积7500万亩左右,总产量250亿公斤,人均450公斤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年人均400公斤标准,多余粮食25亿公斤左右。
(2)结构不够合理。稻谷种植面积360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8%,产量180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68%;玉米播种面积600多万亩,产量20亿公斤,分别占粮食的8%和7.6%;大豆总产量只有3亿公斤左右,占粮食的1.2%,因而每年要调进玉米、小麦、大豆20多亿公斤。
4、今年市场预测。根据国际、国内粮食生产与贸易信息分析,今年粮食总量比上年略减,尤其是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市场畅销,价格上涨;优质稻米货源不足,价格上扬;优质小杂粮市场畅销。
三、近期发展粮食生产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有余的好形势,在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粮食生产的薄弱性,购销平衡的曲折性(近20年出现了5次“买难”和“卖难”),加入WTO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居安思危,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1、稳定粮食面积。“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母”。要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实行区域种植,确保粮食面积的稳定。根据粮食生产能力,人口增长的需要,“十五”期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应稳定在16.5亿亩以上,我省粮食面积应保持在7000万亩左右,保证人平粮食面积1亩以上,人平占有粮食400公斤。
2、调整品质结构。品质是粮食产业的生命,质量不优,就没有市场,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参与国际粮食贸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市场的需求看,优质化、多样化、绿色食品化,是发展的大趋势。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积极发展优质稻米,以籼型、长粒煮熟后带香味的品种为主,搭配适量的粳型品种,使国标一级优质米的比例达到20%,二级40%;从生态条件的优势分析,要主攻晚稻优质,用于出口和抢占国内上海等大城市市场;提高中稻品质,开拓西部市场;改善早稻品质,满足加工需求,保持南方市场份额。小麦以优质面条和馒头品种为主,开发面包和饼干专用品种;玉米大力推广高油、高蛋白、高淀粉和优质糯、甜等专用品种,发展到30%;大豆发展高蛋白和高脂肪品种;红薯发展高淀粉加工型品种为主,搭配食饲兼用的专用品种;马铃薯发展高淀粉、低还原糖,适应加工的
《主攻优质占市场 调整结构增效益-----发展粮食生产之浅见(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