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眼中的“他”——波特作品《他》解读
母亲眼中的“他”——波特作品《他》解读
彭 军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波特作为二十世纪美国女作家,以细腻简练的文笔结合自身的生活背景,揭露社会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他》这部作品就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由于拮据贫困的生活环境给人们本身的那种孤傲的性格带来的心灵的纠结和矛盾的主题。在有限的篇幅里运用精炼细腻的文字,运用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挖掘出一位母亲在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养育一个傻儿子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追求外表虚荣和愧对傻儿子的内疚感。
关键词:波特;他;母亲;双重性格;虐待和内疚
二十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被人们称作“黑暗与寓言的创作者”。因为她常以负罪感和精神否定为题材,因为她着力刻画现代社会中的精神危机。她的作品都极好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风貌,她的社会意识中体现在她对贫富间社会鸿沟的表现并微妙地不露声色地批判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通过详细描述中产阶级生活的日常琐事,她揭露了虚伪,自私,冷漠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波特的作品隐藏着她对西方文化人在西方社会中的道德和智慧衰退的暗示,隐藏着她对西方文化没落取向的担忧,涉及到西方社会中文化的没落和人性的扭曲。她笔下展示的是现代西方人在梦想的幻灭面前所表现的可悲的无能为力,是个人在充满敌意的社会中的绝望情绪,使人性的扭曲产生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敌视感。但她从未表现出对人类的绝望,她仍相信通过个人的不屈不挠的努力,通过爱的力量,她们的同类最终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波特在小说中通常把人物置于一种人力无法控制的环境中来体现人物的生存困境,借用俄国形式主义论的功能性人物与心理性人物两个概念来解读波特小说中的两类“另类”人物的生存困境。《他》是波特于192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反映了贫穷对人性的摧残。
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讲述了惠普尔夫妇和他们弱智儿子之间的故事。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一位母亲在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养育一个傻儿子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追求外表虚荣和愧对傻儿子的内疚感。作品中的傻儿子始终没有名字,只是以“他”来代称,这种意象的手法是傻儿子被轻视、虐待和忽略的最好的写照和控诉。
波特从小失去母爱,渴望母爱,白痴儿子平时做再苦的工作就为了留在妈妈身边能享受一份母爱,何不是波特内心深处的对母爱渴望的真实写照呢?当傻儿子被送走,要离开母亲的时候,儿子泪流满面,被母亲抛弃,远离母亲,使傻儿子的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典型地体现了一种人力在无法控制的环境中来体现人物的生存困境,良心良知的灵动和泯灭。儿子明显是另类人——白痴,但作为母亲本人又何尝不是畸形的另类人,因为儿子傻而怕别人说闲话,自卑感作怪,虽内心不想管傻儿子,但表面上一定要做到和其他两个正常孩子一样地对待。可儿子毕竟是自己亲生的,母爱之情是天生有的,(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若一点不挂念孩子,视傻儿子为异己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傻儿子被派去做危险的工作时,她内心又在纠结和担心,一方面怕傻儿子不知轻重,真出危险,一方面又怕别人说自己虐待不正常的儿子,再一面就是有时真有想摆脱傻儿子这个永久的包袱,所以妈妈的内心可能比家里的其他任何成员心理承受的压力都大,心痛得厉害。所以在和儿子最后的告别时,妈妈的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母亲的畸形心理——虚荣心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一,本身是虐待傻儿子的,不一视同仁,让健康的孩子穿暖吃饱,而让傻儿子挨饿受冻,但让傻儿子干成人都不愿做的危险的重活,又怕别人说闲话,而做自我安慰:“我们做父母的都没东西盖,还要抽一条毯子给傻儿子加上,他们不能说我们没为他付出爱,因为他的缘故,甚至我们父母都得冷着睡。那别人该不会说我的闲话了吧?”对儿子的关心不是真爱,而是为了遮人耳目,这种畸形人的畸形心理被波特表现得活灵活现。第二,尽管自己穷,但还怕别人知道自家的穷困潦倒的窘境。“你不应该让他知道我们已经很穷了。”所以在哥哥来访时,还硬撑面子杀了家里还需养大卖钱的一头小乳猪。第三,送傻儿子出去给人放牛,首先想到的是是否会被人说闲话——虐待儿子,而没想到让傻儿子做这种工作太危险,这种虚荣的心理状态恰恰是波特所要反映的她的成长时代所明显凸现的虚荣的社会现象,不露声色地批判贫富间社会鸿沟的表现,虚伪,自私,冷漠,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孩子的先天痴傻不是孩子本身的罪过,作为母亲不应轻视虐待傻儿子。可《他》里的母亲却利用儿子的傻来让孩子作一些常人不敢做的危险事。当母亲的哥哥来访,家里要杀猪,谁也不敢去老母猪那拖小乳猪时,妈妈就叫傻儿子去做,“他不知道害怕,让他做。”当发现傻儿子衣服弄脏时,“脱下衬衫,换上另一件,人家好说我不给你打扮了”,然后妈妈用拳头使劲地打在儿子的耳朵上,傻儿子无辜地眨着眼睛,摸着自己的头。那种表情让母亲无地自容,“她的膝盖开始颤抖,她不得不坐下来给儿子扣衬衫的扣子。”因为他傻,不让自己因被嘲笑而丢面子,不让儿子上桌吃饭,却谎称说;“他比其他两个孩子胆小,害怕见生人,没人能跟他合得来,你知道他跟孩子相处不来,甚至是亲戚。”
虚荣的母亲是在矛盾中生活的:一方面因为生了傻儿子让自己丢脸而把怨恨撒在儿子身上,虐待儿子;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作为母亲粗鲁对待孩子后心里的内疚感。作为女性,一位母亲,尽管受虚荣价值观的影响,做事只在乎别人的评价而不切现实地生活,但也不乏作为母亲体现在孩子身上的母爱之情,母亲生活在矛盾之中,在满足虚荣心之时,她也担心傻儿子。虽然不让他在客厅里跟客人们一起用餐,但她也惦记着先给儿子多盛点肉,让他多吃点,别饿着,让儿子在邻居家的农场放牛,她也担心牛发毛了会伤着孩子,所以她站在院子里张望儿子的身影,焦急地等待傻儿子的安全回归,一边等一边想着疯牛伤人的故事,看着傻儿子不知紧慢地往回走时,她心里恳求儿子能快点离开那牛,但却不敢喊,怕惊动牛。
这种呈现在母亲身上的矛盾体,体现了贫穷对人性的摧残的主题。怕别人说她虐待儿子,而担心天气寒冷,买不起衣物,只给上学的两个孩子穿,而以傻儿子天天呆在家里,困在火炉旁为借口来说服自己心安。不给傻儿
《母亲眼中的“他”——波特作品《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