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贫困县农民政治参与抽样调查分析
,房屋不整齐,“两委”办公室几近危房;通讯设施不完善,没有接通有线电视;文化设施更是空白,没有图书室和网络室,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打麻将是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为村民政治参与提供方便有力的物质保障,使得村民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提高家庭收入上来,没有多余的精力、时间和兴趣参与政治。这说明,贫穷成为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的首要因素。的确,对大多数人来说,政治参与只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如果个人能够通过移居都市,获得地位较高的职业或改善他们经济福利等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那么,这些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参与政治的替代物。”
(二)传统观念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由于受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其封闭保守、甘居下位,不愿参与政治的思想意识,农民们对政治活动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冷淡、疏远和逃避。B村村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思维眼界狭窄,传统观念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限制了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总认为,村务管理是上级的事情,是村干部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就行,没有管理村务的责任。“民主即民治、就是因为在这种制度下人民,亦即社会成员,参加决定一切有关全社会的政策。”然而,“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艺术,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因此,要提高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提高公民素质,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三)制度设计不尽完善
由于我国农村农民政治参与起步较晚,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尚在健全和完善过程之中。一方面,有些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还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制度落实的具体程序设计上也存在一定漏洞,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弱化了村民参与政治的权利。这种情况容易形成村务管理实际由村干部包办,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不到充分尊重的局面。
四、完善环首都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环首都贫困带”是一个罕见而又尴尬的经济现象,那里的人们不仅享受不到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媲美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因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造成心理的失衡,老区的一位党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全国解放六十多年了,他们这里还贫困依旧,个别群众甚至还吃不饱肚子。和毗邻县区巨大的收入差距,对当地群众心理影响很大。因为羡慕毗邻地区农民的富裕生活,一些深山区低收入群众非法种植罂粟,且屡禁不止;个别不法分子甚至跑到邻近县区偷盗、抢劫,扰乱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首都地区的和谐和稳定。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可以想象,最近几年,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帮扶政策,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决心不可谓不大,但切忌“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动而农民不动。在扶贫开发等活动中,既要输血也要帮农民学会造血,需要政府提供造血的机制和环境,教育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让农村干部放弃经验决策的习惯思维,树立“公共事务公共决策”的精神,发挥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因此,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是当前和今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
(一)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加快经济发展对于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长期影响来看,“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造成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于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力和兴趣更强、更浓厚,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也越高。一是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二是要积极开展科技支农服务,定期组织农技专家进村开展技术辅导,主动联系涉农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民发展经济的技能。三是要努力完善农村信贷体系,简化信贷程序,为村民融资提供便利,并积极引进县内外资金、发展项目,为本地经济发展助力。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解决农村信息闭塞问题。同时,畅通道路,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五是要建立并完善适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大量调查研究总体表明,“村民自治已走过了要不要选举、要不要自治的阶段,现已走上了健全选举规范,深化自治内涵的新阶段。”一是要继续落实并不断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和各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范选举工作程序,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拉票、贿选等行为,实现选举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选出农民称心如意的好干部,真正代表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二是要继续增强村民参与选举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参加选举的热情。在换届选举前,要加大选举知识的宣传力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提高农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引导候选人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对待选举,促进理性公平竞争。三是要继续完善村务治理制度,拓展村民参加村务管理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基本方式方法,保障村民对村里重大事项的知情权,不断完善和拓展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渠道。一方面,要落实和完善现有参与渠道。要按照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完善村民会议制度,明确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和议事的程序;制定村务档案制度;增加村务监督机构;完善民主评议的内容;完善村民委员会成员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另一方面,要注意拓展新的政治参与渠道。设立一些容易操作的协商民主形式,如设置村干部和村民交流日,乡镇政府、村委会 《环首都贫困县农民政治参与抽样调查分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3.html
(二)传统观念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由于受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其封闭保守、甘居下位,不愿参与政治的思想意识,农民们对政治活动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冷淡、疏远和逃避。B村村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思维眼界狭窄,传统观念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限制了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总认为,村务管理是上级的事情,是村干部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就行,没有管理村务的责任。“民主即民治、就是因为在这种制度下人民,亦即社会成员,参加决定一切有关全社会的政策。”然而,“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艺术,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因此,要提高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提高公民素质,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三)制度设计不尽完善
由于我国农村农民政治参与起步较晚,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尚在健全和完善过程之中。一方面,有些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还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制度落实的具体程序设计上也存在一定漏洞,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弱化了村民参与政治的权利。这种情况容易形成村务管理实际由村干部包办,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不到充分尊重的局面。
四、完善环首都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环首都贫困带”是一个罕见而又尴尬的经济现象,那里的人们不仅享受不到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媲美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因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造成心理的失衡,老区的一位党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全国解放六十多年了,他们这里还贫困依旧,个别群众甚至还吃不饱肚子。和毗邻县区巨大的收入差距,对当地群众心理影响很大。因为羡慕毗邻地区农民的富裕生活,一些深山区低收入群众非法种植罂粟,且屡禁不止;个别不法分子甚至跑到邻近县区偷盗、抢劫,扰乱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首都地区的和谐和稳定。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可以想象,最近几年,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帮扶政策,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决心不可谓不大,但切忌“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动而农民不动。在扶贫开发等活动中,既要输血也要帮农民学会造血,需要政府提供造血的机制和环境,教育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让农村干部放弃经验决策的习惯思维,树立“公共事务公共决策”的精神,发挥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因此,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是当前和今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
(一)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加快经济发展对于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长期影响来看,“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造成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于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力和兴趣更强、更浓厚,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也越高。一是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二是要积极开展科技支农服务,定期组织农技专家进村开展技术辅导,主动联系涉农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民发展经济的技能。三是要努力完善农村信贷体系,简化信贷程序,为村民融资提供便利,并积极引进县内外资金、发展项目,为本地经济发展助力。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解决农村信息闭塞问题。同时,畅通道路,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五是要建立并完善适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大量调查研究总体表明,“村民自治已走过了要不要选举、要不要自治的阶段,现已走上了健全选举规范,深化自治内涵的新阶段。”一是要继续落实并不断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和各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范选举工作程序,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拉票、贿选等行为,实现选举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选出农民称心如意的好干部,真正代表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二是要继续增强村民参与选举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参加选举的热情。在换届选举前,要加大选举知识的宣传力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提高农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引导候选人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对待选举,促进理性公平竞争。三是要继续完善村务治理制度,拓展村民参加村务管理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基本方式方法,保障村民对村里重大事项的知情权,不断完善和拓展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渠道。一方面,要落实和完善现有参与渠道。要按照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完善村民会议制度,明确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和议事的程序;制定村务档案制度;增加村务监督机构;完善民主评议的内容;完善村民委员会成员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另一方面,要注意拓展新的政治参与渠道。设立一些容易操作的协商民主形式,如设置村干部和村民交流日,乡镇政府、村委会 《环首都贫困县农民政治参与抽样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