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世界文学论文 >> 正文

苏联的自我葬送之哀——读《苏联兴亡通鉴》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避免重蹈覆辙。高放教授将60年跟踪研究苏联兴亡之道的心得结晶,概括为“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和健康成长是苏联社会主义兴起的前提和源头”等十条主要历史经验;认为“苏联是自我葬送的,而不是被外敌灭亡的,也不单纯是被西方和平演变的”。总之,《通鉴》以历史事实说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单靠国家行政力量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结果,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维持不下去,连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也垮掉了。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有启迪意义。
  
  二
  
  当然,怎样认识“苏联是自我葬送的”,我觉得愜鉴》中所阐述的某些问题,仍然是可以继续研究的。下面,我就苏联体制,也即斯大林模式,是否仅仅是斯大林的问题;也即斯大林模式是否是列宁与列宁时代的苏联现实相背离的产物的问题,谈点不同看法。
  
  我完全同意撾鉴》关于“苏联是自我葬送的”结论。而且,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自我葬送”是指:苏联的体制葬送了苏联。具体地说,斯大林在上世纪30年代构筑了斯大林模式,后来历次改革失败,无法冲破斯大林模式,导致剧变。不过,《通鉴》将斯大林模式完全归之于斯大林,实际上是将苏联体制完全归之于斯大林,这就值得研究了。我认为斯大林模式当然是斯大林构筑的。毫无疑问,斯大林的那些错误理论、方针、政策,都是斯大林提出,并予以推行的。但是,苏联的体制,斯大林的那些错误理论、方针、政策,与列宁以及列宁时期的苏联,是否也有着某种历史关联性呢?尽管列宁已于1924年病逝,而且列宁的作风确实比较民主,比较能容忍。但是我认为,把列宁和列宁时期的苏联看作是完美的,把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看作是背离了列宁的教导和列宁时期的方针,把斯大林模式看作是与列宁、列宁主义相背离的产物,这就值得研究了。应当说:斯大林模式既属于斯大林,但是与列宁、列宁主义以及列宁时期的苏联,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通鉴》非常强调,斯大林模式的政治体制是实行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等“三制”,指出:“这三制是违背民主共和的原则的,使苏维埃带有君主专制的色彩。”我也完全同意这个结论,因为这“三制”无非就是专制主义那一套,就是排斥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最基本原则:民主、法治。我的不同看法只是,这“三制”并不完全是斯大林的首创,它和列宁、列宁主义,以及列宁时期的苏联,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先说说个人集权制。个人集权制实际上就是领袖个人专制,排斥民主。历史事实表明,十月革命前,列宁对于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民主与专政关系的理论认识,并无清晰的阐述。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国家建立后,厘清社会主义民主与专政之间的辩证关系,制定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制运行的法规,创建能让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机构,成为具有开创性的、示范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践问题,提上日程。但是列宁过分着眼于现实的需要,执着于对不同声音的理论争论的压制,而且言词、行动上又缺乏作为开创新制度的领袖的应有冷静。这样,列宁在实践上就始终偏向夺取政权年代的暴力革命和革命暴力,忽视了共产党成为国家执政党以后,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这方面的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列宁与考茨基之间的争论上。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建立的苏维埃国家,凭借所掌握的无限权力,在镇压反革命中滥杀无辜,造成全国一片红色恐怖;出尔反尔地对待立宪会议,直至以武力驱散立宪会议;把全国党、政、军的权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没有任何法律约束的、被称作职业革命家的一个小圈子中,即党中央政治局手里,全然不顾现代社会政治生活所应当具备的权力的合法性、决策的程序性、行动的规范性。所有这些,已张狂性地表现出苏维埃国家那种藐视法治的恐怖、专制主义倾向。对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这些可怕做法,从关心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出发,就连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威望的左派领袖、为十月革命欢呼的罗莎,卢森堡,也表示担心。卢森堡认为,“专政就是运用民主”;呼吁:“不要抛弃资产阶级民主,而要用社会主义的新内容去充实它。”至于本来就对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有成见的考茨基,言词、情绪就更激烈了。1918年秋,柏林出版了考茨基写的《无产阶级专政》小册子,反对苏维埃国家实行那种没有法律约束的专政。当时,对于苏维埃国家来说,争论并不是它的第一需要。列宁不是冷静地对待和分析这些不同声音,认为罗莎,卢森堡是“思想上发生了混乱而不知所措,助长了这种荒谬的臆想”。至于考茨基,列宁不仅斥之为“叛徒”,使用“像一只瞎了眼的小狗”等不该在政治理论论战中所应当使用的话语,而且动用苏维埃俄国驻外国的外交机构,发动国际性的批判运动,实际上是围剿考茨基。我的这篇书评(估妄称之),不是全面分析考茨基的小册子《无产阶级专政》,更不可能评论考茨基的理论体系。我只是认为:不管怎样,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中,针对初建的苏维埃俄国实行的那种没有法律约束的专政所作的批评,将民主视作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正确的。考茨基的这一意见,不仅对初创的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有警示意义,就连对整个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是一种警示。可惜列宁把考茨基那些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精髓所做出的判断,认作是“无产阶级革命叛徒”对苏维埃国家的攻击,彻底地予以否定。别的姑且不说,仅就列宁的这一做法,实在是:泼洗澡水时,连娃娃也一起泼掉了!列宁的这一做法.对苏维埃国家,乃至对整个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都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中,根据德国以及西欧社会的现实,过分强调实现社会主义必须等待主、客观物质条件的成熟。考茨基还视民主为推进社会主义主、客观物质条件成熟的前提和必要环境。换句话说,考茨基的意思是:如果离开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是没法成熟的;俄国没有民主,所以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苏维埃国家是个“不成熟的早产儿”。考茨基进而推断:俄国既然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在建立了苏维埃国家之后,只好通过行政命令来搞社会主义。这样,考茨基说:“在不发达的条件下,共产主义经济恰恰会成为专制主义的基础。”考茨基进而推断:既然没有民主,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就成问题了。考茨基的这些看法和逻辑,确实有错误,含有对列宁和苏维埃国家的敌意。但是,考茨基的看法和逻辑,并不完全是对

《苏联的自我葬送之哀——读《苏联兴亡通鉴》(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31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世界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