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叙事与文体分析
海明威以简洁凝练的文风著称,但在《雨中的猫》一文中,他却刻意使用词汇和句子的重复技巧,以这种“由文本的文体一致性所‘获得’的规则”来加强语气和感情,实现前景化的效果,暗示读者去领悟其深藏不露的主题意义。文本中,具有象征意蕴的“cat”一词出现了14次,其近义词“kitty”出现了7次,贯穿全文始末。当女主人公从旅店老板前经过时,以“She liked……”开头的排比结构出现了6次。在随后的夫妻第二次对话中,以“I want……”这样的排比句重复使用了11次,跨距达6个自然段。这种超常规的重复手法使语言出现了所谓的“组合式”前景化现象。“量的突出”客观上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张力,其叠加效应便形成了“质的突出”,越发凸显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寥,使文本的主题意义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
四、结语
《雨中的猫》极大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文本篇幅虽然短小,但就评论海明威的创作艺术而言,却意义重大。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塑造的人物却形象丰满;语言虽然简洁,但寓意深刻。作者在仅有的1100余字的方寸之间,淋漓尽致地运用各种叙事技巧和文体表现手法,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外聚焦的叙述、“电文式”对白、省略和重复等多种写作方法,描述了一对在异乡的美国年轻夫妇情感世界的焦虑与荒芜。《雨中的猫》是海明威式文体与主题的完美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回味、去想象。
[参考文献]
[1]中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薇。叙述学视野中的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2(03)。
[3]申丹,韩加明,王亚丽,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蒋竹怡,从叙事视角看海明威《雨中猫》的创作主题[J].贵州大学学报,2007( 04)。
[5]张德禄,功能文体学研究方法探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6)。
[6]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7]胡织女。失衡突出与小说的主题关联性——《雨中的猫》之文体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作者简介]
陈平(1964-),男,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体学、语用学。
《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叙事与文体分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