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
《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
作者/杨瑰瑰 高华平
摘要:《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以为小说应为虚构,所以产生了种种疑问与论争。小说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演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小说观念乃至文学观念,也应该科学地、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关键词:《世说新语》;文体;小说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11-0076-05
一
《世说新语》这部作品是小说还是非小说?这一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争论。中国历代史志都在子部小说家著录《世说新语》一书,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均如此。而其它类书如《崇文总目》、《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百川书志》、《四库全书总目》、《千倾堂书目》等,亦在小说家中著录。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杂说篇》中认为《世说》是“短部小书”。明代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把中国古代小说划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并将《世说》列入“杂录”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世说新语》视为志人小说,并以“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来赞誉此书的文学成就。刘兆云、宁稼雨、吴功正、刘强、陈金泉等学者均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自清以降,又有许多学者认为《世说新语》并非小说,而是史学著作。清代孙星衍在《孙氏祠堂书目》中将《世说新语》列入“史学传记类”。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将《世说新语》列入“杂史·琐言”。钱穆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史书。张叔宁也认为《世说新语》是史学著作。
此后,关于《世说新语》文体,就一直争论不休,有认为是小说的,有认为是史料的,有认为是小说亦有史料价值的,也有认为《世说新语》介于文、史之间的。
尹雪华认为:“为什么《世说新语》的定性如此之难,列入小说,则其明显不具备小说的虚构性(当然也不完全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其它标准),列入历史又明显与其浓郁的文学性不符。因而‘《世说新语》是小说’这一定论被打破以后,出现的五种观点都不能完全站得住脚,这是不是说明了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时所持的标准本身有问题,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是以现代小说的观念重新审视该书的,而现代小说观念无疑是西方的小说观念,这一观念究竟可不可以当成我们研究中国小说本身的唯一标准,恐怕值得深思。如果这一标准确实完全适合,按说定性一本书不会如此之难。这也正点醒了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体这一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了,我们经过现代思维的武装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还应该回归中国文学传统本身,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本身,这样才可能实实在在地看清问题、解决问题。”①
周昌梅认为:“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②
林宪亮在《〈世说新语〉文体研究综述》中综合古人与今人的看法,认为:“总体看来大致有五种观点:一,认为是小说;二,认为是史书;三,认为是史料;四,认为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五,认为介于文、史之间。”并在结论中说:“《世说》是一部古代经典名著,我们既要看到古人对它的看法,也要照顾到今人对它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从整体上看,目前学术界承认《世说》既是小说,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的占多数,这正说明了《世说》是一部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的著作。”③该作者又在《论刘义庆、刘孝标对〈世说新语〉认识之差异》中说:“刘义庆、刘孝标分别是《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和作注者,刘义庆虽追求内容的真实性,但也不完全排斥道闻途说,所以《世说新语》被写成了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小说;而刘孝标认为它是一部史书,所以他作注时是以史学的要求对其进行补阙、纠缪,这使《世说新语》具有了史书的特征。他们的这种态度的差异也造成了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文体的争议。”④
尹雪华认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体时,不应用现代西方文体观念去看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而应回归中国文学传统。周昌梅认为六朝小说文体是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但与历史纠缠在一起。这一看法虽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但其目光并未摆脱现代学科的分野。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史哲并没有严格的分野,被鲁迅先生认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毫无疑问是历史著作,但是它同时也是文学著作。为何到了认识《世说新语》时,就认为它是“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呢?这恐怕是在用双重眼光看待我们的古代书籍。综合林宪亮的观点,他认为《世说新语》文体是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的著作;由于编撰者与作注者的态度不同,是造成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文体认识争议的原因。前一观点比较符合现代人的认识,但未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后一观点认为编撰者与作注者的不同态度是造成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认识争议的原因,有以偏概全之嫌。
二
《世说新语》的文体之所以能引起古今学者持续不断的讨论,恐怕有其深层原因。笔者不揣谫陋,拟对这一问题作详细考论,追根溯源,并以《世说新语》为例,探讨小说观念的形成过程。
“小说”最早见于先秦《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小说”两字偶一用之,并不是文体概念,这应是学术界的共识。王齐洲先生在《中国小说起源探迹》中认为小说起源于汉代方士,而《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中“小说家出于稗官说”实不可信。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可见,鲁迅先生对小说出于稗官持怀疑态度。桓谭《新论》云:“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则更贴近历史事实,《汉志》中著录的小说家作品可为明证。王齐洲先生分析“丛残小语”与“丛残小论”意思较为接 《《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481.html
作者/杨瑰瑰 高华平
摘要:《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以为小说应为虚构,所以产生了种种疑问与论争。小说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演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小说观念乃至文学观念,也应该科学地、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关键词:《世说新语》;文体;小说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11-0076-05
一
《世说新语》这部作品是小说还是非小说?这一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争论。中国历代史志都在子部小说家著录《世说新语》一书,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均如此。而其它类书如《崇文总目》、《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百川书志》、《四库全书总目》、《千倾堂书目》等,亦在小说家中著录。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杂说篇》中认为《世说》是“短部小书”。明代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把中国古代小说划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并将《世说》列入“杂录”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世说新语》视为志人小说,并以“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来赞誉此书的文学成就。刘兆云、宁稼雨、吴功正、刘强、陈金泉等学者均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自清以降,又有许多学者认为《世说新语》并非小说,而是史学著作。清代孙星衍在《孙氏祠堂书目》中将《世说新语》列入“史学传记类”。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将《世说新语》列入“杂史·琐言”。钱穆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史书。张叔宁也认为《世说新语》是史学著作。
此后,关于《世说新语》文体,就一直争论不休,有认为是小说的,有认为是史料的,有认为是小说亦有史料价值的,也有认为《世说新语》介于文、史之间的。
尹雪华认为:“为什么《世说新语》的定性如此之难,列入小说,则其明显不具备小说的虚构性(当然也不完全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其它标准),列入历史又明显与其浓郁的文学性不符。因而‘《世说新语》是小说’这一定论被打破以后,出现的五种观点都不能完全站得住脚,这是不是说明了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时所持的标准本身有问题,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是以现代小说的观念重新审视该书的,而现代小说观念无疑是西方的小说观念,这一观念究竟可不可以当成我们研究中国小说本身的唯一标准,恐怕值得深思。如果这一标准确实完全适合,按说定性一本书不会如此之难。这也正点醒了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体这一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了,我们经过现代思维的武装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还应该回归中国文学传统本身,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本身,这样才可能实实在在地看清问题、解决问题。”①
周昌梅认为:“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②
林宪亮在《〈世说新语〉文体研究综述》中综合古人与今人的看法,认为:“总体看来大致有五种观点:一,认为是小说;二,认为是史书;三,认为是史料;四,认为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五,认为介于文、史之间。”并在结论中说:“《世说》是一部古代经典名著,我们既要看到古人对它的看法,也要照顾到今人对它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从整体上看,目前学术界承认《世说》既是小说,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的占多数,这正说明了《世说》是一部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的著作。”③该作者又在《论刘义庆、刘孝标对〈世说新语〉认识之差异》中说:“刘义庆、刘孝标分别是《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和作注者,刘义庆虽追求内容的真实性,但也不完全排斥道闻途说,所以《世说新语》被写成了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小说;而刘孝标认为它是一部史书,所以他作注时是以史学的要求对其进行补阙、纠缪,这使《世说新语》具有了史书的特征。他们的这种态度的差异也造成了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文体的争议。”④
尹雪华认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体时,不应用现代西方文体观念去看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而应回归中国文学传统。周昌梅认为六朝小说文体是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但与历史纠缠在一起。这一看法虽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但其目光并未摆脱现代学科的分野。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史哲并没有严格的分野,被鲁迅先生认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毫无疑问是历史著作,但是它同时也是文学著作。为何到了认识《世说新语》时,就认为它是“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呢?这恐怕是在用双重眼光看待我们的古代书籍。综合林宪亮的观点,他认为《世说新语》文体是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的著作;由于编撰者与作注者的态度不同,是造成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文体认识争议的原因。前一观点比较符合现代人的认识,但未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后一观点认为编撰者与作注者的不同态度是造成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认识争议的原因,有以偏概全之嫌。
二
《世说新语》的文体之所以能引起古今学者持续不断的讨论,恐怕有其深层原因。笔者不揣谫陋,拟对这一问题作详细考论,追根溯源,并以《世说新语》为例,探讨小说观念的形成过程。
“小说”最早见于先秦《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小说”两字偶一用之,并不是文体概念,这应是学术界的共识。王齐洲先生在《中国小说起源探迹》中认为小说起源于汉代方士,而《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中“小说家出于稗官说”实不可信。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可见,鲁迅先生对小说出于稗官持怀疑态度。桓谭《新论》云:“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则更贴近历史事实,《汉志》中著录的小说家作品可为明证。王齐洲先生分析“丛残小语”与“丛残小论”意思较为接 《《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