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95),研究了组织传播中的"团队",如何通过协调控制实现组织霸权,等等。


  这些研究本身不一定是针对经验主义传播学的传统的,但是从另外的研究视角平衡着传播学研究的天平。


  五,我们如何评价批判学派


  不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他们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差别,除了方法上侧重面不同外,在研究视角上也存在较多的差异。批判学派一般是从宏观、中观角度分析问题;经验主义传播学较多地是从具体问题出发,较为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构成某种结果。但是双方不论在方法还是角度上,仍然是互通的。英国不少传播学者,观点上属于批判学派,研究方法上则采用了相当多的经验主义的作法;美国当代传播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地渗入了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批判学派,特别是美国国内的的一些这方面的著作,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主要针对的是资本主义传播业中的缺陷,在表现自由的环境中,提出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尖锐的,其中有些观点特别激进,带有相当的乌托邦特征。但是它对于遏制资本主义条件下传播业过分的发展偏向,是有一定抑制作用的,甚至是一种必要的学理性的监督。


  对美国而言的欧洲以其他学科研究为主的大家(例如现在较著名的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视角,对于经验主义传播学的缺陷,在学术上恰恰给予了相对应的补充,并且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现在的主流传播学,不知不觉地借鉴了不少批判学派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我们可以较多地借鉴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其中很多严肃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所缺乏的。但是我们似乎更缺乏精确的经验主义传播学的研究传统,差异造成更大的吸引力,形成引介的主流,这是经验主义传播学能够得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不宜在缺乏市场经济因素之时过分强调批判学派的批判观点,但要有意识地适当引进批判学派认识问题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因为造成一种学术平衡是必须的;这对于提醒人们尽可能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曾经出现的问题,也是及时和有益的。现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中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些可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有些则是由于我们没有或很少引进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造成的,对于应该知道的东西无知,把人家已经经历过的教训还在当作正面的新鲜经验。在这个意义上,目前需要较集中地引进一些批判学派的经典著作,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采用他们的切入视角,观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传播。
                  36×196=7056


参考论著:


贝尔(198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中文版


巴特(1999):《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


布尔迪厄、哈克(1996):《自由交流》,三联书店中文版。


包亚明主编(1997):《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


包亚明主编(1997):《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


米勒(2000):《组织传播:入门与程序》,华夏出版社中文版。


刘北成编著(1997):《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阮新邦(1999):《批评诠释与知识重建──哈伯马斯视野下的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


张锦华(1994):《传播批判理论》,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版。


陈学明等编(1998):《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版。


陈学明等编(1998):《哈贝马斯论交往》,云南人民出版社版。


林丽云(1999):《一个英国传播研究左派重镇的崛起》,《传播研究简讯》20期。


哈贝马斯(1995):《交往行动理论》第一、二卷,重庆出版社中文版。


席勒(1996):《思想管理者》,台湾远流出版公司中文版。


殷晓蓉(1999):《论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论文。


奥斯维特(1999):《哈贝马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文版。


赛弗林、坦卡德(2000):《传播理论的起源、方法和应用》,华夏出版社中文版。


潘忠党(1998):《媒介、文化与社会译丛计划》,打印稿。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48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