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
三、晚期创作思想特征:平和、超脱
海明威的第三个创作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已经完全成熟,艺术创作进入了巅峰期,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也正是这部小说为海明威赢得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毕生的探索和心路历程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展现和升华。与前期的创作思想不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一生命运多孑、数次死里逃生的海明威进入老年,思想、心境已趋于平静、平和,他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热血沸腾、那么感情激荡,一生的传奇经历除塑造了他乐观向上、积极勇敢的性格外,也使他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境界。
与海明威此时期的心境、思想相对应,《老人与海》除在弘扬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主旨外,通篇情节简单,平铺直叙,始终处在一种平和、轻缓的旋律中。小说开篇就写道:已经整整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捕鱼的同行像躲瘟疫一样的远离他。老人不祈求别人的怜悯和同情,面对自然的捉弄,老人泰然处之,“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他虽然在海上孤身一人和鲨鱼搏斗,但他敢于拼搏,勇于斗争,面对困难和死亡,老人始终表现得从容,在他失败而归时,他没有气急败坏,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一句“只怪我出海太远了”后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此外,小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海明威此时平和、心无旁骛的精神状态。桑提亚哥把大海看做自己的家,他懂得大海,热爱大海。老人还喜欢老鹰、青龟、小鸟……与它们谈话,与它们交流感情,甚至在对待大马林鱼和鲨鱼时,老人也是既把它们当做对手,又当做朋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人平静的内心、宽广的胸怀和博爱的思想,这突出反映了此时期海明威完全不同于以往各个时期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与先前海明威塑造的各种角色相比,《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贫穷却不自卑,辛勤劳作,对自己认真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是平静地接受命运给予的角色却又与厄运抗争到底”。在种种苦难面前,老人表现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心境平和,宠辱不惊,积极向上,超脱境外,他成就了海明威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这是海明威在这一时期创作思想、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他思想升华、毕生探索的总结。
总之,海明威的创作生涯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传奇而复杂。他的作品浓缩了他的人生经历,折射了他的思想,并且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一起在变化、在发展、在升华。在他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有过迷惘、有过悲观,亦有过热烈、有过抗争。在这一发展过程的背后,是一位作家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位作家永不言弃、坦然面对的一种积极、优雅的人生态度。正如我国海明威研究学者杨仁敬先生所说:“海明威像莎士比亚一样,是属于世界的,他给读者精神上的影响是永恒的。”
[作者简介]
刘小杏(1981-),女,河北蠢县人,河北金融学院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