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维的“原创”——从网络获奖小说看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榕树下(www.rongshu.com)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评奖、网易(www.163.com)的网络文学作品评奖、橄榄树(http://wenxue.lycos.com.cn)的Locys全球中文原创文学作品奖。
之所以将作品范围圈定在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上,一是榕树下在众多文学网站中,影响较大、发表网络原创作品数量最多。如今,随着网站逐渐走向成熟,其对原创作品的吸纳和质量的把关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在所有中文文学网站中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首屈一指,与另外两家举办原创作品评奖的网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榕树下几乎涵盖了网络原创文学的所有题材、体裁和各种实验,其创新意识与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态势是一致的。二、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评奖活动呈现一定的连续性。据笔者了解,自1999年“网络文学”走进人们的视野开始,只有榕树下连续举办了三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评奖,并形成一定的风格和影响。三、无论是宣传还是其后续效应,榕树下评奖本身在同类的评奖活动中影响最大,这一方面是其能够越来越多地吸引参赛作品的原因,同时也是每次都举办成功的原因。四、榕树下评奖的评委包容了传统作家和当红网络作家,具体名单前有记录,此不赘述,在选评上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总的来看,三届评奖都作了适当的人员补充,主力阵容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保证了作品评选的标准,使作品既不失其文学所固有的艺术性,又突出了作品之于网络的特殊性。对此,评委会主席陈村指出,外界看到的都是传统作家,其实那是不了解情况。那些看似陌生的名字,在网上的知名度却很高。而且本次稿件初选都是网络作家,最后的结果也是评委们投票所致。
因此,以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获奖作品作为“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的一种参照,不仅考虑了网络文学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作品的题材和体裁都更加丰富的现实,而且也考虑了参赛作品的质量。关于网络写手的水平,出任评委的余华说:“如果上一届文学奖我打50分的话,这届我要打80分以上。”在评奖的公正性方面,本届评委会主席陈村指出,评奖的最后结果是投票的结果,我们尽可能做到(传统作家与网络写手的)两边平衡。因此,基于参赛作品质量和评奖质量两方面来考虑,笔者认为,榕树下评选出的网络原创文学是能够代表当前网络文学的整体质量及总体走向的。
第三节 审美价值的界定
一、 审美价值的概念
所谓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效应,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审美价值是针对客体对主体的审美需要而言,是客体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一种特定价值。美国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在界定审美价值时,指出:“在想象、瞬息的直觉和赋有形式的知觉中所固有的价值,叫做审美价值。它们主要在自然界和各种生物中被发现,但也常常在人所创作的作品、语言所唤起的形象及声音的领域中被发现。”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C.J.刘易斯认为:“审美价值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属性,它的呈现虽然离不开个人经验,但它的存在又是对许多主体而言的。它有某种客观规定性。”在审美客体中包含着各种潜在的审美价值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发掘则有赖于审美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力。“他们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便能在对任何审美对象的考察中更有把握、更准确地判断该客体的潜在因素,从而使自己以及他人能进一步发掘更多的价值。” 因此,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考察文学,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学的本质所在,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接受规律。
审美价值在文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学是一个价值的复合体,其各种价值因素依据作品内容的安排而各安其位,它们之间呈现一种有序的关系。而且它们彼此也并非都处于并列的位置。文学价值的层次性表征了文艺作为整体存在,总是探索并表现人类进程中的内在与外在、意识与生命力的复杂矛盾运动过程,并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可感的形式记载了人类的精神历史。 而文学的审美价值,作为文学客体(文学作品),对主体(读者)审美需要的满足或效应,在文学价值体系中,不是一种与其他价值并列的价值项。它是文学作品中一切价值因素之上附着的一种特性,它在作品中不单独存在,又无处不在,它是形形色色的价值因素成为文学价值的关键。
另一方面,文学审美价值又是艺术其他价值安身立命之所,是文学最根本的追求。具体说来,文学具有认识、审美、教育、娱乐等功能。 概括的讲,文学价值又可以分为工具的和艺术的两大类。所谓工具价值是指那些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价值项,也就是说它的存在与否并不能决定文学是否成为文学,政治的、伦理教化的、宗教的和其他一切带有宣传性的价值意义都属于文学的工具价值。目的价值则是指文学作品中那些必不可少的、固有的价值,没有这种价值,文学便不成其为文学。审美价值等就属于这类价值。正因为文学功能系统的构成是以基于文学价值系统的性质与特性,并以审美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方面展开的。因此,以审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关注文学,甚至于网
二、审美价值系统的动态性特征
文学价值系统是变动不居的。“实践证明,一个完整的文学价值过程,应当是‘文学的自我价值——读者接受——社会审美、文化价值’动态展开的过程。” 单纯的、不为读者阅读的文本,一旦进入文学活动中,其蕴涵的社会审美、文化旨归,决定了它一经生成就是一种社会存在,就必然要通过读者的鉴赏活动而走向社会;反之,潜藏在作品中的作家的审美文化意蕴,通过读者的解读和批评家的价值判断,而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社会、群体的精神生活领域。同样,文学的审美价值也是变动不居的,它随着文学思潮、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变化。文学透射人性,反映人的生活、情感,更反映人的类存在和命运、一个国度和时代的精神,时代和岁月的变迁在改变人的类存在的同时,也势必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去。新时期文学在审美价值的流变轨迹基本上表现为朦胧诗——“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创作思潮——“现实主义冲击波”等。
同样,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自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单纯的“内心发泄”,到描写“网恋”,到后来的注重艺术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其艺术性不断加强,审美价值也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元、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就榕树下的网络原创文学评奖来看,其审美价值发生的巨大变化,呈现出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当下社会大众心理的取向、创作主体的大众化、审美意识的民间化、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取向取向等四个方面。
第二章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一节 网络原创作品内容的当下性取向
一、网络文学不等于网恋文学
如果说早期的网络文学由于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网恋以及与网恋有关的故事,因此有了
“网络文学等于网恋文学”这样命题的话,那么网络文学在突破早期题材单一、狭窄的模式之后,在内容方面形成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则使该命题的正确性大打折扣。对此,陈村指出,现今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是不再热衷于对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东西的极力描述渲染,因为曲高难免和寡。网络文学对内心的表达更为直接、率真、不矫情。从文学角度看,网络小说虽然略逊于随笔、散文,但这些大多属于“新写实主义”的网络小说以“流水账”式的叙事手法接近和还原了生活的原生状态。
《走向多维的“原创”——从网络获奖小说看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532.html
之所以将作品范围圈定在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上,一是榕树下在众多文学网站中,影响较大、发表网络原创作品数量最多。如今,随着网站逐渐走向成熟,其对原创作品的吸纳和质量的把关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在所有中文文学网站中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首屈一指,与另外两家举办原创作品评奖的网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榕树下几乎涵盖了网络原创文学的所有题材、体裁和各种实验,其创新意识与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态势是一致的。二、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评奖活动呈现一定的连续性。据笔者了解,自1999年“网络文学”走进人们的视野开始,只有榕树下连续举办了三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评奖,并形成一定的风格和影响。三、无论是宣传还是其后续效应,榕树下评奖本身在同类的评奖活动中影响最大,这一方面是其能够越来越多地吸引参赛作品的原因,同时也是每次都举办成功的原因。四、榕树下评奖的评委包容了传统作家和当红网络作家,具体名单前有记录,此不赘述,在选评上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总的来看,三届评奖都作了适当的人员补充,主力阵容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保证了作品评选的标准,使作品既不失其文学所固有的艺术性,又突出了作品之于网络的特殊性。对此,评委会主席陈村指出,外界看到的都是传统作家,其实那是不了解情况。那些看似陌生的名字,在网上的知名度却很高。而且本次稿件初选都是网络作家,最后的结果也是评委们投票所致。
因此,以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获奖作品作为“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的一种参照,不仅考虑了网络文学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作品的题材和体裁都更加丰富的现实,而且也考虑了参赛作品的质量。关于网络写手的水平,出任评委的余华说:“如果上一届文学奖我打50分的话,这届我要打80分以上。”在评奖的公正性方面,本届评委会主席陈村指出,评奖的最后结果是投票的结果,我们尽可能做到(传统作家与网络写手的)两边平衡。因此,基于参赛作品质量和评奖质量两方面来考虑,笔者认为,榕树下评选出的网络原创文学是能够代表当前网络文学的整体质量及总体走向的。
第三节 审美价值的界定
一、 审美价值的概念
所谓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效应,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审美价值是针对客体对主体的审美需要而言,是客体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一种特定价值。美国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在界定审美价值时,指出:“在想象、瞬息的直觉和赋有形式的知觉中所固有的价值,叫做审美价值。它们主要在自然界和各种生物中被发现,但也常常在人所创作的作品、语言所唤起的形象及声音的领域中被发现。”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C.J.刘易斯认为:“审美价值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属性,它的呈现虽然离不开个人经验,但它的存在又是对许多主体而言的。它有某种客观规定性。”在审美客体中包含着各种潜在的审美价值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发掘则有赖于审美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力。“他们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便能在对任何审美对象的考察中更有把握、更准确地判断该客体的潜在因素,从而使自己以及他人能进一步发掘更多的价值。” 因此,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考察文学,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学的本质所在,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接受规律。
审美价值在文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学是一个价值的复合体,其各种价值因素依据作品内容的安排而各安其位,它们之间呈现一种有序的关系。而且它们彼此也并非都处于并列的位置。文学价值的层次性表征了文艺作为整体存在,总是探索并表现人类进程中的内在与外在、意识与生命力的复杂矛盾运动过程,并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可感的形式记载了人类的精神历史。 而文学的审美价值,作为文学客体(文学作品),对主体(读者)审美需要的满足或效应,在文学价值体系中,不是一种与其他价值并列的价值项。它是文学作品中一切价值因素之上附着的一种特性,它在作品中不单独存在,又无处不在,它是形形色色的价值因素成为文学价值的关键。
另一方面,文学审美价值又是艺术其他价值安身立命之所,是文学最根本的追求。具体说来,文学具有认识、审美、教育、娱乐等功能。 概括的讲,文学价值又可以分为工具的和艺术的两大类。所谓工具价值是指那些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价值项,也就是说它的存在与否并不能决定文学是否成为文学,政治的、伦理教化的、宗教的和其他一切带有宣传性的价值意义都属于文学的工具价值。目的价值则是指文学作品中那些必不可少的、固有的价值,没有这种价值,文学便不成其为文学。审美价值等就属于这类价值。正因为文学功能系统的构成是以基于文学价值系统的性质与特性,并以审美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方面展开的。因此,以审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关注文学,甚至于网
络文学,可以通过对其取向的分析,更好地发掘出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
二、审美价值系统的动态性特征
文学价值系统是变动不居的。“实践证明,一个完整的文学价值过程,应当是‘文学的自我价值——读者接受——社会审美、文化价值’动态展开的过程。” 单纯的、不为读者阅读的文本,一旦进入文学活动中,其蕴涵的社会审美、文化旨归,决定了它一经生成就是一种社会存在,就必然要通过读者的鉴赏活动而走向社会;反之,潜藏在作品中的作家的审美文化意蕴,通过读者的解读和批评家的价值判断,而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社会、群体的精神生活领域。同样,文学的审美价值也是变动不居的,它随着文学思潮、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变化。文学透射人性,反映人的生活、情感,更反映人的类存在和命运、一个国度和时代的精神,时代和岁月的变迁在改变人的类存在的同时,也势必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去。新时期文学在审美价值的流变轨迹基本上表现为朦胧诗——“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创作思潮——“现实主义冲击波”等。
同样,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自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单纯的“内心发泄”,到描写“网恋”,到后来的注重艺术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其艺术性不断加强,审美价值也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元、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就榕树下的网络原创文学评奖来看,其审美价值发生的巨大变化,呈现出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当下社会大众心理的取向、创作主体的大众化、审美意识的民间化、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取向取向等四个方面。
第二章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一节 网络原创作品内容的当下性取向
一、网络文学不等于网恋文学
如果说早期的网络文学由于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网恋以及与网恋有关的故事,因此有了
“网络文学等于网恋文学”这样命题的话,那么网络文学在突破早期题材单一、狭窄的模式之后,在内容方面形成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则使该命题的正确性大打折扣。对此,陈村指出,现今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是不再热衷于对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东西的极力描述渲染,因为曲高难免和寡。网络文学对内心的表达更为直接、率真、不矫情。从文学角度看,网络小说虽然略逊于随笔、散文,但这些大多属于“新写实主义”的网络小说以“流水账”式的叙事手法接近和还原了生活的原生状态。
《走向多维的“原创”——从网络获奖小说看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