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也应“得意忘象”
的培养过程中,思维能力是贯串始终的重要条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给学生解决某一问题的具体步骤,不如教给学生遇到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因为具体的问题需要具体地分析,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解决某些问题,但如果让学生产生依赖性的话,他们在遇到其他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只有授之以“渔”,才能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也才能教会学生活学活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张志公先生也曾指出:“高明的教师从来不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是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他们(教师)○6的讲解总是既有启发又留有余地。”○7
不同的问题,其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问题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不应该让学生仅仅局限于一种思维模式之中,而要教导学生以“意”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避免为具体的“象”所局限。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达琳?叶格是美国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市郊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1994年11月,她作为交换教师到昆明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术交流。此间,她出了一个“节日的快乐”的命题,结果,很多孩子都画了圣诞树。起初,这位美国教师以为是中国孩子为了对她表示友好而画了圣诞树。但是,当她顺着孩子们目光看去时,发现教室里贴着一幅圣诞树的图画,孩子们的作品便是对这幅画的临摹。之后,达琳?叶格把那幅圣诞树给覆盖起来,又让孩子们以“节日的快乐”为题作画,结果,孩子们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入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学生成了复印机,只会机械重复,而缺乏创造性思维。正所谓“观念新,万事兴”,我们的思维只有不落窠臼,才会有所创新。在强调创新思维的现代社会,思维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得意忘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大包大揽地列出具体方法。只有教会学生灵活掌握各种能力,才不至于让他们在面临新问题时手足无措。还是那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思想教育中的“得意忘象”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他为人处世的出发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笔者的父亲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现在的父母就好比进山打猎的猎人,由于所用的火药枪在发射一枪之后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重新塞好弹药,所以在遇到凶猛的野兽时必须一招制敌,否则就性命难保了。独生子女就如同那只能一弹中的的弹药,一旦“猎人”不加控制,放任自流,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虽然这个故事是说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但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以往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英雄故事本来是极富感染力的,但为什么学生会不以为然呢?据笔者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那些是过去发生的事,没有现实意义。的确,这些英雄事迹是过去的事,但英雄们的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能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德才兼备的人。我们在给学生讲授这些思想性很强的作品时,最好不要就事论事,也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就去做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先辈在战争年代流血牺牲,我们在和平年代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都一样是光荣的。虽然贡献有大小,但只要是真心诚意地去贡献自己的力量,祖国母亲一样会感到欣慰。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前人的事迹中得到真“意”,具体怎么去为人民服务,还是要“得意忘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把握。继承前人为人民服务的精髓,而不局限于特定的方式。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身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的成员,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的青少年犯罪率可以让人不寒而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缺陷确实不小。
在本文的导言中,笔者曾提到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却不见得多。记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纪一?威烈王》中曾对德与才作过一个精辟的评价,笔者对此颇有感触。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
回顾我们以往的教育模式,总在强调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对衡量“才”是有用的,但是,“德”呢?我们有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我们“考”过“德”了吗?一些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学生,仍然表现出种种让人难以置信的低“德商”,实在让人堪忧。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在思想教育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还是应当“得意忘象”。我们不要把思想教育搞成简单的说教,大建空中楼阁,而要教会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只要持之以恒,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宣传好人好事时,我们不应过分强调别人做什么,而应让学生明白别人为什么那样做。做好事可以有许多途径,只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好事,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证实自己的价值,而不必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种方式。课文中描写的先进事迹是具体的,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其中的共性找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
结 语
本文试图把“得意忘象”这一美学理论引入语文教育当中,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其中的“得意忘象”主要强调的是抓住事物本质,经过自身的理解内化为一种潜能,并能灵活运用。
在语文基础知识教育中,我们要以交际为主导方向,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重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在能力教育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多角度地进行思考,重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思想教育中,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要让学生深刻领会思想内核,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教无定法,我们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毕竟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因素各不相同,我们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灵活多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语文教育也应“得意忘象”(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570.html
不同的问题,其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问题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不应该让学生仅仅局限于一种思维模式之中,而要教导学生以“意”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避免为具体的“象”所局限。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达琳?叶格是美国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市郊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1994年11月,她作为交换教师到昆明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术交流。此间,她出了一个“节日的快乐”的命题,结果,很多孩子都画了圣诞树。起初,这位美国教师以为是中国孩子为了对她表示友好而画了圣诞树。但是,当她顺着孩子们目光看去时,发现教室里贴着一幅圣诞树的图画,孩子们的作品便是对这幅画的临摹。之后,达琳?叶格把那幅圣诞树给覆盖起来,又让孩子们以“节日的快乐”为题作画,结果,孩子们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入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学生成了复印机,只会机械重复,而缺乏创造性思维。正所谓“观念新,万事兴”,我们的思维只有不落窠臼,才会有所创新。在强调创新思维的现代社会,思维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得意忘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大包大揽地列出具体方法。只有教会学生灵活掌握各种能力,才不至于让他们在面临新问题时手足无措。还是那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思想教育中的“得意忘象”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他为人处世的出发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笔者的父亲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现在的父母就好比进山打猎的猎人,由于所用的火药枪在发射一枪之后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重新塞好弹药,所以在遇到凶猛的野兽时必须一招制敌,否则就性命难保了。独生子女就如同那只能一弹中的的弹药,一旦“猎人”不加控制,放任自流,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虽然这个故事是说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但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以往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英雄故事本来是极富感染力的,但为什么学生会不以为然呢?据笔者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那些是过去发生的事,没有现实意义。的确,这些英雄事迹是过去的事,但英雄们的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能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德才兼备的人。我们在给学生讲授这些思想性很强的作品时,最好不要就事论事,也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就去做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先辈在战争年代流血牺牲,我们在和平年代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都一样是光荣的。虽然贡献有大小,但只要是真心诚意地去贡献自己的力量,祖国母亲一样会感到欣慰。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前人的事迹中得到真“意”,具体怎么去为人民服务,还是要“得意忘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把握。继承前人为人民服务的精髓,而不局限于特定的方式。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身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的成员,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的青少年犯罪率可以让人不寒而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缺陷确实不小。
在本文的导言中,笔者曾提到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却不见得多。记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纪一?威烈王》中曾对德与才作过一个精辟的评价,笔者对此颇有感触。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
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回顾我们以往的教育模式,总在强调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对衡量“才”是有用的,但是,“德”呢?我们有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我们“考”过“德”了吗?一些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学生,仍然表现出种种让人难以置信的低“德商”,实在让人堪忧。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在思想教育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还是应当“得意忘象”。我们不要把思想教育搞成简单的说教,大建空中楼阁,而要教会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只要持之以恒,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宣传好人好事时,我们不应过分强调别人做什么,而应让学生明白别人为什么那样做。做好事可以有许多途径,只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好事,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证实自己的价值,而不必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种方式。课文中描写的先进事迹是具体的,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其中的共性找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
结 语
本文试图把“得意忘象”这一美学理论引入语文教育当中,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其中的“得意忘象”主要强调的是抓住事物本质,经过自身的理解内化为一种潜能,并能灵活运用。
在语文基础知识教育中,我们要以交际为主导方向,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重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在能力教育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多角度地进行思考,重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思想教育中,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要让学生深刻领会思想内核,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教无定法,我们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毕竟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因素各不相同,我们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灵活多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语文教育也应“得意忘象”(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