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世界文学论文 >> 正文

生态意识的觉醒——以生态批评理论解读巴塞尔姆的《玻璃山》


说家巴塞尔姆将戏仿、解构、重建等后现代主义的元素综合运用到了短篇小说《玻璃山》当中,从而对当代的生态危机进行了真切的描述,向现代人敲响了生态生活的警钟。巴塞尔姆的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和著名立方主义的先驱派画家毕加索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毕加索是个不断变换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和实验者,他善于在各种变异风格的创作中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能在各种手法的综合使用中,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例如,毕加索在其名画《格尔尼卡》中,将象征和平的鸽子、嘶叫狂奔的战马、默默哭泣的妇女儿童以及坍塌的雕塑等毫不相干的元素置于同一平面图画中,给观赏者以视觉震撼,进而激发观赏者从多角度去理解他的画作,从而对其画作进行多重解读。同样,巴塞尔姆将各种毫不相干的语言片段拼贴在一起,从而造成文本视觉上的混乱感,激发读者从多种层面解读文本,阐释他的小说。巴塞尔姆这位貌似“玩弄文字”的作家,实际上对社会的变革有着特别的敏感,对社会、人生有着密切的关注。他的作品中的拼贴、解构实际上是以一种貌似无序的文学形式表现了现实社会的无序和混乱,从而揭露出现实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重危机。而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述,正是巴塞尔姆小说中的精华所在。
《玻璃山》一文虽篇幅较短,但它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物欲横流、危机重重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真切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并试图寻找造成这些社会危机的根源,即人类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贪婪地攫取。正是由于人类企图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欲望,人类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平衡的客观法则,受到物质主义,特别是拜金主义的利诱,人类尽一切可能开发和利用环境,最终造成了生态失衡的现状。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社会的生机活力也荡然无存,逐渐被小说中描写的“尸横遍地”垃圾场所取代。在故事的结局处,主人翁“我”愤怒地将山顶上“美丽而着了魔的公主”抛向山下的旁观者,即现代社会的普通民众。这一情节的构思旨在呼吁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则,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的严酷责罚——死亡。根据生态文学的特点,本文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探寻并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无疑可谓是一篇能给人以启示的生态文学的力作。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巴塞尔姆的《玻璃山》不仅是对此篇小说多重意义的又一次诠释,同时对倡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生态社会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物质文明和自然生态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同时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沦为了死气横生的精神荒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此篇小说不仅能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意识形态,而且提供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为人类今后建立生态社会指明了方向。巴塞尔姆的《玻璃山》体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而这一觉醒为人类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它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生态意识的觉醒——以生态批评理论解读巴塞尔姆的《玻璃山》(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59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世界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