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正文

民间美学与极权话语-《红旗歌谣》及其他


「琅琅上口」正是排斥了批判性审视的民间美学法则。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民间美学的意味越丰富,文化批判的空间就越狭仄。民间文化代表了一种妥协性和依附性,它缺乏的恰恰是挑战性。民间不是知识话语新的港湾,而往往是权力中心最活跃的文化竞技场。如今,边缘的中心化和多元的一元化迫使我们对一切话语体系都保持批判的间距:必须质疑的不仅是权力中心话语,也不仅是知识话语自身,也包括似乎未被污染的民间话语和大众话语。 


    ①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台南:平平出版社,1974,第1 页。 
    ②〈郭沫若同志关於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答本刊编辑部问〉,《民间文学》,1958年5 月号,第6 页。 
    ③赵毅衡,〈村里的郭沫若:读《红旗歌谣》〉,《今天》,1992年第2 期,196-198 页。 
    ④赵毅衡,〈无邪的虚伪:俗文学的亚文化式道德悖论〉,《二十一世纪》,1991年12月第8 期,122-124 页。 
    ⑤Milan Kundera ,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London: Faber and Faber , 1985 ,
 p.245. 
    ⑥Sigmund Freud , Group Psych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go. New York: W. W. Norton , 1959 , p.50 , pp.10-13.
    ⑦引自纪录片《意志的凯旋》(1935年由纳粹宣传部发行,Leni Riefenstahl导演)中希特勒的演说。 
    ⑧〈编者的话〉,《红旗歌谣》,北京:红旗杂志社,1959,第2 页。⑨陈思和,《鸡鸣风雨》,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73页。

《民间美学与极权话语-《红旗歌谣》及其他(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60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