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的美学——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
敝履,这就不是怎么值得敬佩的事情了。”(注:杜威:《经验与自然》,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89页。)如此看来,本世纪西方美学所做的工作又是在“反祖归宗”,重新把美的尊严还给生活。当然,这种走向决不是简单的回归,决没有把数千年的分工历史当作虚无,相反,这一走向试图寻找着一种新的社会联合,因而美在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样子必然会不同于纯真的“人类童年”时期。
上面的论述说明,美在生活中呈现不单是理论上的推论,同时它也有着历史事实的根据,并最终使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
几点说明
以上我们只是简单地分析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由于篇幅的关系,没有做具体、细致的展开,下面将就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做一下补充说明。
首先,本文只是论述了走向生活的美学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的两点依据,并且主要是在与西方古典美学的比较中进行的,我们没有反过来用这个结论来——印证本世纪西方美学各种流派的理论。
其次,我们的结论并不想概括20世纪所有西方美学门派的观点,比如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派的美学主张。因为在严格的意义上,它们仍属于西方古典实在论的回光倒影,换言之,它们仍是想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或环节上找到一个类似“性欲”或“结构”之类的实在来,来归拢作为现象的生活,结果在世纪初显赫一时后,它们不是改换门庭,就是被各种后现代思潮及相应的美学主张所取代,因而它们并没有代表西方美学在本世纪的主体走向。
第三,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位重要的思想家的美学观之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西方世界、并在今天仍在发展着的各种后现代思潮基本上可被看作是本文命题的多样表现,比如解构主义美学、阐释学美学、符号学美学等,它们提出的“反中心”、“边缘化”、“填平鸿沟”等口号,均是对古典实在论的反叛,并程度不同地表现出对动荡、偶然、零散的普通大众生活的偏爱。
第四,即便是体现出了走向生活的主体走向,但各种美学流派所体现的方式、内容也是十分复杂的,有的甚至是不自觉的、偏激的,富于建设性的理论不多,更多的是众语喧哗。这说明,美学的这一走向目前并不具备理论的完善性,此工作的完成尚有待时日。
我们的说明只是一种希望的表述,希望在世纪之交,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尽可能对上一世纪的美学思想足迹作一番检点。
《走向生活的美学——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614.html
上面的论述说明,美在生活中呈现不单是理论上的推论,同时它也有着历史事实的根据,并最终使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
几点说明
以上我们只是简单地分析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体走向,由于篇幅的关系,没有做具体、细致的展开,下面将就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做一下补充说明。
首先,本文只是论述了走向生活的美学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的两点依据,并且主要是在与西方古典美学的比较中进行的,我们没有反过来用这个结论来——印证本世纪西方美学各种流派的理论。
其次,我们的结论并不想概括20世纪所有西方美学门派的观点,比如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派的美学主张。因为在严格的意义上,它们仍属于西方古典实在论的回光倒影,换言之,它们仍是想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或环节上找到一个类似“性欲”或“结构”之类的实在来,来归拢作为现象的生活,结果在世纪初显赫一时后,它们不是改换门庭,就是被各种后现代思潮及相应的美学主张所取代,因而它们并没有代表西方美学在本世纪的主体走向。
第三,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位重要的思想家的美学观之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西方世界、并在今天仍在发展着的各种后现代思潮基本上可被看作是本文命题的多样表现,比如解构主义美学、阐释学美学、符号学美学等,它们提出的“反中心”、“边缘化”、“填平鸿沟”等口号,均是对古典实在论的反叛,并程度不同地表现出对动荡、偶然、零散的普通大众生活的偏爱。
第四,即便是体现出了走向生活的主体走向,但各种美学流派所体现的方式、内容也是十分复杂的,有的甚至是不自觉的、偏激的,富于建设性的理论不多,更多的是众语喧哗。这说明,美学的这一走向目前并不具备理论的完善性,此工作的完成尚有待时日。
我们的说明只是一种希望的表述,希望在世纪之交,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尽可能对上一世纪的美学思想足迹作一番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