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经典名著赏析论文 >> 正文

用传统教育的眼光看《水浒》


院押牢节级”戴宗也是这种人),可见狱吏之贪狠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周书·苏绰传》载,西魏大臣苏绰在为宇文泰改革政治制度所草拟的《六条诏书》中,主张为政者要“敦教化”:
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夫化者,贵能扇之以淳风,浸之以太和,被之以道德,示之以朴素,使百姓亹亹,中迁于善,邪伪之心,嗜欲之性,潜以消化,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化也。然后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则王道成矣。此之谓教也。
所谓“教化”,即先用倡导、熏陶、影响、示范等方式,使百姓在不知不觉间销蚀和化解掉他们原有的“邪伪”、“嗜欲”的天性,然后以“孝悌”、“仁顺”、“礼义”等对他们施加正面的教育,使其成为具有“慈爱”、“煌睦”、“敬让”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能做到这样,古圣先贤所倡导的仁爱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就产生了。据说当时宇文泰对苏绰的《六条诏书》“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然而,在《水浒》世界中,统治者从上到下不仅没能担负起上述“教化”万民的具体责任,反而倒行逆施,为所欲为,以致社会上风衰俗怨,道德败坏,弱肉强食,人欲横流。因此,大涤馀人在《刻(忠义水浒传>缘起》中云:“自忠义之说不明,而人文俱乱矣。人乱则盗贼繁兴,文乱则邪说横恣,识者有犹之。乃日禁盗而盗愈难禁,日正文喻文愈难正者,何也?庄语之不足以厌人心,以禁盗正文之人未必自禁自正也。”认为《水浒传》中的“乱”包括“人乱”和“文乱”。“人乱”是指礼制社会秩序遭到人为的挑战和冲击,具体表现为“盗贼繁兴”;“文乱”则是指人的思想观念层面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的淆乱和被颠覆,具体表现为“邪说横恣”。而古圣先贤所倾力倡导的有关政教的正面的思想观点(即所谓“庄语”)之所以未能被人们普遍接受,是因为本该为全社会担负起“禁盗正文”职责的徽宗、蔡京、童贯、高俅以及地方上的大小官吏却不能“自禁自正”,而先做了违背和亵渎了封建政教理念的昏君和其所作所为足以引起人们思想混乱的贪官污吏,于是上行下效,搞坏了社会秩序和风气。二、家教的失驭与尴尬
在《水浒传》这个绝妙的人生大舞台上,随着上层社会丑恶腐朽的昏君、贪官、酷吏以及江湖市井横行无忌的土豪、恶霸、强人的轮番登场亮相表演,我们在水浒世界之“乱源”的问题上认同“上作”,但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家庭教育的失驭和尴尬对形成那个“乱世”的不良影响,
家教,在儒家伦理学说中是一种极重要的教育。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教,出现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王应麟的《家诫要言》、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还流传着诸如“周公诫子以谦德”、“曾子舆杀猪教子”、“孟轲母择邻断织”、“皇甫谧母勉子向学”等脍炙人口且影响深远的教子的故事。古代人深知,家教的“第一要紧事”就是教子。“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于是,“教子向善”成为传统家教中最基本的内容。古代人不仅重视教子,而且强调教子之方的正确有效,尤其重视“身教”,即父母首先以实际行为作出表率,以为子女立身行事的楷模。然而,《水浒传》所反映的家教状况却是一塌糊涂,“养子不教”或“教不以善”等情况随处可见。
先说“养子不教”的现象。高俅原是东京的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何谓“破落户”?即败家子弟之游荡无赖者。南宋潜说友的《咸淳临安志》八九载日:“绍兴二十三年四月甲戌,上谓大臣日:‘近令临安府收捕破落户,编置外州,本为民间除害,……”’可见破落户早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被杨志杀死的牛二和被鲁智深制服的过街老鼠张三以及青草蛇李四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高俅当年似乎比牛二之流“层次”略高些,除了会踢毬以外,“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但也是“自小不成家业”,在外帮闲胡混,“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高俅本有老父在堂,但未见其对儿子有半句教训,只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纸文状将其告到开封府,痛打一顿发配出界,此后再也未见这对父子之间有什么瓜葛,可见其告状之举亦不过是想将不肖之子逐出家门而自己获得清静,与“家教”无涉。显然,以这样的“家风”而要求高俅对他自己的“螟蛉之子”高衙内有什么良好的家教,真是太过浪漫了。还有那位九纹龙史进,“从小不务正业,只爱刺枪使棒”,竟把母亲给活活气死了。父亲便“只得随他的性子”,花好多钱财请师父教他武艺。史进学成了十八般武艺后,师父离去、老父病逝,更加无人管教,结果一个年轻后生很快地便从私通强人发展成没钱了就半路抢劫(自称“寻些盘缠”)而最终上山为“寇”。王望如评日:“高俅……贫而失教,得志则依草附木而逞奸。……史进,富而失教,壮年则拖枪使棒而为盗,是以君子贵义方焉。”所谓“义方”,即做人的正道。只有教子以义方,才能使其人生向善。所以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fanwen.oyaya.net 凹丫丫范文网 )”显然,史进、高俅都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所以王望如说他们是“失教”。此外,小说第101回写王庆受到父母的“爱恤”和“护短”,从小失教。长大便“赌的是钱儿,宿的是娼儿,吃的是酒儿”,父母想管教他已为时太晚,反遭到儿子的詈骂。其父王砉无奈,“只索由他”,结果被他把家产“费得罄尽”而气瞎了双眼。其后王庆又因调戏女子埋下祸根,被蔡京发配陕州,最终竟把管营给杀了,只好上山做了强盗。
再说“教不以善”的问题。客观地说,从小缺乏家庭教育之人倒也不一定会成为恶人,但“教不以善”的后果,却十有八九会硬生生地造出恶人来。尤其是父母的不良的“身教”,对子女人生路向的负面影响极为巨大和深刻;而那种父与子携手作恶、狼狈为奸的,实在是最大的“恶教”。高俅出手帮助原本“素无教训”的干儿高衙内设计害人,以满足其霸占人妻的色欲,就是一个“教不以善”的典型例子。还有施恩之父老管营,他先是纵容儿子任意使唤他营里的数十名弃命囚徒,一边开店,把经营的酒肉硬性摊派给众店家和赌钱兑坊以攫取利润;一边仗着势重人多,每日都从“许多去处”勒索“闲钱”,连妓女都不放过。其后施恩被打,快活林也被蒋忠给夺了,老管营便又帮儿子笼络武松,并把儿子的黑社会老大行径美化为“非为贪财好利,实是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武松被利用去找黑吃黑的蒋忠施展拳脚,“老管营又暗暗地选拣了一二十条壮健大汉

《用传统教育的眼光看《水浒》(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62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经典名著赏析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