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
次为种地、建筑/装修、收废品/保洁员等。主要的就业类别基本上属于高强度、低收入的职业。
?表2????
(3)生计艰难、剩余有限,用于教育的投资不足:从调查来看平均家庭月收入在1300元左右,月家庭生活支出在1100元左右,单户、单月的平均剩余只有200元。总体来看,流动人口的收入剩余有限。从收入剩余的支出方向来看,用于教育的比例为17.1%.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制约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图2余钱使用情况分布?
(4)外出打工家庭的多子女现象突出,有些农村家庭将外出打工作为逃避计划生育的手段,现在城市的外来人口管理政策不能有效的限制超生。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占到57.0%。子女多使得家庭负担沉重,使有限的经济实力使用上更加分散。?
(5)虽然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北京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政策在近年并没有明显发生有利于外来民工长期居住的变化,近六成的打工者认为当前北京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不利于在这里长期生活。有10.5%的人表示子女上学困难是在北京长期生活最大的困难。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低、政策管理严、孩子读书难等等问题,都在长期困扰着外来的打工者。由于政策环境导致的不稳定的生存状况使得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对子女教育的稳定性、持续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图3在北京长期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3?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的现实选择
?
(1)选择学校重质量,就学大半在家乡。
对于那些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来说,其子女可以选择的正规就学渠道有两条:要么离开父母在家乡的学校就学,要么到城市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流动人口的学龄子女(6-15岁)大主要仍然在家乡学校就读。其它较为主要的就学渠道有北京公立学校和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如下表:
?
对于学校的选择要素,流动人口家庭对学校质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收费高低也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愿望美好,现实残酷。中国人把自己下一代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业寄予深切的期望,希望孩子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受经济状况的困惑,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茫然。一方面是不堪重负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深切期望,很多家庭生活在这样一种艰难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救助,以使他们的孩子顺利的完成学业,这样才不会因无法支付读书的费用导致孩子失学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
对于期望孩子将来在哪里生活或工作,存在几种观点:所持观点最多的由子女自己决定,希望生活在北京的排在了第二位,持其他观点较多的依次为别的大城市和家乡的县城或镇里。一个共同的倾向是希望孩子脱离农村的生活。在他们的心目中,家乡是值得留恋的,但也是贫穷和落后的,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拥有更好的生活空间。
??
4?对三种学校教育的考察:家乡学校、北京公立小学、北京打工子弟学校?
(1)家乡就读:无奈的选择。从前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打工者子女更多的在家乡就读,这是不得已的选择,从家长的角度讲,是非常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而不是留在老家。?
这首先是因为情感上的需要:流动人口倾向于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是完全正当和合理的愿望,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其次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打工者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家乡学习条件差,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打工者对子女寄予更深厚的期望,生活的经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过更好的生活。?但现实上,对于现在有子女在家乡就读的家长而言,只有10.5%的调查对象表示近一两年内要接孩子来北京读书。不接孩子来北京最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家长在外面工作不稳定。??
??
(2)就目前的情况,打工子弟学校更适合打工子女就学。
打工子弟学校和北京公立学校相比,北京公立学校在各方面的优势都是无法比拟的,在硬件上和软件上两者的差距都是巨大的。但是目前的状况来看,打工子弟小学是更适合打工者子女的:?
①公立学校虽然学费不高,但对外来人口子女要收高额借读费、赞助费等费用,每年二、三千元,使得流动农民家庭望而却步。?②公立学校所收借读费、赞助费,往往要求几年的费用一次交请。一位家长说:“我们是流动人口啊,我们现在在这里,以后还不知到哪儿去呢。它要我们把几年的钱一次交了,明年我们离开这儿怎么办?”公立学校的收费方式不适合这些家庭流动性大的特点。?③据反映,公立学校对借读生的考试成绩不计入教师的教学考评中,借读生学好学坏都与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利益不相关,因此教师不拿借读生当自己的学生看,对其学习放任不管。由于借读生户籍不在本地,参加诸如学科竞赛之类活动都顶着当地学生的姓名,得了奖也归当地学生。这就是说,借读生与当地学生待遇不同,教育权利不平等。?
(3)打工子弟小学与家乡学校相比具有优势。与北京公立小学相比,打工子弟学校有很多不足之处,与家乡学校相比,尽管外界看来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设施和条件十分简陋,但仍有39.1%的家长认为家乡学校好,打工子弟学校具有比较优势。对于打工者来说他们的理想的选择序列为:北京公立学校(如果降低门槛的话)、北京的打工子弟小学、家乡学校。?就目前的客观条件,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就总体而言,北京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加在一起也还远远不能满足打工者子女的教育需要。??
三?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基本情况
《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64.html
?表2????
(3)生计艰难、剩余有限,用于教育的投资不足:从调查来看平均家庭月收入在1300元左右,月家庭生活支出在1100元左右,单户、单月的平均剩余只有200元。总体来看,流动人口的收入剩余有限。从收入剩余的支出方向来看,用于教育的比例为17.1%.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制约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图2余钱使用情况分布?
(4)外出打工家庭的多子女现象突出,有些农村家庭将外出打工作为逃避计划生育的手段,现在城市的外来人口管理政策不能有效的限制超生。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占到57.0%。子女多使得家庭负担沉重,使有限的经济实力使用上更加分散。?
(5)虽然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北京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政策在近年并没有明显发生有利于外来民工长期居住的变化,近六成的打工者认为当前北京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不利于在这里长期生活。有10.5%的人表示子女上学困难是在北京长期生活最大的困难。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低、政策管理严、孩子读书难等等问题,都在长期困扰着外来的打工者。由于政策环境导致的不稳定的生存状况使得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对子女教育的稳定性、持续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图3在北京长期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3?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的现实选择
?
(1)选择学校重质量,就学大半在家乡。
对于那些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来说,其子女可以选择的正规就学渠道有两条:要么离开父母在家乡的学校就学,要么到城市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流动人口的学龄子女(6-15岁)大主要仍然在家乡学校就读。其它较为主要的就学渠道有北京公立学校和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如下表:
?
对于学校的选择要素,流动人口家庭对学校质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收费高低也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愿望美好,现实残酷。中国人把自己下一代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业寄予深切的期望,希望孩子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受经济状况的困惑,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茫然。一方面是不堪重负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深切期望,很多家庭生活在这样一种艰难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救助,以使他们的孩子顺利的完成学业,这样才不会因无法支付读书的费用导致孩子失学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
对于期望孩子将来在哪里生活或工作,存在几种观点:所持观点最多的由子女自己决定,希望生活在北京的排在了第二位,持其他观点较多的依次为别的大城市和家乡的县城或镇里。一个共同的倾向是希望孩子脱离农村的生活。在他们的心目中,家乡是值得留恋的,但也是贫穷和落后的,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拥有更好的生活空间。
??
4?对三种学校教育的考察:家乡学校、北京公立小学、北京打工子弟学校?
(1)家乡就读:无奈的选择。从前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打工者子女更多的在家乡就读,这是不得已的选择,从家长的角度讲,是非常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而不是留在老家。?
这首先是因为情感上的需要:流动人口倾向于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是完全正当和合理的愿望,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其次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打工者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家乡学习条件差,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打工者对子女寄予更深厚的期望,生活的经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过更好的生活。?但现实上,对于现在有子女在家乡就读的家长而言,只有10.5%的调查对象表示近一两年内要接孩子来北京读书。不接孩子来北京最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家长在外面工作不稳定。??
??
(2)就目前的情况,打工子弟学校更适合打工子女就学。
打工子弟学校和北京公立学校相比,北京公立学校在各方面的优势都是无法比拟的,在硬件上和软件上两者的差距都是巨大的。但是目前的状况来看,打工子弟小学是更适合打工者子女的:?
①公立学校虽然学费不高,但对外来人口子女要收高额借读费、赞助费等费用,每年二、三千元,使得流动农民家庭望而却步。?②公立学校所收借读费、赞助费,往往要求几年的费用一次交请。一位家长说:“我们是流动人口啊,我们现在在这里,以后还不知到哪儿去呢。它要我们把几年的钱一次交了,明年我们离开这儿怎么办?”公立学校的收费方式不适合这些家庭流动性大的特点。?③据反映,公立学校对借读生的考试成绩不计入教师的教学考评中,借读生学好学坏都与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利益不相关,因此教师不拿借读生当自己的学生看,对其学习放任不管。由于借读生户籍不在本地,参加诸如学科竞赛之类活动都顶着当地学生的姓名,得了奖也归当地学生。这就是说,借读生与当地学生待遇不同,教育权利不平等。?
(3)打工子弟小学与家乡学校相比具有优势。与北京公立小学相比,打工子弟学校有很多不足之处,与家乡学校相比,尽管外界看来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设施和条件十分简陋,但仍有39.1%的家长认为家乡学校好,打工子弟学校具有比较优势。对于打工者来说他们的理想的选择序列为:北京公立学校(如果降低门槛的话)、北京的打工子弟小学、家乡学校。?就目前的客观条件,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就总体而言,北京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加在一起也还远远不能满足打工者子女的教育需要。??
三?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基本情况
《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