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
流密切,虽然很多注释繁简不一,但观点和倾向性是一致的,例如对“陈独秀”和“胡适”这两个人物的注释。
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三年级用《朝鲜语文》里的《阿Q正传》节选部分也用脚注详细说明了原文的真实意图。虽然课文的篇幅不是很长,但由于有注释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地方文化以及小说人物等加以说明,因而加强了翻译的效果,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篇幅中准确地了解中国文化与文学知识。
韩国李家源、张基瑾的译本没有注释,这无疑不利于朝韩语读者理解原文和认识中国文化。不过他们在成语、俗语、人名等翻译上采用汉字音直译并在括号内直接标出汉字的方法,也多少弥补了一些文化信息的缺失。
(三)不同的汉字使用
目前,一些汉字仍然在韩国语中使用,已经成为韩语的一部分。《阿Q正传》的韩国译本用韩国汉字音翻译一些汉字词,然后用原文汉字从旁标明,如成语、俗语“三教九流”、“自轻自贱”、“敬而远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名不正则言不顺”、“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以及上文说到的称谓和名称等。现在,韩国的中、小学都有汉字课,译本中的汉字有利于对原文的理解。这是韩国译本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不同于朝鲜、中国译本的独到之处。
朝鲜语中取消了汉字,只在特殊的人名、物名旁边用括号特别注明;中国实行的朝鲜语标准与朝鲜相同。所以,对于《阿Q正传》,韩国译本多在成语、俗语、称谓名词之后用括号注明汉字;而朝鲜和中国的译本则在注释中特意注明。
朝鲜和中国的《阿Q正传》译本里也有几处汉字,但都用注释重加说明和解释,可见朝鲜和中国的译本比韩国译本更注重在注释方面下功夫。例如朝鲜和中国译本对“闲话休题,言归正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有不少篇幅的注释,不仅有助于朝韩语读者容易而准确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有助于他们理解上下文乃至全文的思想和内容。
总之,《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第3页)历史悠久,但由于朝鲜民族跨越朝、韩、中三个国家,国情不一,关系复杂,接受环境不同,因此造成了《阿Q正传》翻译历史的复杂、翻译重心的不同和翻译策略的明显差异。
《《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659.html
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三年级用《朝鲜语文》里的《阿Q正传》节选部分也用脚注详细说明了原文的真实意图。虽然课文的篇幅不是很长,但由于有注释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地方文化以及小说人物等加以说明,因而加强了翻译的效果,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篇幅中准确地了解中国文化与文学知识。
韩国李家源、张基瑾的译本没有注释,这无疑不利于朝韩语读者理解原文和认识中国文化。不过他们在成语、俗语、人名等翻译上采用汉字音直译并在括号内直接标出汉字的方法,也多少弥补了一些文化信息的缺失。
(三)不同的汉字使用
目前,一些汉字仍然在韩国语中使用,已经成为韩语的一部分。《阿Q正传》的韩国译本用韩国汉字音翻译一些汉字词,然后用原文汉字从旁标明,如成语、俗语“三教九流”、“自轻自贱”、“敬而远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名不正则言不顺”、“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以及上文说到的称谓和名称等。现在,韩国的中、小学都有汉字课,译本中的汉字有利于对原文的理解。这是韩国译本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不同于朝鲜、中国译本的独到之处。
朝鲜语中取消了汉字,只在特殊的人名、物名旁边用括号特别注明;中国实行的朝鲜语标准与朝鲜相同。所以,对于《阿Q正传》,韩国译本多在成语、俗语、称谓名词之后用括号注明汉字;而朝鲜和中国的译本则在注释中特意注明。
朝鲜和中国的《阿Q正传》译本里也有几处汉字,但都用注释重加说明和解释,可见朝鲜和中国的译本比韩国译本更注重在注释方面下功夫。例如朝鲜和中国译本对“闲话休题,言归正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有不少篇幅的注释,不仅有助于朝韩语读者容易而准确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有助于他们理解上下文乃至全文的思想和内容。
总之,《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第3页)历史悠久,但由于朝鲜民族跨越朝、韩、中三个国家,国情不一,关系复杂,接受环境不同,因此造成了《阿Q正传》翻译历史的复杂、翻译重心的不同和翻译策略的明显差异。
《《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