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
《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
马金科1,金兰2(1.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607)
作者简介:1.马金科,男,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朝(韩)比较文学。
2.金兰,女,朝鲜族,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教师。
1941年1月,朝鲜总督府警务局发布的《朝鲜总督府禁止单行本目录》里就列有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鲁迅选集》、《鲁迅文集》、《鲁迅遗著》等。
摘要:中、朝、韩三国对《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各有不同。在翻译的历史上,朝鲜半岛最早出现朝文译本,后来由合而分,韩国也有了韩语译本;在翻译的重心上,韩国多放在小说艺术的再现上,朝鲜更关注作品的思想价值和革命性;在人物称谓、注释以及汉字使用上,三个国家的译本所采取的策略也各具特色。这主要是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个国家的接受语境不同而造成的。
关键词:《阿Q正传》;朝韩语翻译;差异
中图分类号:I210. 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 (2010)04-0021-05
鲁迅的《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的《晨报副刊》上,8年后,朝鲜半岛就有了它的朝文译本;中国国内的朝文译本虽然出现较晚,但至少在上世纪5C年代末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译本。朝鲜族是跨境(朝鲜、韩国和中国的)民族,《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因此就有了国内与国外(朝鲜和韩国)的不同和朝语与韩语的差异。
一、朝鲜半岛光复前后《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美、苏两大国的操控下,朝鲜半岛又开始了南北分裂的状态。他们的语言标准不同,南方以汉城方言为标准语,北方以平壤方言为标准语。就朝鲜半岛来说,与上述历史背景相联系,《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也经历了先合后分的历史。在这里,我们将以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为分界线,描述前后两个阶段《阿Q正传》的翻译状况,探寻其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光复前《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和传播
朝鲜半岛对鲁迅的研究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梁白华的《胡适和中国的文学革命》(1920年12月4日发表)一文最先谈及鲁迅。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已有评论家肯定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并给予《阿Q正传》以高度评价。1930年,梁白华翻译了《阿Q正传》,它连载于1930年1月4日至2月16日的《朝鲜日报》上,而1930年《朝鲜日报》的发行量是23486份。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将中国的书籍定为禁书,其中就有鲁迅的《阿Q正传》,而此时,《阿Q正传》已经在朝鲜半岛广泛传播,《阿Q正传》朝语译本更是在殖民地的朝鲜人民中间产生了共鸣。
然而事实上,包括《阿Q正传》在内的鲁迅的作品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鲁迅被视为对殖民统治有威胁的革命作家,其作品遭到查禁。光复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对立、朝鲜战争以及后来的反共风潮、长期的冷战局面等,南部的韩国从1945年到1974年间与中国不相往来,这就使得鲁迅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中断了30年之久。
而光复前的朝鲜半岛作家、学者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关注点则与半岛伪政权明显不同。他们重视鲁迅反封建、反专制、反压迫的革命性。更主要的是,从文学特别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视角高度评价了鲁迅。评论家朴鲁哲和丁来东分别在1928年和1931年的《朝鲜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鲁迅是当时最出色的作家,鲁迅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同时,他们也认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上乘之作。
(二)光复后《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及其价值取向
1.韩国对《阿Q正传》的译介
朝鲜战争以及其后的反共风潮、长期冷战使中韩两国互相敌对,韩国更把鲁迅视为无产阶级作家而进行封杀,致使鲁迅作品的翻译中断了30年。直到1974年,鲁迅作品的翻译才有了开拓性的进展。1974年至1975年,先后出版了由张基瑾、李家源、成元庆等翻译的几种鲁迅选集性的本子。其中张基瑾译的《鲁迅<阿Q正传>(外)》(汉城出版社,1974)包括了《呐喊》的全部和《彷徨》、《故事新编》中的部分篇章。李家源译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正音出版社,1975)又进一步,不仅囊括了鲁迅小说的全部,而且还包括了《野草》的全部以及《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至此,鲁迅的小说、散文诗《野草》在韩国都有了全译本。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韩国对鲁迅作品及研究论著的翻译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此后到80年代末的短短10年,就有何正玉、张基瑾、成元庆、许璧、许世旭、朴炳泰、姜启哲、金时俊、朴云锡、韩武熙等翻译出版的达15种之多的鲁迅著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小说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至1987年,由韩武熙、金贞和合作翻译了日本竹内好译注的日文版<鲁迅文集》六卷本。这套规模较大的书籍,包括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的全部,也包括了鲁迅的主要杂文150多篇。至此,《阿Q正传》在朝韩语译介中又出现了日文转译本。
90年代以来,韩国对《阿Q正传》的翻译又有了新进展。1991年,韩国影印出版了中国朝鲜族学者李哲俊、朴正一等在中国翻译出版的《鲁迅选集》四卷,内容包括鲁迅的全部小说和部分杂文。其中《阿Q正传》的翻译应该是中国国内的认同版本。不仅如此,在2005年7月举办的“中韩鲁迅对话会”上,韩国学者还发布了正在努力翻译出版韩文版的《鲁迅全集》的信息。
综上所述,韩国对<阿Q正传》的翻译虽几经周折乃至出现断层,但它毕竟冲出迷雾,走出了低谷,从单行本、小说集的翻译到选集、全集的翻译,以及鲁迅研究论文、专著的翻译,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朝鲜对《阿Q正传》的译介
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朝两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比较活跃,鲁迅的作品也被大量译成朝文,在朝鲜广泛传播。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朝鲜出版部门立即着手展开鲁迅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朝鲜国立出版社制定了翻译出版《鲁迅全集》(共五卷)的计划。1956年翻译出版《鲁迅选集》(第一卷),收入了《呐喊》与《彷徨》,译者为朝鲜著名汉学家与翻译家裴亿、安浩相、杨运汉、裴浩等。译文忠实原著,准确生动,文字通畅,很好地再现了鲁迅的艺术风格。
1964年,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出版社出版了朴兴炳、李圭海 《《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659.html
马金科1,金兰2(1.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607)
作者简介:1.马金科,男,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朝(韩)比较文学。
2.金兰,女,朝鲜族,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教师。
1941年1月,朝鲜总督府警务局发布的《朝鲜总督府禁止单行本目录》里就列有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鲁迅选集》、《鲁迅文集》、《鲁迅遗著》等。
摘要:中、朝、韩三国对《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各有不同。在翻译的历史上,朝鲜半岛最早出现朝文译本,后来由合而分,韩国也有了韩语译本;在翻译的重心上,韩国多放在小说艺术的再现上,朝鲜更关注作品的思想价值和革命性;在人物称谓、注释以及汉字使用上,三个国家的译本所采取的策略也各具特色。这主要是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个国家的接受语境不同而造成的。
关键词:《阿Q正传》;朝韩语翻译;差异
中图分类号:I210. 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 (2010)04-0021-05
鲁迅的《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的《晨报副刊》上,8年后,朝鲜半岛就有了它的朝文译本;中国国内的朝文译本虽然出现较晚,但至少在上世纪5C年代末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译本。朝鲜族是跨境(朝鲜、韩国和中国的)民族,《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因此就有了国内与国外(朝鲜和韩国)的不同和朝语与韩语的差异。
一、朝鲜半岛光复前后《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美、苏两大国的操控下,朝鲜半岛又开始了南北分裂的状态。他们的语言标准不同,南方以汉城方言为标准语,北方以平壤方言为标准语。就朝鲜半岛来说,与上述历史背景相联系,《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也经历了先合后分的历史。在这里,我们将以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为分界线,描述前后两个阶段《阿Q正传》的翻译状况,探寻其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光复前《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和传播
朝鲜半岛对鲁迅的研究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梁白华的《胡适和中国的文学革命》(1920年12月4日发表)一文最先谈及鲁迅。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已有评论家肯定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并给予《阿Q正传》以高度评价。1930年,梁白华翻译了《阿Q正传》,它连载于1930年1月4日至2月16日的《朝鲜日报》上,而1930年《朝鲜日报》的发行量是23486份。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将中国的书籍定为禁书,其中就有鲁迅的《阿Q正传》,而此时,《阿Q正传》已经在朝鲜半岛广泛传播,《阿Q正传》朝语译本更是在殖民地的朝鲜人民中间产生了共鸣。
然而事实上,包括《阿Q正传》在内的鲁迅的作品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鲁迅被视为对殖民统治有威胁的革命作家,其作品遭到查禁。光复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对立、朝鲜战争以及后来的反共风潮、长期的冷战局面等,南部的韩国从1945年到1974年间与中国不相往来,这就使得鲁迅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中断了30年之久。
而光复前的朝鲜半岛作家、学者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关注点则与半岛伪政权明显不同。他们重视鲁迅反封建、反专制、反压迫的革命性。更主要的是,从文学特别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视角高度评价了鲁迅。评论家朴鲁哲和丁来东分别在1928年和1931年的《朝鲜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鲁迅是当时最出色的作家,鲁迅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同时,他们也认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上乘之作。
(二)光复后《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及其价值取向
1.韩国对《阿Q正传》的译介
朝鲜战争以及其后的反共风潮、长期冷战使中韩两国互相敌对,韩国更把鲁迅视为无产阶级作家而进行封杀,致使鲁迅作品的翻译中断了30年。直到1974年,鲁迅作品的翻译才有了开拓性的进展。1974年至1975年,先后出版了由张基瑾、李家源、成元庆等翻译的几种鲁迅选集性的本子。其中张基瑾译的《鲁迅<阿Q正传>(外)》(汉城出版社,1974)包括了《呐喊》的全部和《彷徨》、《故事新编》中的部分篇章。李家源译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正音出版社,1975)又进一步,不仅囊括了鲁迅小说的全部,而且还包括了《野草》的全部以及《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至此,鲁迅的小说、散文诗《野草》在韩国都有了全译本。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韩国对鲁迅作品及研究论著的翻译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此后到80年代末的短短10年,就有何正玉、张基瑾、成元庆、许璧、许世旭、朴炳泰、姜启哲、金时俊、朴云锡、韩武熙等翻译出版的达15种之多的鲁迅著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小说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至1987年,由韩武熙、金贞和合作翻译了日本竹内好译注的日文版<鲁迅文集》六卷本。这套规模较大的书籍,包括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的全部,也包括了鲁迅的主要杂文150多篇。至此,《阿Q正传》在朝韩语译介中又出现了日文转译本。
90年代以来,韩国对《阿Q正传》的翻译又有了新进展。1991年,韩国影印出版了中国朝鲜族学者李哲俊、朴正一等在中国翻译出版的《鲁迅选集》四卷,内容包括鲁迅的全部小说和部分杂文。其中《阿Q正传》的翻译应该是中国国内的认同版本。不仅如此,在2005年7月举办的“中韩鲁迅对话会”上,韩国学者还发布了正在努力翻译出版韩文版的《鲁迅全集》的信息。
综上所述,韩国对<阿Q正传》的翻译虽几经周折乃至出现断层,但它毕竟冲出迷雾,走出了低谷,从单行本、小说集的翻译到选集、全集的翻译,以及鲁迅研究论文、专著的翻译,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朝鲜对《阿Q正传》的译介
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朝两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比较活跃,鲁迅的作品也被大量译成朝文,在朝鲜广泛传播。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朝鲜出版部门立即着手展开鲁迅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朝鲜国立出版社制定了翻译出版《鲁迅全集》(共五卷)的计划。1956年翻译出版《鲁迅选集》(第一卷),收入了《呐喊》与《彷徨》,译者为朝鲜著名汉学家与翻译家裴亿、安浩相、杨运汉、裴浩等。译文忠实原著,准确生动,文字通畅,很好地再现了鲁迅的艺术风格。
1964年,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出版社出版了朴兴炳、李圭海 《《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