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美国新闻自由历史性沉沦的里程碑:科索沃战争一周年回顾


不稀奇。但是采访这个撬窃案的《华盛顿邮报》两位年轻记者却特别感兴趣。他们仅仅根据撬窃分子赃物中两个与白宫有联系的电话号码和人名,顺藤摸瓜、穷追不舍,其间历经频频吃闭门羹、受到来自官方的警告、威胁等,历时26个月,终于挖出了撬窃分子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直至与白宫办公厅、尼克松总统的联系,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被迫辞职,轰动了美国和世界。此后,“水门”成为美国各种政治丑闻的代名词,在历届总统任期内,“伊朗门”、“白水门”乃至“拉链门”等不绝于美国新闻媒介。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华盛顿邮报》这两位年轻记者的不辞辛苦、不避风险和穷追猛打,是不可能有水门事件的水落石出和尼克松总统的被迫辞职的。但是明眼人也看得很清楚,如果《华盛顿邮报》的这两位年轻记者没有得到该报老板的支持,他们要在前景未卜的情况下完成26个月的调查和报道也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使堂堂的美国总统因此而辞职了。

   
美国新闻自由历史性沉沦的里程碑:科索沃战争一周年回顾(第3页)  
  水门事件和随之而来的弹劾尼克松总统的运动,表面上看似乎是共和党与民主党之争,从深层次上分析,实际上是美国不同权势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这种宗派的分裂,凌驾于民主党与共和党之上,也凌驾于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分裂之上,还凌驾于有组织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小傾轧上。”在水门时间达到高潮的时候,美国独立调查记者安德鲁·科普金德在《莫尔》新闻评论中指出:“至少有20个大企业的董事们把水门事件的磨盘推到了如今的地步。但是,尽管他们在这个大丑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仍不为人们所知,而且实际上是为新闻界所忽视的。”
  无论如何,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是美国现代社会的两大心理创伤。而这两大心理创伤都与美国新闻界有密切联系。痛定思痛,美国主流社会纷纷把矛头指向了美国新闻界。从此,美国的新闻自由更加江河日下、日益沉沦。
对于越南战争的失败,美国的一些军政要人不是认真反思侵略战争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根本问题,而是怪罪于新闻媒介,普遍对侵越战争期间的“新闻失控”痛心疾首。尼克松曾经宣称:“我们的最糟糕的敌人看来是新闻界!”侵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认为,“拿破仑写道:‘三分不友善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为可怕。’”“如果国家要进行战争——不论宣战与否——就应规定一项兼顾新闻界与政府利益的政策,避免出现在南越出现过的那种模棱两可的关系。”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开始制定所谓“兼顾新闻界与政府利益的政策”,即战时新闻政策,逐步加紧了对美国新闻媒介的战时新闻控制。

  对于水门事件的结局,美国统治集团也并不满意。他们普遍认为,新闻界的某些人似乎走得太远了。密切观察水门事件的《新共和》杂志老记者约翰·奥斯本形象地概括了这种情况。他说,在水门事件的调查中,新闻界担当了“必要的和恰当的”角色,“与此同时我又不得不说,他们(指新闻界—引者)就像狗一样,闻出了血迹,但是追上去咬死了那只狐狸。”这段话生动而又含蓄地道出了“猎狗”、“狐狸”还有“主人”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美国新闻界不是一贯以“看门狗”自居么?“猎狗”就是美国的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狐狸”则是权势集团在相互斗争中抛出的替罪羊和牺牲品,其作用是缓和内部矛盾、平息社会舆论;“主人”当然是美国的权势集团了。在一定条件下,在权势集团的允许或默认下,“猎狗”是可以“自由地”猎捕他们抛出的替罪羊和牺牲品的;但是,一般来说,不能咬死猎物——这样有时会伤害权势集团的利益,难免引起兔死狐悲之慨。当然,“猎狗”更不能在主人——权势集团身上嗅来嗅去了。否则,“猎狗”就跑的“太远”了。水门事件之初,权势集团并不想整垮尼克松,而只是想教训教训他。然而,由于调查记者抓住不放、穷追猛打,揭开了“潘朵拉盒子”,使得权势集团欲罢不能,才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自此,美国社会要求对新闻界“滥用新闻自由”的言行进行规范的呼声此起彼伏,美国新闻界从此也像犯了错误的“猎狗”一样自觉地规范起自己来。
  美国新闻自由的沉沦是从战时新闻管制开始的,它经历了三部曲:
  第一部曲:格林纳达入侵。在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对美国新闻界和新闻自由首次“初试牛刀”,是在1983年里根政府入侵格林纳达的军事行动中。1983年10月12日,东加勒比岛国格林纳达发生军事政变。10月25日凌晨,美国突然出动武装部队和6个加勒比国家的军队一起,占领机场,在格林纳达登陆,并与格林纳达军队、民兵和在岛上帮助建设的古巴人交火,进行了12小时的战斗,并占领了这个国家。据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出动的部队约有1900名官兵和11艘军舰,其中包括“独立”号航空母舰和“关岛”号攻击舰。后来,美国又陆续向格林纳达及其附近海域增兵至1.5万人。这是美国自越战失败以后第一次

《美国新闻自由历史性沉沦的里程碑:科索沃战争一周年回顾(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66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