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政策回顾(上)
主办: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
时间:2001年8月5日
地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会议室
李楯:
社会政策论坛是由公共管理学院和社会政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下面我把原来会议安排的主讲人和题目简单地说一下:
由杨东平教授讲教育方面的问题;由常凯教授讲就业方面的问题;由人大的郑功成教授讲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由刘伯红所长将社会性别方面的问题;由沈林先生讲民族方面的问题;由王为民先生讲扶贫方面的问题;由牟广丰司长讲环境方面的问题;由徐永光先生讲社团组织方面的问题;又张振东教授将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我们都设立了一个评议人。
我们先请刘伯红女士来讲性别平等的问题。然后请冯媛女士做一个评论。
一、性别问题
主讲人:刘伯红
各位老师上午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很高兴。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题目。刚才景军老师谈到了关于实现社会公正,并且在发展中使所有的人能有发展的机会、享有发展的资源,可能会有一些意义。我今天想谈三个方面的想法:第一个方面是简单地回顾一下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发展的情况。第二方面是回顾一下我们国家以妇女研究来支持性别平等这样一个社会政策的简单过程。第三方面是制定男女平等的社会政策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想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划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前,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坚持了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和法律政策的原则,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制定的一系列体现男女平等、特别是保护妇女权益的社会政策和法规。我讲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时期的,比如中组部在今年四月份召开的第十六届换届干部会上提供的一个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在瑞金苏区1933年制定的一个政策,那个时候要保证在苏维埃的代表当中25%的妇女比例,这个比例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现在人大女代表是21.8%,在世界上曾经在九十年代排名第十二位,到去年三月份排名第二十四位。1933年制定的政策经过70年还差3个百分点。
我想那个时候制定政策是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利益角度来体现它对人民群众的一种动员。
就如同毛主席当时说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所以政策很多体现的是党的组织为妇女做主这样一个情况。具体的政策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体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一系列政策。中国妇女的地位和它的生产力水平相比的确是比较靠前的。在政治上最高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当然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在阶级斗争的框架下考虑性别平等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以后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叫公共政策),应该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呼声越来越高。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国内的社会改革的影响。一个是思想解放运动及意识形态的全面反思,也包括当时一个著名的反思:“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或者说以男性为标准制定妇女解放的目标,或者说反思的内容还包括是否男女真的都一样了,比如所我们在强调男女都一样的时候,在农村中的工分还是男十分,女七分;我们在强调男女都一样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和理论基础,也包括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面的社会分化,性别的分化跟其他社会分化比如贫富分化、职业分化、城乡分化一样突出出来。所以八十年代以来,妇女问题成为社会问题的一种,促使着社会政策的一种变革,比如说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婚姻家庭问题,就是回乡后出现了第一次离婚的高潮;后来又出现了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竞争的机制下妇女的参政问题;以后又出现妇女回家的就业问题及卖淫嫖娼和拐卖妇女问题;后来又出现女孩的价值如女孩子辍学的问题、农村妇女土地的问题等等,也包括最近看到的艾滋病方面两性的差别从十年前差别比较大的到现在越来越近的,包括性病、性传播疾病。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的建立对我们过去男女平等政策的一个挑战,并且我们所有的政策在市场体制下确实无法实施,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指标或者说是一种理想。
第二方面是国际社会包括全球化的影响对我国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的制定有着直接的作用。比如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在两个方面对中国的性别平等政策给予推动。一是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将性别观点纳入决策的主流,即社会性别主流化,各国政府都对这样一个行动纲领予以承诺,186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因为是东道国,还有特别的承诺,即在开会之前制定了1995年到200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作为行动纲领的一个积极态度。第二个是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在开幕式上指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有五个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土地、环境保护、男女平等,现在又有一个以德制国。基本国策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我认为这可能就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说法。国际社会在199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对性别观点纳入主流社会做了一个界定:这是一种战略,将妇女和男子关注的事项和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所有领域的政策和方案的设计、落实和检测、评估,使男女都能平等的受益,终止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两性平等。它体现在1992年的环发大会、1993年的联合国人权大会、1994年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1995年社会发展首脑会议、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和1996年的联合国人居大会。
'P>
第三点影响是国际社会妇女运动的影响。60年代、70年代是国际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P>
国际妇女运动的政治目标和战略越来越突出:就是在发展政策中能够体现性别平等,即我们过去讲的阶级、种族、性别。而且现在发展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妇女运动的目标不仅仅是求女性的权利,而且是从性别的角度出发争取所有方面的权利,包括阶级、种族、性别、族裔、年龄、宗教信仰、性倾向等一切方面,从社会性别出发实现总体的社会公正。e6)X +?UxS EO|+29K7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