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论互联网的符号特征


崭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结构。这种新的结构的产生与由网络所带来的人际交互方式的变化有关。互联网所代表的人际交互方式我们称之为“对话”,与之相对的则是“独白”。所谓独白,是一方只说,另一方只听的单向的人际交流方式,而对话则是双方互为听者和说者的双向交流。
对话的特点是互动,包括无中介性、未完成性和开放性三个特点。
无中介性: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输能力使得远在东西两个半球的对话者可进行当下的、实时的同步交流,这就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

   
论互联网的符号特征(第3页) 来自: 第一范文网  
未完成性:互联网虚拟社区的交流内容不是由一个人单方完成的,它需要交际者双方的共同合作完成。因此,这种对话式交流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方式,预设了说话者的自我意识是不完整的、片面的,因此谈话双方都要倾听对方的意见。这表现了一种反中心、平等、互向交流的意向,表现了一种二元互构意识,强调交流双方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价值,通过网上交流,双方在差异中达到统一。
开放性:对话式的信息交流必须有反馈信息。反馈是谈话双方对话语内容所做出的反映(赞成、反对、补充、沉默等),这种双向交流必然导致信息共享和决策公开。在互联网上,以往近似神秘的权威信息今天却成了家喻户晓的公开话题,公众获得了更大的知情权,人人都可对决策的形成发表意见,见诸于网上,并因此分散了社会权力。
因此,互联网的对话式交流再不是传统社会那样的按照媒体的垄断所建立的等级制社会,人际间横向的彼此自由交流、分享思想和信息成为社会主要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叫“网络”。互联网络使人们平等地沟通和互助,使人们按照自己的个性爱好自由地组成不同的社团、自由论坛、兴趣小组、互助组织等;网络的信息共享原则使每一个人都可接触到新信息、新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再与他人交换;网络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人既是信宿又是信源,每一个人都是中心,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制造者。
4. 媒体功能
与媒体功能有关的内容大概主要有这样几类:
媒体技术如许多网站都建有“系统软件”、“媒体工具”、“图像处理”、“网络软件”、“安全防护”、“趣味桌面”之类的技术服务栏目等等,这些都与互联网自身的媒体技术属性有关。
互联网“元批评”许多网站设有诸如“IT评论”“新媒体评论“互联网讯息”“网站评选”“网络时代”(互联网文化启蒙)之类的元批评内容。所谓的元批评,指对互连网自身结构、生存发展的关注和批评。
信息导航这类内容与网络的信息组织和表现方式有关。如网络导航(关于网站的分类、搜寻)、网站结构或栏目导航(网站自身的信息主题分类、搜寻)、表现形式(如动感、图形的表现形式等)、友好链接(信息网络化)等等。
媒体功能也即符号的结构功能,它涉及到互联网自身的物质技术特性、互联网的结构要素以及各结构单位之间的关系方式。简言之,一切来自互联网自身结构成分及关系的信息,都涉及到互联网的媒体功能。
四.符号功能是人类的集体智能或符号化能力
互联网符号系统的这四个功能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两大功能:虚构和关联。上述四种功能中的每一类都有虚构和关联的问题,但是,其中的指涉和表达功能,主要与虚构功能有关,而结构与交流功能主要与关联功能有关。虚拟和关联两大功能,反映了卡西尔和索绪尔所揭示的人的两个最为本质的特性:以符号虚构性为标志的人对现实的想象、创造能力和以符号关联性为标志的人的社会、思想交互能力。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虚构性和关联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集体智能,或者叫符号化能力。互联网就是这种智能的最高表现,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并不断发展的这种智能创造了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创造了这种智能。换句话说,互联网不过是人类符号化能力的结果。这就是我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主要理由。
对互联网性质的认识,宏观上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决策,在微观上则关系到国家的网络政策和网络界不同领域对自己的业务范围进行定性、定位等重大原则问题。但是,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士往往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为互连网定名。例如,目前我国在宏观领域比较普遍的提法是“信息技术”。而在微观领域如网络界,比较常见的是称互连网为“新媒体”或“第四媒体”,甚至有人在网上建立了“第四媒体论坛”。
显然,无论是“信息技术论”还是“新媒体论”,都是一种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它们将人类新的符号系统互联网归结为物质的、技术的属性,归结为信息媒体技术的效用性特征。
从媒体技术的特征看,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是仿真性(逼真地模拟现实)和无中介性(信息共享性和文本之间的“无缝”链接)。而如果将互联网看作是符号系统,它最大的特点便是人的虚构能力(以否定现实的方式与现实相接近)和人的交互能力(我的价值在于与你的区

《论互联网的符号特征(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78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