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李学勤:《诗论》的题材和作者


p;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但第十章、第十一章等便比较长,语意也有曲折,如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两处"吾"字均孔子自称,而"君子依乎中庸"以下,是不是孔子语,就难讲了。
    再往下,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一大段,朱子说"子思之言",怎样与第十一章分开,却没有确切理由。
    以上情形,和《诗论》颇多相似。后者有"孔子曰"的,也有非常短的话,易于判定;比较长的,有的即难与作者的文句区分。
    《中庸》第十三至二十章,文中均有"子曰",然而容易知道不都是孔子的话,故朱子云系"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十章"哀公问政"云云。这一章非常长,后半论点繁多,朱子划为一章,只是由于"《孔子家语》亦载此章,而其文尤详"。按晚出《家语》列此章文于《哀公问政》篇,多了一些话,成为问答体,实际恐为改编《中庸》而成。《中庸》此章里的好多话,很可能仍出子思。
    《中庸》第二十一至三十二章,朱子云"皆子思之言"。看第三十章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等话,当属可信。其间第二十八章也有"子曰"二处,前面一处是: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朱子认为"烖及其身"句"以上孔子之言,"非天子""此以下子思之言",也只是一种分法而已。

    第三十三章仍是子思之言,最后又引有:
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
这与《诗伦》末引孔子语,亦甚相近。由以上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孔门弟子的论文是怎样引述阐释孔子。他们在有些地方全系征引孔子,有些地方杂引原文,同自己的话联成一体,再有些地方则只申述孔子之意,不少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语言。这样的作品,可说是七十子及其弟子常有的风格。
    《诗论》的作者,能引述孔子论《诗》这么多话,无疑和子思一般,有着与孔子相当接近的关系。符合这个条件,能传《诗》学的人,我认为只能是子夏。
    东汉时徐防说:"《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④ 子夏在孔子身后,教经艺于西河,为魏文侯师,对六经的传流贡献甚大。即以现存子史记载而论,子夏问学孔子,或其本人论述,涉及《诗》、《书》、《礼》、《乐》、《易》《春秋》的,都有若干条⑤。在经学历史上,子夏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子夏与《诗》的关系,最为密切。《汉书·艺文志》言《诗》"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云:"孔子删《诗》,授卜商(子夏),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主胃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传授相当明细。《经典释文·序录》引徐整说,则释:"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人大毛公。毛公为《诗故训传》于家,以授赵人小毛公。"陆玑、徐整,都是三国吴人,而所说不同。吴承仕先生曾评论说:"徐以子夏四传而及毛公,世次疏阔,又谓大毛公为河间人(应为鲁人),似不如陆疏之谛。"⑥
    吴承仕先生又指出,"高行子即高子,与孟仲子俱见于《孟子》书,《诗·丝衣》序引高子,《维天之命》及《閟宫》传引孟仲子是也。"⑦ 是二人传《诗》都有一定根据,陆、徐二说均未必是杜撰。郑玄《诗谱》还提到孟仲子是"子思之弟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战国中期传《诗》的一些情况。
    这些表明,传《诗》的源头,一定要追溯到子夏。
    梁玉绳《古今人表考》卷三云:"子夏始见《论语》。姓卜,名商,是为卜商,字子夏,卫人。亦曰子夏氏(《檀弓》),亦曰卜子夏(《吕氏春秋·察贤》),亦曰卜先生(《韩诗外传》六)。魏文侯师之。……案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卒时,子夏年二十九。"⑧《先秦诸子系年》估计其生率年为公元前507-420年,约88岁。他活动期间长,影响特别深远。
    《论语》一书,郑玄云系"仲弓、子夏等所撰定"⑨,其《八佾》篇记: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所论为《卫风·硕人》。由此已可见子夏对《诗》的兴趣,且有突出心得,故《韩诗外传》称"子夏问《诗》,学一以知二",认为是"教学相长"的范例。
    孔子与子夏论《诗》,更见于《礼记》的《孔子闲居》篇。篇中记载"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以《大雅·泂酌》诗义问于孔子,孔子讲了"五至"、"三无"等说,引及的《诗》,有《周颂》的《昊天有成命》、《邶风》的《柏舟》、《商颂》的《长发》、《大雅》的《嵩高》和《江汉》等篇。《孔子闲居》正好在上博简中存在。
    一些书中记录的子夏言论,也有引《诗》的,如《韩诗外传》卷二载,孔子与子夏论《书》,子夏曾引用《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

洋,可以疗饥。"同书卷五及《新序·杂事》记,鲁哀公问子夏:"必学而后可以安国保民乎?"子夏也引用《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10
    总之,从传世文献推考,子夏很可能是《诗论》的作者。

2002年1月20日
附录    《诗论》分章释文 
说明:简号注于简末。缺字能补出的,用〔〕号表示;不能补出而可数的,用□表示;不能补出又不可确数的,用……号表示。原有误字照写,用〈〉注出正字。句读符号不再标出。《楚竹书》已释出的字,一般不作隶定。分章系为阅读方便,仅供参考。 
  
第一章  《关睢》之改,《樛木》之时,《汉广》之知,《鹊巢》之归,《甘棠》之保(报),《绿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关睢》以色喻於礼,……十两矣,其四章则喻矣。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十四□□□□好,反内于礼,不亦能改乎?《樛木》福斯在君子,不……十二……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知恒乎?《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离)乎?《甘[棠》] 十三……及其人,敬爱其树,其保(报)厚矣。甘棠之爱,以召公……十五……情爱也。《关雎》之改,则其思賹(益)矣。《樛木》之时,则以其禄也。《汉广》之知,则知不可得也。《鹊巢》之归,则?(离)者十一……[召]公也。《绿衣》之忧,思古人也。《燕燕》之情,以其独也。 

第二章  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

《李学勤:《诗论》的题材和作者(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79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