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正文

解构理论“自由游戏”论辨伪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是当今西方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种理论。据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约翰·劳林斯(John  Rawlings)先生1999统计,近二十年来有四百多部专著曾部分地或全部地以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为论题,德里达的论述在各种报刊文章中的引用频率高达一千四百多次,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有五百多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他和他的论述为第一论题(注:参见因特网:http://prelectur.standford.edu/lecturers/derrida/index.tml)。在国内德里达的一些重要著作都被翻译过来了,“解构”一词也广为流传,成为批评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范畴。那么这种在当代世界哲学、文学批评和语言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学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它?
  关于解构理论,国内主要有“生命运动”论和“自由游戏”论等两种理论。关于“生命运动”论本人已作过辨析(注:肖锦龙.解构语言观“生命运动”说质疑[J].外国文学评论,1998(3).),下面我们就以德里达解构理论的奠基作《结构,符号和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差异运动》以及一些相关的论著为根据对后一种说法作些具体的分析说明。
  “自由游戏”论最早出自留美学者张隆溪。张先生1983年曾在《读书》杂志上发表过十来篇关于西方当代文论的系列论文。其中《故事下面的故事》集中讨论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他提出:“如果说索绪尔是结构主义之父,那么雅克·德里达是后结构主义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结构主义以语言学为模式,德里达的批判也主要围绕语言文字,并由此引向对西方哲学传统中‘逻格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攻击……后结构主义却否认任何内在的结构或中心,认为作品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这种观点必然导致阐释的多元论和相对主义,导致对读者和阅读过程的重视,而符号的游戏观念还暗示一种享乐主义的审美态度……消解在本质上是否定性的:它否认有恒定的结构和明确的意义,否认语言有指称功能……后结构主义的消解论有一定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倾向,在阅读时逃避到享乐主义的快感中去,也就不足为怪了。”(注: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C].北京:三联书店,1986.153~169.151~171.)在张隆溪看来,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是一种否定一切、只消解不建构的虚无主义思想。
  张先生的这种诠释不仅是国内关于德里达理论最早的一种解释,而且也是最有影响、盖棺定论式的解释。此后国内学界关于解构理论的界定基本上沿袭了张先生的这种看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间接或直接地谈及德里达解构理论的文字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1994年,王一川在他的论著《语言乌托邦》中提出:“延异”是解构理论的核心术语,“‘延异’的作用在于,它把‘存在物’不再引向‘存在’这一想象的‘中心’,而是背道而驰地朝边缘地带‘移心’(decentrement),即奔向非中心、非结构、非总体,在这片荒野上‘游戏’。这样德里达以为,无限的‘延异’就会使‘逻格斯中心主义’失去其依据,相应地也使形而上学体系阵脚摇晃。德里达的战略到底已取得多少实绩,难以准确估计;但可以尝试推测,这样一味解构下去而放弃必要的重构,不大会带来真正的生机。”(注:王一川.语言乌托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26~228.)
  2.1996年,余虹在《对二十世纪中国文论叙述的反思》中说:“无论中国式的解构还是西方式的解构批评都是‘意义虚无时代’的表征。作为这一时代的表述,这种批评为我们理解意义之虚无提供了一条道路。问题在于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它将我们引向哪里?‘意义’就像‘房子’,如果一个人硬是相信‘房子’天然就是地球上的存在物那是可笑的,但一个人在发现房子原本不存在而只是人自己建筑的东西,又发现自己建筑的房子不过是自囚的牢房之后开始拆掉这囚牢并不准再建新房那就更为可笑了。解构理论太过于迷恋于这种解构游戏了,并造成了一种误解,似乎任何重建都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僭妄。”(注:余虹.对二十世纪中国文论叙述的反思[J].文艺研究,1996(3).)
  3.1999年,张首映在《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中写道:“‘解构’或解构批评在与结构主义抗争中,在以无中心反中心,以文字对抗语言、以解构消解结构、以互文替代模式、以游戏攻击精审、以读者抗拒文本六个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注: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28.)
  那么解构理论是否真像“自由游戏”论者所说,是一种否定一切、只消解不建构的虚无主义思想?
    二
  “自由游戏”论者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归结为虚无主义的第一个理由是:解构理论完全否定逻格斯中心主义,否定中心,走向了无中心。如张隆溪说,解构理论攻击“逻格斯中心主义”、否定“结构或中心”;王一川说,解构理论借“延异”消解“逻格斯中心主义”、消解中心、“奔向非中心”;张首映说,解构“以无中心反中心”。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真的完全抹杀了中心,走向了非中心?
  在讨论德里达的中心观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对德里达常常提到的两个概念作些说明。一个是“逻格斯中心主义”,一个是“中心”。在“自由游戏”论者那里,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什么差别,“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内核是“中心”,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攻击和否定“逻格斯中心主义”,自然就等于是在否定“中心”。而事实上在德里达那里,“逻格斯中心主义”和“中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001年9月德里达在南京大学作过一个学术演讲,在此演讲中他曾对“弥赛亚主义”和“弥赛亚性”作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前者是一种思想体系,是主观构造物,是可以解构的,而后者是人的精神结构,是一种必然存在,是无法解构的(注:雅克·德里达.解构与全球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逻格斯中心主义”与“中心”的区别正与“弥赛亚主义”与“弥赛亚性”的区别类似:“逻格斯中心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想系统,是主观意识,是可以解构可以否定的,而“中心”是事物得以构成的必然因素,是现实存在,是无法解构无法否定的。攻击和否定“逻格斯中心主义”并不意味着必须会否定“中心”。
  “逻格斯”导源于古希腊的"Logos",原指说话、思想等,后被引申为“圣言”、统一性、本质、规律、终极存在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即是一种以逻格斯为基点的思想。德里达说,这种逻格斯中心主义“既贯穿在前苏格拉底的或言哲学的意义中,也贯穿在神学对上帝无限性的理解中或人类学的观念中,同时也贯穿在前黑格尔或黑格尔之后的认识论中”(注:Derrida  J.Of  Grammatology  [M].trans.by  G.C.Spivak.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97.11.47.),它是西方人几千年来的最基本的思想方式。这种思想设定事物和世界中有一种内在的、先天固有的、永恒的“逻格斯”、统一性或言中心,它是

事物和世界的根基,哲学和科学的目的就是全力发掘事物和世界中的这种“逻格斯”、统一性、中心以深刻把握世界的运行规则。德里达认为逻格斯中心主义者所孜孜追求的这种深藏于事物和世界中的先天的一成不变的“逻格斯”、统一性或中心根本就不存在,是一种理论幻想。所谓“中心”即是组织和统辖某种结构的核心,这意味着它既必须涵盖结构中的每个东西又不能是结构中的任何成分,所以它不可能在结构之内。“整体的中心在其它地方”(注:Derrida  J.  Writing  and  Difference  [M].trans.by  Alan  Bass.Chicago:The  Univers

《解构理论“自由游戏”论辨伪》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79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