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华夏文明传播的新机遇
保守,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观念中压抑人性、抵制科学与民主的一面,都是影响和制约现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我们只有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腐朽传统,在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注意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1.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目前,对全球化中文化的发展有两种流行观点:一种是,经济全球化将导致民族文化消失,代之以全球化的文化同质倾向;另一种是,将全球化视为全世界西化的过程,并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实质上,上述观点是难以成立的。首先,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不同民族经济利益的重组或再分配,文化冲突不可避免。目前,从欧共体各成员国与美国的严重利益冲突和文化碰撞中可见一斑。其次,实现现代化并不是仅有西方文化一条路径。20世纪下半叶,东亚经济繁荣并快速走上现代化的事实证明,东方文化优良传统一旦与西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并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也是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可见,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其民族独特个性与全人类共同的统一体。“在世界交往中得到充分发展的民族特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内在——引者注)规定。在这个严格限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⒀
确定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为特色,吸收一切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对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2.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
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消除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冲突,经济利益矛盾甚至还会加剧不同文化间的摩擦。在新世纪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面前,是加剧它的冲突,还是求同存异,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最终走向融合,这不仅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主题,也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和平与发展”这个人类最大的问题层面上思考,经济全球化将催化一种世界文化新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这一新的多元格局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部分加以排除,充分吸收其他文化传统中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内容,整合外来文化,更新自身文化,以适应21世纪世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 华夏文明传播的新机遇(第4页)
3. 当代科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和态度。它包括尊重理性、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宽容开放、严谨认真、敢于怀疑、无私奉献和批判创新等精神内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科学精神可以分为近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和当代科学精神等三种形态。每一种科学精神均建立在一定科学发现基础之上。如近代科学精神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其特点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离异性。现代科学精神是以原子物理学、生物工程和光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其特点是在自然与人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上承认它们是交融和联系的,二者的地位是同等的。而当代科学精神是高扬人文精神以消弥科学精神,其特点是,一切科学活动和技术进步均应以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善与进步为核心。可见,高扬人文精神是当今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价值、权利、责任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它可以分为西方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三大类型。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认识和观察世界不可或缺的两种方法,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⒂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赶上西方国家的先进水平,就要全面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与技术。但目前的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的技术价值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人们走向了极端,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要避免这种科学主义的消极影响和错误认识,防止中国现代化建设误入科学主义歧途,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主张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在西方人文精神基础上,摒弃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分,提倡真理与道德的统一,价值与事实的统一,伦理与实际需要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它既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又在本质上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糟粕内容。在今天,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奔向现实化的征途上,如果不能正 《全球化 华夏文明传播的新机遇(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803.html
1.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目前,对全球化中文化的发展有两种流行观点:一种是,经济全球化将导致民族文化消失,代之以全球化的文化同质倾向;另一种是,将全球化视为全世界西化的过程,并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实质上,上述观点是难以成立的。首先,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不同民族经济利益的重组或再分配,文化冲突不可避免。目前,从欧共体各成员国与美国的严重利益冲突和文化碰撞中可见一斑。其次,实现现代化并不是仅有西方文化一条路径。20世纪下半叶,东亚经济繁荣并快速走上现代化的事实证明,东方文化优良传统一旦与西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并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也是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可见,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其民族独特个性与全人类共同的统一体。“在世界交往中得到充分发展的民族特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内在——引者注)规定。在这个严格限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⒀
确定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为特色,吸收一切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对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2.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
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消除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冲突,经济利益矛盾甚至还会加剧不同文化间的摩擦。在新世纪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面前,是加剧它的冲突,还是求同存异,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最终走向融合,这不仅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主题,也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和平与发展”这个人类最大的问题层面上思考,经济全球化将催化一种世界文化新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这一新的多元格局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部分加以排除,充分吸收其他文化传统中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内容,整合外来文化,更新自身文化,以适应21世纪世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 华夏文明传播的新机遇(第4页)
3. 当代科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和态度。它包括尊重理性、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宽容开放、严谨认真、敢于怀疑、无私奉献和批判创新等精神内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科学精神可以分为近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和当代科学精神等三种形态。每一种科学精神均建立在一定科学发现基础之上。如近代科学精神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其特点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离异性。现代科学精神是以原子物理学、生物工程和光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其特点是在自然与人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上承认它们是交融和联系的,二者的地位是同等的。而当代科学精神是高扬人文精神以消弥科学精神,其特点是,一切科学活动和技术进步均应以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善与进步为核心。可见,高扬人文精神是当今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价值、权利、责任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它可以分为西方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三大类型。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认识和观察世界不可或缺的两种方法,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⒂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赶上西方国家的先进水平,就要全面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与技术。但目前的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的技术价值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人们走向了极端,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要避免这种科学主义的消极影响和错误认识,防止中国现代化建设误入科学主义歧途,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主张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在西方人文精神基础上,摒弃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分,提倡真理与道德的统一,价值与事实的统一,伦理与实际需要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它既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又在本质上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糟粕内容。在今天,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奔向现实化的征途上,如果不能正 《全球化 华夏文明传播的新机遇(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