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世界文学论文 >> 正文

诗与真——关于卢梭自传作品的一种解析


 昵的情形,尤其是乌德托夫人所表现出的那种只是在最亲密的男人面前才会有的娇嗔与 任性,却会令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即使不考虑这一点,上述细节在“文学” 上也过于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无法与卢梭最终想要表现的诗化的情感谐调,于是它 就被排除出去了。
  我在上面所举的例子都很细琐;而且,由于资料的限制,就是这样的例证也不能找到 很多。但我们由此确实能够看出卢梭怎样对他需要描述的事件进行诗化的改造。我们也 可以推断,这一种改造在卢梭的自传中普遍存在。卢梭或许会争辩:这不就只是在细节 上“添上一点妩媚”吗?但这种点点滴滴的细节上的改造,却足以改变整部作品的氛围 。
      四
  我们所说的“诗化”,不只牵涉到各种细节,它还表现为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记述。
  在卢梭的一生中,与华伦夫人的交往是特别重要的经历。他于十六岁逃离日内瓦开始 流浪生活不久就认识了华伦夫人,之后直到三十岁时才彻底离开她;除去中间外出学习 、谋生的时光,他和华伦夫人共同生活的日子也有十年之久[22]——可以说,他的整个 青年时代的生活是以她为中心的。华伦夫人是他背离新教改宗天主教的引路人(背教在 当时乃是重大的人生选择),是他的第一个情人、第一个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对象,是他 的主人和保护人,是他的“妈妈”。卢梭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的丰富的知识(包括 在上流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礼仪知识)主要是在生活于华伦夫人家中时学得的。总而言之 ,用卢梭自己的话说,他可以算是华伦夫人的一个作品。
  但卢梭与华伦夫人相处的生活绝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是否“幸福”一类词汇来描述,这 里面充满了混乱的东西。根据卢梭在其自传中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痕迹,根据其他学者 对华伦夫人情况的研究,我们能够分析卢梭这段生活中所存在的混乱和由此带来的精神 压力。
  华伦夫人本人的早年生活恰与卢梭相似。她一岁失母,十岁丧父,生长在残破的家庭 ;十四岁出嫁,这场婚姻也令她感到不满。为了摆脱困境,她离开丈夫和祖国,成为撒 丁王庇护下的一名改宗者。据说她临走时带走了可以带走的一切财物,据说她毫无根据 地让人称她为“男爵夫人”[23]。也许研究者对她不无偏见,但这些材料多少能够反映 出她的个性。华伦夫人被人称为“女冒险家”,应该是有道理的——《忏悔录》中也提 及她经常被些江湖术士所包围,她的钱被用来做各种希奇古怪的投资。研究者又指出她 喜欢扮演男性角色,以保护他人、支配他人为乐,这也是可以从卢梭的描述中体会到的 。
  还有,这位华伦夫人对两性间关系的看法显然与常人不同。据卢梭说,是华伦夫人的 第一位情人达维尔先生“向她证明她所遵守的妇道完全是教理问答中的胡说八道”,“ 使她相信不忠行为的本身实在算不了什么”。[24]不管怎么解释,总之这种道理成了华 伦夫人的生活态度。卢梭这样说过:“她可以坦然地一天和二十个男人睡觉,这样做既 不是为了情欲,也不因此而感到有任何顾忌。”[25]同样,不管卢梭在何种意义上说这 句话,它总是和一定的事实相关联的。
  根据《忏悔录》,我们知道在卢梭与华伦夫人相处的那些年中,她至少有过三个固定 的情人。第一位是管家阿奈,他和女主人建立特别的关系,是在他二十岁前后;第二位 是卢梭本人,他是在1733年二十一岁时被华伦夫人正式收纳为情人的,当时阿奈并未失 宠,所以卢梭担当的是次席情人;第三位是个名叫温赞里德的理发师,在卢梭于1737年 出门旅行时被华伦夫人召为管家兼情人,当时也是二十一岁。那时阿奈已死,卢梭回来 后华伦夫人希望他和温赞里德做和平相处的“合伙人”(卢梭选用了这个味道很坏的词 儿),被卢梭拒绝了。从上述事实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华伦夫人的一种个人趣味:她喜欢 拿年纪轻而地位低于她的男子充当情人,并且通常不以一个为满足。
  笔者稍费笔墨陈述以上事实,并无意批评华伦夫人及其周围人们的道德问题,只是要 指出客观存在于卢梭那一时期生活中的混乱。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卢梭的笔下,华伦夫 人是多么美丽、高尚,他和“妈妈”(卢梭在成为华伦夫人的情人之后,仍然这样称呼 她)之间的那种奇特的爱情故事,又是多么地动人;这些文字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 经典。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只取卢梭回顾初见这位夫人时心情的一小节作例子吧,那是 什么样的一种激情啊:
  我跑着赶上前去,我看到了她,追上了她,和她谈了话……我想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地 方。此后我曾多少次把我的眼泪洒在这个地方,用我的热吻吻这个地方啊。哎!我真想 用金栏杆把这块幸福的地方围起来,使全世界的人都来瞻仰它!谁尊重人类得救的纪念 物,谁就该跪拜前进到该纪念物的跟前。[26]
  这段文字具有典型的卢梭风格:热情洋溢,夸张,并且总想绑着“全世界的人”同他 悲喜相共。考虑到华伦夫人对卢梭一生的重要性,以及少年卢梭在流浪生涯中从她那里 得到的温暖,我们能够相信卢梭以文字所表达的感情中包含着许多真实。但是,那些混 乱呢?他如果不想回避,又怎样去面对它?其实,关于与华伦夫人相处的这一段经历,关 于她本人,卢梭的回忆文字除了温馨和赞美,还隐涵着不少心理矛盾。在这里我们不妨 承认卢梭是费力地要做到某种坦诚的,他至少不想回避事实;但首先他要做到的是使那 些混乱在自己

内心里得到澄请,从而能够给出某种合理和合于德性的阐释。譬如关于他 与华伦夫人——他“妈妈”——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过程,就被描述得十分特别。卢梭 说这不是为了别的目的——不是为了两性之间的爱,抑或哪怕是互相喜欢,当然,更谈 不上情欲,而只是由于华伦夫人为了使卢梭摆脱青年时期的危险,主动提出了这样的建 议。也就是说,华伦夫人以自己为牺牲,来实现对卢梭的拯救。
  ……于是我便第一次投入了一个女人—我所崇拜的一个女人的怀抱。我幸福吗?不,我 只是得到了肉体上的满足。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忧伤毒化了它的魅力。我觉得我好像犯下 了一桩乱伦罪似的……她呢,既不显得忧伤,也不显得兴奋,只有温存和平静。因为她 根本不是一个喜欢纵欲的女人,没有追求过这方面的满足,所以她既没感到性的快乐, 也不为此忧伤。[27]
  也许当时发生的确实是一场没有性享受的床上游戏,有很多理由可以导致这样的结果 :卢梭对于“乱伦”的负罪感对整个气氛的破坏,另一个情人阿奈的影子,华伦夫人以 支配者自居的姿态,等等。但唯独卢梭提出的那个带宗教气息的解释是最难成立的(顺 带说,这颇相似于中国佛教传说里的观世音故事)。卢梭提供的资料证明了华伦夫人具 有收纳家中地位低下的年轻男子作情人的爱好,难道我们需要相信这都是为了“拯救” ?在卢梭的爱情观里,惯于把情感和身体的亲近分离开来,认为性欲的满足属于低下的 粗俗的要求,在这里他把那一原则又推进了一步:哪怕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只要当事人 并不以性的享受为目的,高尚的德操就不会被淹没。这实在是荒谬可笑的解说,但它至 少可以塞入卢梭的逻辑框架。如果不是这样解说,那么卢梭将要遇到的困难——就他所 处的时代而言——是难以解决的。
  华伦夫人、阿奈、卢梭三人构成了一个关系特殊的小群体。卢梭同样用强调相互间感 情的纯洁性的方法来清洗存在于他们之中的混乱。他说:“我们三个人就这样组成了一 个世界上或许是绝无仅有的集体。我们的愿望,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心灵都是共同的, 一点没有越出我们的小圈子。”[28]“这个可爱的女人的高尚品格的证据之一,就是她 能使所有爱她的人也彼此相爱。”[29]说一个女人高尚到能够使她的情人们彼此相爱, 这确实是少见的诗化——但这恐怕是伟大的卢梭说过的最令人作呕的话。
  到了比上述文字约晚十年写作的《漫步录》之《漫步之十》中,卢梭对同一事件的说 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次归来决定了我的命运,(笔者按:卢梭在与华伦夫人初次相识后不久,被安排去都 灵接受改宗前的训练,约一年后回到她身边,他们长期的相处由此开始)而我在占有她 之前很久,我就只是活在她心中,只是为她而活着。我有了她就别无所求,如果她也和 我一样,有了我就别无他求,那该多么好啊![30]
  这里借“如果”这一假设词表达出来的遗憾,明显针对着华伦夫人与阿奈的关系;换 言之,在这里所期望的感情结构里,排除了阿奈的位置。这才是人的正常感情,并且, 我们很难说这种正常感情,在卢梭生活于华伦夫人身边时,在他撰写《

《诗与真——关于卢梭自传作品的一种解析(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83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世界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