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电视谈话节目的“个性化生存”


 从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起,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至今已走过了近8个年头,这期间,不乏一批具有成熟品格,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栏目,但是,对于整体上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来说,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就是各台谈话节目彼此间模仿抄袭过于严重,缺乏创新,缺乏个性。
那么在电视频道、电视栏目不断增加时,该怎样找寻和拓展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空间?如何才能提高谈话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又该如何利用媒介优势展示话语的魅力?
一、找准“分众时代”的栏目定位
消费时代,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观赏已不仅仅停在消费文化产品上,而是在有意识地消费一种品牌,而一个产品品牌形象的确立首先就基于它的特色。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产品的“特色”概念是相对的,只有找准了你的目标受众,并设法让其欣赏接受,这种“特”才能最终实现品牌的价值和影响。
很多人最初惊异于《对话》,因为它在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风格泛起之时,却在话题选择上义无反顾的走了一条“高、大、洋”的路子。而《对话》最终让大家惊异的,却是凭着“另辟蹊径”后并不高的收视率拿下了次年较高的广告收入。这不仅创下了中央二套晚11点后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两个“零”突破,而且也改写了广告商们“收视率至上”的悖论。如果说,前一种惊讶让我们关注的只是一个电视节目在形态上、模式上的“特”,那么后一种惊讶则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媒介产品成功于分众时代的个性化生存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受众层面的定位也将进一步具体化,“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的接受选择愈来愈成为现实,在新的电视传播模式中,电视观众不再是一种单一的集体,而是可以被分解为具有不同的观赏兴趣和接受取向的个体的集合,在实际的影响中,这些方面恰恰就是通过频道、栏目的准确定位和优势个性体现出来的。
比如同是中央台的谈话节目,除了《实话实说》,不少栏目在各自的领域也都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这其中,有思考和探索中国体育发展的《五环夜话》,有贴近家庭教育、关注教育改革的《交流》,有反映工人投身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的《当代工人》,也有关注老年生活、探讨老年问题的《相约夕阳红》。而且都同样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可见,要使各自节目在全国,乃至全球节目市场化的竞争中实现“个性化生存”,首先就要有对市场的调查和受众细分,不要奢望人人接受,但要勇于在你的预期受众群中保持独一无二的地位,并由此开拓媒介市场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互动,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于自身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执著追求。
二、展示地域特色,折射地域文化
尽管同8年前初创时相比,我国目前的电视谈话节目无论是内容品类还是传送方式都呈现出了大跨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能够在发展中逐渐寻找并确立自己特色优势的电视谈话节目并不多,所以,有意识地保持各电视台谈话节目的地域特色,反映地域划分中的文化特点和人文色彩,不失为电视谈话节目“个性化生存”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方式。
说便捷,是因为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朴实豪爽的黄河文化和细腻婉转的长江文化,到“京派”、“海派”的对比和剖析,中国地域文化在演变中被划分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具体。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各种地域特色在每个人的身上似乎体现得越来越不明显。当我们无法明确周围的人究竟谁才是“北京人”,谁又是地道的“上海人”时,新时期地域文化的特征反而是越来越趋同了,而正是在这细分与趋同之间,才有可能使并非生长在同一地域的受众萌生“关注着你的关注”的共鸣和认同。这无疑也给我们的文化传播者创造了一个“立足地方,放眼全国”的途径。
说有效,是因为关注地域、关注人文,这原本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在反映地域特色的认识上,目前的一些谈话节目容易出现这样两个偏差:一是把地域化简单地理解为本土化,于是,我们会看到《实话实说》的“这儿的版”、“那儿的版”,虽然所有的谈话因素都是全新的,甚至还间插着方言的调侃,但对于这种变了味的“川味菜”,外地观众不买帐,当地观众又觉得“不够味”;再就是把地域化认作是乡俗化,不仅话题的设置局限、狭隘,而且更有甚者会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俗语、俗事摆出来津津乐道,这种貌似追求地域个性的“标新”最终将把自己“立异”于发展之外。
强调地域特色,并不单是地理概念上的界限分割,它应是能跳出地域风俗习性的大气的文化观照,并将这种文化精神的引领与细致具体的信息帮助紧密结合在一起。
比如,同是闲聊式的谈话,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就定位在“老百姓饭桌上的闲聊”,无论是茶座式的谈话现场,还是贴近百姓生活的话题设置,这种定位都顺应了重庆市民固有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惯。谈话间,你不仅能强烈感受到重庆人浓郁的“麻辣”

《电视谈话节目的“个性化生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85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