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传播:跨世纪的飞跃与挑战
国际新闻传播(即不同国家之间新闻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是国际交往的产物,又是新的国际交往的先导。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世界历史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意义。
我国新闻界对于对外宣传素为重视,但是对于内涵更广的国际新闻传播却研究不足。其实国际新闻传播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子项,它并不只是观点的传布劝服,而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并不只是以我为主的宣传行为,而是各国各民族互为传受主体的文化行为。在当前"地球一村"的构想已经日益变为现实、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和理论日益深化的时候,认真考察并研究新闻信息的国际传播已是我国新闻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走向
人类社会自有不同国家间的交往时起,就有种种新闻信息的国际交流。在漫长的古代时期,这种交流是小规模的,主要凭借直接的人际传播来进行。从中世纪后期起,这种交流逐步具有面向公众的形态,其规模也逐步扩大。此后500年间的发展,以不同媒介的出现为标志,形成如下的轨迹:
(1) 定期报刊问世之前,主要依靠新闻信、新闻书、新闻传单等简单媒介传播,这些媒介有手写的,后来也有印刷的。
(2) 17世纪初创定期报刊问世、近代报业诞生,此后定期报刊成了国际间新闻传播的主要手段。
(3) 19世纪中期出现的新闻通讯社,凭借电报和无线电通信,架起了各国间经常性新闻传播的桥梁,并逐步超越报刊成为国际新闻传播的主力。
(4) 20世纪前期国际广播勃然兴起,从2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后,这种"不要纸张,没有距离"(列宁语)的新兴媒介,把国际新闻传播推向了高潮。
(5)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创办为标志,国际电视正式加入了国际传播的行列。这种声像并茂的传播手段,借助卫星通信,飞越太空,跨越国界,使国际新闻传播的面貌发生了新的重大改观。
纵观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几个规律性的特点:
(1) 国际新闻传播始终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发展,又给国际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这一点在历史的转折和突变时期、在国际形势动荡和斗争激化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前者可以以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为例。当时法、德、奥、意等国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兴盛,而各种报刊传单的跨国流传、哈瓦斯社等首批新闻通讯社的忙碌运作,又极大地推动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使之席卷整个欧洲。后者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例。为了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当时的轴心国和同盟国纷纷加强国际宣传,而各种新闻媒介、特别是国际广播领域的激烈较量,对战争的进程、特别是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又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2) 国际新闻传播的客观需要,不断催促着传播技术的更新,而传播技术的进步又不断增添或更新着国际新闻传播的样式,为它开拓着前进的道路。由于空间距离较远,国界限制严格,新闻时效紧迫,国际范围的新闻传播对传播技术的要求远比国内高,传播技术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也远远大于对国内传播的影响。从印刷术、电信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一直到计算机和卫星通信技术,这500年间传播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给国际新闻传播带来新的重大的飞跃。
(3) 国际新闻传播的总体走向是:传播时效越来越强,传播内容越来越多样化,渗透力越来越大,扩散面越来越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1864年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遇刺,这样一件震惊欧美的重大新闻,经过了两个星期才传到欧洲;而1963年美国第35届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只在分秒之间就传遍了全世界,这一百年间传播时效的变化简直有天壤之别。再譬如,本世纪初期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可轻而易举地封锁十月革命的消息,可是如今有哪一桩这类重大事变能够瞒得住本国公民呢?有哪个国家在堵截破门而入的国际广播信号方面取得了真正的成效呢?
面临的重大转变和飞跃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的冷战局面宣告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际政治走向多极化,各国之间的对话逐步取代对抗,而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却更加深入。国际经济走向一体化,各国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融的趋势在增强,而经贸金融等方面的竞争却更加激烈。总之,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一方面是联系紧密化、交流频繁化,另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各种势力的较量更加复杂化。这种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使得新闻信息空前繁多、时时处处象大潮般奔涌;也使得各国各界空前繁忙、时时处处都在捕捉和挑选各自急需了解的新闻信息。这种新的政治经济形势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势头,呼唤着、催促着国际传播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马克思说过:"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这些年来,科学技术这种"满足需要的手段"也正在和上述需要一同发展。目 《国际新闻传播:跨世纪的飞跃与挑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903.html
我国新闻界对于对外宣传素为重视,但是对于内涵更广的国际新闻传播却研究不足。其实国际新闻传播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子项,它并不只是观点的传布劝服,而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并不只是以我为主的宣传行为,而是各国各民族互为传受主体的文化行为。在当前"地球一村"的构想已经日益变为现实、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和理论日益深化的时候,认真考察并研究新闻信息的国际传播已是我国新闻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走向
人类社会自有不同国家间的交往时起,就有种种新闻信息的国际交流。在漫长的古代时期,这种交流是小规模的,主要凭借直接的人际传播来进行。从中世纪后期起,这种交流逐步具有面向公众的形态,其规模也逐步扩大。此后500年间的发展,以不同媒介的出现为标志,形成如下的轨迹:
(1) 定期报刊问世之前,主要依靠新闻信、新闻书、新闻传单等简单媒介传播,这些媒介有手写的,后来也有印刷的。
(2) 17世纪初创定期报刊问世、近代报业诞生,此后定期报刊成了国际间新闻传播的主要手段。
(3) 19世纪中期出现的新闻通讯社,凭借电报和无线电通信,架起了各国间经常性新闻传播的桥梁,并逐步超越报刊成为国际新闻传播的主力。
(4) 20世纪前期国际广播勃然兴起,从2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后,这种"不要纸张,没有距离"(列宁语)的新兴媒介,把国际新闻传播推向了高潮。
(5)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创办为标志,国际电视正式加入了国际传播的行列。这种声像并茂的传播手段,借助卫星通信,飞越太空,跨越国界,使国际新闻传播的面貌发生了新的重大改观。
纵观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几个规律性的特点:
(1) 国际新闻传播始终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发展,又给国际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这一点在历史的转折和突变时期、在国际形势动荡和斗争激化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前者可以以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为例。当时法、德、奥、意等国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兴盛,而各种报刊传单的跨国流传、哈瓦斯社等首批新闻通讯社的忙碌运作,又极大地推动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使之席卷整个欧洲。后者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例。为了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当时的轴心国和同盟国纷纷加强国际宣传,而各种新闻媒介、特别是国际广播领域的激烈较量,对战争的进程、特别是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又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2) 国际新闻传播的客观需要,不断催促着传播技术的更新,而传播技术的进步又不断增添或更新着国际新闻传播的样式,为它开拓着前进的道路。由于空间距离较远,国界限制严格,新闻时效紧迫,国际范围的新闻传播对传播技术的要求远比国内高,传播技术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也远远大于对国内传播的影响。从印刷术、电信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一直到计算机和卫星通信技术,这500年间传播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给国际新闻传播带来新的重大的飞跃。
(3) 国际新闻传播的总体走向是:传播时效越来越强,传播内容越来越多样化,渗透力越来越大,扩散面越来越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1864年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遇刺,这样一件震惊欧美的重大新闻,经过了两个星期才传到欧洲;而1963年美国第35届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只在分秒之间就传遍了全世界,这一百年间传播时效的变化简直有天壤之别。再譬如,本世纪初期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可轻而易举地封锁十月革命的消息,可是如今有哪一桩这类重大事变能够瞒得住本国公民呢?有哪个国家在堵截破门而入的国际广播信号方面取得了真正的成效呢?
面临的重大转变和飞跃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的冷战局面宣告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际政治走向多极化,各国之间的对话逐步取代对抗,而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却更加深入。国际经济走向一体化,各国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融的趋势在增强,而经贸金融等方面的竞争却更加激烈。总之,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一方面是联系紧密化、交流频繁化,另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各种势力的较量更加复杂化。这种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使得新闻信息空前繁多、时时处处象大潮般奔涌;也使得各国各界空前繁忙、时时处处都在捕捉和挑选各自急需了解的新闻信息。这种新的政治经济形势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势头,呼唤着、催促着国际传播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马克思说过:"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这些年来,科学技术这种"满足需要的手段"也正在和上述需要一同发展。目 《国际新闻传播:跨世纪的飞跃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