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生的政治改革失败,最有可能发生在乡村社会,并引发全社会的动荡(党国印, 1996 ; 1997 ; 1998 )。在遵从政治变革规律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政治改革操作是一种政治技巧,但对此进行讨论已不是本文的任务。
4 ?推论:中
事实上,中国在 1978 年以后又开始了一场新的乡村社会动员运动。这场运动的经济内涵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广,而政治内涵则是乡村民主自治选举的实行。对于后一变化的前景在目前很难进行准确的分析与预测;对政治发展的预测常常容易发生错误,亨廷顿就犯了不少这种错误。但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还是可以讨论一些问题。
在中国乡村民主自治制度推行以前,乡村领导人的合法性是通过上一级政府的任命而确立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合法性获得方式已经过时,社会产生了对民主政治的需求,对此我们已经作出了分析。由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或许会有下述特点:
第一,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部分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性社会。这些地区的乡村居民对民主政治有强烈需求,并对更高一级的乡政府领导人的选举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关注。这本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大部分落后农村地区,由于其社会经济的封闭性,农民对民主政治并没有强烈需求。这些农村地区的民主选举活动容易受到上级政府的干预,民主选举制度形同虚设。这些地区的某些乡村可以有组织良好的民主选举活动,甚至可以选出好的领导人,但这种情形对某个上级领导人的个人素质有很大依赖性,因而具有偶然性。
第二,就整体而言,乡村民主选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政治事件,无论村民还是政府都对于民主政治的知识极其缺乏,许多技术性的工作也需要逐步掌握,因此,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是很不规范的。就眼下而言,对大部分落后乡村的民主自治制度不能估计过高。政府干预选举将是普遍现象;因为贿选成本低廉,金钱政治将广泛存在;家族势力乃至地方恶势力也容易影响选举活动。
第三,乡村社会新崛起的富人阶层对民主政治有着最强烈的需求。一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过问政治,二是他们所从事的市场活动需要稳定的政治规则来降低不确定性,以保证投资获利的稳定预期,而民主政治是最可以降低不确定性的制度。新崛起的富人阶层购买 " 党票 " ,进行贿选,组织帮派,积极寻求实际掌握政治权力。由于地方财政等实际利益的驱使,许多地方政府也乐意富人阶层进入基层政府。这种富人政治及其伴随的某些不良现象,是实行民主政治之初的正常现象,并不奇怪。如果政策调整得当,乡村富人阶层可以成为推进乡村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
第四,农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口变动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普遍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将迁居万人左右以上的小城镇和大中城市,传统村落将逐步收缩为小的农场主居民点。这个过程在总体上将相当漫长,但局部变化已经在发生;只要出现这种变化,传统村落的民主自治制度就将失去意义,民主选举就必须扩大到小城镇。
" 乡村民主自治 " 已经是一个乡村政治动员令,它给乡村居民追求民主政治提供了合法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乡村居民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们还很难判断。对于未来的变化,国家领导人理应未雨绸缪,提早作出通盘考虑。
5 ?从长远考虑的改革:一种技术性调整
从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修订草案 ) 》是有不少缺陷的。今后逐步作出下述几种技术性调整是有必要的:
1). 政治语汇调整。 " 自我管理 " 等 " 自治 " 概念反映了一种封闭型社会的理念,应考虑取消。应以现代国家的行政分权思想替代自治理念。
2). 应逐步引入竞选制度。事实上,乡村民主选举中的竞选已经存在,但极不规范。倡导规范性竞选对乡村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3). 鼓励乡村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竞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对于竞选不成功的党的领导人应予撤换。
4). 现行法规中的 " 大的自然村可以设立几个村民委员会 " 规定不符合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应予修改,大的自然村仍以一个村委会为宜。
5). 在有条件的乡镇试行直接选举制度,即由公民直接选举乡长、镇长,并鼓励党的领导人竞选这一职务。
6). 现行 " 村财乡管 " 等剥夺村民委员会权利的制度应考虑取消。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 )
参考文献:
罗斯托夫采夫, M , 1957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商务印书馆 1985 年。
道格拉斯·诺斯, 1981 年,《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商务印书馆 1992 年。
戴维·赫尔德, 1996 ,《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
李景鹏: " 自治与控制的博弈 " ,《中国改革报》, 1998 , 9 , 9 。
西蒙·库兹涅茨, 1973 , " 现代的经济增长:发现与思考 " ,《美国经济评论》 63 卷, 1973 , 6 。
S.P. 亨廷顿, 1976 : " 导致变化的变化:现代化,发展和政治 " , CyrilE.Blacked.COMPARATIVEMODERNIZATION.TheFreePress,NewYork,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
汪丁丁, " 与萨缪尔森的对话 " ,《经济学消息报》, 1998 , 11 , 20 。
S.P. 亨廷顿, 1968 年,《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1989 年版。
A. 勃里格斯, 1987 年,《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马克·布洛赫, 1931 ,《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 1991 年。
J.Q. 威尔逊, 1989 ,《美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
杜赞奇, 1988 年,《文化、权力与国家 --1900 ~ 1942 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费尔南·布罗代尔, 1990 ,《法兰西的特性》,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
许纪霖、陈达凯, 1995 ,《中国现代化史·总论》,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王跃, 1995 , " 军绅政权和国民革命 " ,载《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张益民, 1995 , " 现代化变迁中的土地改革 " ,载《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白牧, " 直接选举与直接民主不能划等号 " ,《中国国情国力》, 1998 , 10 。
党国印, " 关于社会稳定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 " ,《中国农村观察》, 1996 , 3 。
党国印, " 关于社会冲突的一个假说及其实证分析 " ,《社会学研究》, 1
党国印, " 中国农村社会权威结构变迁与农村稳定 " ,《中国农村观察》, 1997 , 5 。
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年。
恩格斯, 1846 年,《德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57 版。
巴林顿·摩尔, 1966 年,《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
葛剑雄, " 略论我国封建社会各阶级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 " ,《历史研究》, 1982 , 6 。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923.html
4 ?推论:中
国乡村政治改革的趋势
事实上,中国在 1978 年以后又开始了一场新的乡村社会动员运动。这场运动的经济内涵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广,而政治内涵则是乡村民主自治选举的实行。对于后一变化的前景在目前很难进行准确的分析与预测;对政治发展的预测常常容易发生错误,亨廷顿就犯了不少这种错误。但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还是可以讨论一些问题。
在中国乡村民主自治制度推行以前,乡村领导人的合法性是通过上一级政府的任命而确立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合法性获得方式已经过时,社会产生了对民主政治的需求,对此我们已经作出了分析。由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或许会有下述特点:
第一,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部分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性社会。这些地区的乡村居民对民主政治有强烈需求,并对更高一级的乡政府领导人的选举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关注。这本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大部分落后农村地区,由于其社会经济的封闭性,农民对民主政治并没有强烈需求。这些农村地区的民主选举活动容易受到上级政府的干预,民主选举制度形同虚设。这些地区的某些乡村可以有组织良好的民主选举活动,甚至可以选出好的领导人,但这种情形对某个上级领导人的个人素质有很大依赖性,因而具有偶然性。
第二,就整体而言,乡村民主选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政治事件,无论村民还是政府都对于民主政治的知识极其缺乏,许多技术性的工作也需要逐步掌握,因此,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是很不规范的。就眼下而言,对大部分落后乡村的民主自治制度不能估计过高。政府干预选举将是普遍现象;因为贿选成本低廉,金钱政治将广泛存在;家族势力乃至地方恶势力也容易影响选举活动。
第三,乡村社会新崛起的富人阶层对民主政治有着最强烈的需求。一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过问政治,二是他们所从事的市场活动需要稳定的政治规则来降低不确定性,以保证投资获利的稳定预期,而民主政治是最可以降低不确定性的制度。新崛起的富人阶层购买 " 党票 " ,进行贿选,组织帮派,积极寻求实际掌握政治权力。由于地方财政等实际利益的驱使,许多地方政府也乐意富人阶层进入基层政府。这种富人政治及其伴随的某些不良现象,是实行民主政治之初的正常现象,并不奇怪。如果政策调整得当,乡村富人阶层可以成为推进乡村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
第四,农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口变动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普遍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将迁居万人左右以上的小城镇和大中城市,传统村落将逐步收缩为小的农场主居民点。这个过程在总体上将相当漫长,但局部变化已经在发生;只要出现这种变化,传统村落的民主自治制度就将失去意义,民主选举就必须扩大到小城镇。
" 乡村民主自治 " 已经是一个乡村政治动员令,它给乡村居民追求民主政治提供了合法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乡村居民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们还很难判断。对于未来的变化,国家领导人理应未雨绸缪,提早作出通盘考虑。
5 ?从长远考虑的改革:一种技术性调整
从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修订草案 ) 》是有不少缺陷的。今后逐步作出下述几种技术性调整是有必要的:
1). 政治语汇调整。 " 自我管理 " 等 " 自治 " 概念反映了一种封闭型社会的理念,应考虑取消。应以现代国家的行政分权思想替代自治理念。
2). 应逐步引入竞选制度。事实上,乡村民主选举中的竞选已经存在,但极不规范。倡导规范性竞选对乡村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3). 鼓励乡村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竞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对于竞选不成功的党的领导人应予撤换。
4). 现行法规中的 " 大的自然村可以设立几个村民委员会 " 规定不符合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应予修改,大的自然村仍以一个村委会为宜。
5). 在有条件的乡镇试行直接选举制度,即由公民直接选举乡长、镇长,并鼓励党的领导人竞选这一职务。
6). 现行 " 村财乡管 " 等剥夺村民委员会权利的制度应考虑取消。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 )
参考文献:
罗斯托夫采夫, M , 1957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商务印书馆 1985 年。
道格拉斯·诺斯, 1981 年,《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商务印书馆 1992 年。
戴维·赫尔德, 1996 ,《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
李景鹏: " 自治与控制的博弈 " ,《中国改革报》, 1998 , 9 , 9 。
西蒙·库兹涅茨, 1973 , " 现代的经济增长:发现与思考 " ,《美国经济评论》 63 卷, 1973 , 6 。
S.P. 亨廷顿, 1976 : " 导致变化的变化:现代化,发展和政治 " , CyrilE.Blacked.COMPARATIVEMODERNIZATION.TheFreePress,NewYork,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
汪丁丁, " 与萨缪尔森的对话 " ,《经济学消息报》, 1998 , 11 , 20 。
S.P. 亨廷顿, 1968 年,《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1989 年版。
A. 勃里格斯, 1987 年,《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马克·布洛赫, 1931 ,《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 1991 年。
J.Q. 威尔逊, 1989 ,《美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
杜赞奇, 1988 年,《文化、权力与国家 --1900 ~ 1942 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费尔南·布罗代尔, 1990 ,《法兰西的特性》,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
许纪霖、陈达凯, 1995 ,《中国现代化史·总论》,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王跃, 1995 , " 军绅政权和国民革命 " ,载《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张益民, 1995 , " 现代化变迁中的土地改革 " ,载《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白牧, " 直接选举与直接民主不能划等号 " ,《中国国情国力》, 1998 , 10 。
党国印, " 关于社会稳定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 " ,《中国农村观察》, 1996 , 3 。
党国印, " 关于社会冲突的一个假说及其实证分析 " ,《社会学研究》, 1
998 , 4 。
党国印, " 中国农村社会权威结构变迁与农村稳定 " ,《中国农村观察》, 1997 , 5 。
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年。
恩格斯, 1846 年,《德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57 版。
巴林顿·摩尔, 1966 年,《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
葛剑雄, " 略论我国封建社会各阶级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 " ,《历史研究》, 1982 , 6 。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