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
22年在伦敦J·默里出版社出版。《合影楼》描写了青年女子玉娟反抗森严古板的家教而与情郎珍生荷叶逐水传书,互吐衷肠,私订终身而最终在别人帮助下结成良缘的经过。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爵士先后于1816年、1833年、1844年三度来华担任外交官,最后一次则出任英驻大清公使十四年,其间兼任香港总督与总司令。他精通汉语文。先后用英文著有《中国诗歌论》、《中国人:中华帝国及其居民概述》、《中国见闻录》、《中国杂记》等书。
后来,大英博物馆汉文藏书部专家罗伯特·肯纳韦·道格拉斯(R.K.Douglas 1838-1913年)重新译《夺锦楼》为英文,题作《The Twins,From the Chinese of Wu Ming》,编入1883年由W·布莱克伍德父子公司在伦敦和爱丁堡同时出版的《Chinese Stories》(《中国故事》)中。不久又发表于1887年第162期的《Blackwood's Magazine》(《布莱克伍德杂志》)上。1973年,汉学家内森茅(Nathan K.Mao,取汉名茅国权)将《鹤归楼》译成英文,题作(Tower of the Returning Crance),刊登在《Renditions》(《译丛》)1979年第1辑上。《鹤归楼》对昏君宋徽宗在国家三面受敌,朝夕不保的情况下还荒淫无耻地四方选妃作了揭露和揶揄。1975年,第一部《十二楼》的英文全译本仍由内森茅译出而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Li Yu's Twelve Towers》。以后再版时,将书名简化为《Twelve Towers》。另外,第一次大战前,国籍不明的乔·格雷戈里(J·Gregory)曾用英文译出了李渔十种曲之一的《玉搔头》《The Dreamy Life》。《玉搔头》描述了不问政事,一味喜微服私行,倚花眠柳的明帝武宗与袅娜动人的妓女刘倩倩的离合悲欢,活脱脱似“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王爱德华七世风流一生的写照。另外,从德国库恩译本转译的《肉蒲团》英译本《The Prayer Mat of Flesh》(《祈者之肉垫》)则于1963年出版于纽约。
当代最重要的海外翻译李渔作品的专家是帕垂克·韩南(Patrick Hanan)。韩南本是新西兰人,青年时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写过关于李渔的论文,后在美国工作遂入籍美国,现为哈佛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兼东方文化系主任。起先他只是翻译一些短小的李渔作品汇入其他中国小说后而成集和研究评论中国小说。1990年8月,他译成英文的李渔的《无声戏》(《Silent Operas》)由仁迪腾出版社出版。他的《肉蒲团》的英译本《The Carnal Prayer Mat》也于同年在纽约的波尔兰厅书系公司出版。这是首次从汉语直接译成英文,语言生动流畅,远胜于以前从德文转译的旧本。此书后于1992年再版。1995年5月时,交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在美国激情出版社出版了布鲁斯·罗伯冲(Bruce Robertson)改叙,理查得·马丁(Richard Martin)朗读的节录全书的名为《The Carnal Prayer Mat:An Erotic Chinese Fable》(《色欲之祈席:中国的色情寓言》)的录音磁带本。录音本充满幽默,让人发噱。韩南将书中主人公未央生的名号译作Vesperus,可谓一绝。此书一出,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反响热烈。1992年7月的美国《科库斯评论》(《Kirkus Reviews》)说:“中国的社会和喜剧般情爱的精妙把魅力赋予了一位真正大师的作品。而这一作品轻易地跨过了三百多年而在今天依然鲜亮和震响。”韦尔(F.Weir)在《Today Records》(《今日记事》)1993年第4期上称:“李渔专长于挑战社会禁忌。……这些故事的特征是混合了生动活泼的智慧、传统的口头故事讲述者的下流、近代式结构的交融、讽刺和心理洞悉而创造了一个动跃的、可接近的17世纪中国人生活的画面。”但指责充斥其书的都是些“性小丑”和“胡言乱语”的则在媒体上不绝于耳。连《Playgirl》(《玩女》)杂志也不得不承认该书对读者的巨大的负面影响。1996年,美国《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评出韩南译本《肉蒲团》为1995年最佳图书。该书后于1999年12月由美国沃芝沃斯版本有限公司再度出版。同时,经节录的该书的录音磁带也又一次发行。而该书的节选本《Before-Midnight Scholar》(《子夜前宵的学士》)等也先后出版。韩南对李渔作品的研究将在后文归类介绍。当然,除了李渔,韩南还有其他兴趣。例如,他还是《恨海》、《海中石》的英译者和《金瓶梅》的研究者。
李渔著作被译成拉丁文的,则有剧本《奈何天》(《Ineluctabile Fatum》)、《慎鸾交》(《Cavens Maritall Conjugio》)和《风筝误》(《Perflatilis Cy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930.html
后来,大英博物馆汉文藏书部专家罗伯特·肯纳韦·道格拉斯(R.K.Douglas 1838-1913年)重新译《夺锦楼》为英文,题作《The Twins,From the Chinese of Wu Ming》,编入1883年由W·布莱克伍德父子公司在伦敦和爱丁堡同时出版的《Chinese Stories》(《中国故事》)中。不久又发表于1887年第162期的《Blackwood's Magazine》(《布莱克伍德杂志》)上。1973年,汉学家内森茅(Nathan K.Mao,取汉名茅国权)将《鹤归楼》译成英文,题作(Tower of the Returning Crance),刊登在《Renditions》(《译丛》)1979年第1辑上。《鹤归楼》对昏君宋徽宗在国家三面受敌,朝夕不保的情况下还荒淫无耻地四方选妃作了揭露和揶揄。1975年,第一部《十二楼》的英文全译本仍由内森茅译出而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Li Yu's Twelve Towers》。以后再版时,将书名简化为《Twelve Towers》。另外,第一次大战前,国籍不明的乔·格雷戈里(J·Gregory)曾用英文译出了李渔十种曲之一的《玉搔头》《The Dreamy Life》。《玉搔头》描述了不问政事,一味喜微服私行,倚花眠柳的明帝武宗与袅娜动人的妓女刘倩倩的离合悲欢,活脱脱似“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王爱德华七世风流一生的写照。另外,从德国库恩译本转译的《肉蒲团》英译本《The Prayer Mat of Flesh》(《祈者之肉垫》)则于1963年出版于纽约。
当代最重要的海外翻译李渔作品的专家是帕垂克·韩南(Patrick Hanan)。韩南本是新西兰人,青年时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写过关于李渔的论文,后在美国工作遂入籍美国,现为哈佛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兼东方文化系主任。起先他只是翻译一些短小的李渔作品汇入其他中国小说后而成集和研究评论中国小说。1990年8月,他译成英文的李渔的《无声戏》(《Silent Operas》)由仁迪腾出版社出版。他的《肉蒲团》的英译本《The Carnal Prayer Mat》也于同年在纽约的波尔兰厅书系公司出版。这是首次从汉语直接译成英文,语言生动流畅,远胜于以前从德文转译的旧本。此书后于1992年再版。1995年5月时,交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在美国激情出版社出版了布鲁斯·罗伯冲(Bruce Robertson)改叙,理查得·马丁(Richard Martin)朗读的节录全书的名为《The Carnal Prayer Mat:An Erotic Chinese Fable》(《色欲之祈席:中国的色情寓言》)的录音磁带本。录音本充满幽默,让人发噱。韩南将书中主人公未央生的名号译作Vesperus,可谓一绝。此书一出,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反响热烈。1992年7月的美国《科库斯评论》(《Kirkus Reviews》)说:“中国的社会和喜剧般情爱的精妙把魅力赋予了一位真正大师的作品。而这一作品轻易地跨过了三百多年而在今天依然鲜亮和震响。”韦尔(F.Weir)在《Today Records》(《今日记事》)1993年第4期上称:“李渔专长于挑战社会禁忌。……这些故事的特征是混合了生动活泼的智慧、传统的口头故事讲述者的下流、近代式结构的交融、讽刺和心理洞悉而创造了一个动跃的、可接近的17世纪中国人生活的画面。”但指责充斥其书的都是些“性小丑”和“胡言乱语”的则在媒体上不绝于耳。连《Playgirl》(《玩女》)杂志也不得不承认该书对读者的巨大的负面影响。1996年,美国《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评出韩南译本《肉蒲团》为1995年最佳图书。该书后于1999年12月由美国沃芝沃斯版本有限公司再度出版。同时,经节录的该书的录音磁带也又一次发行。而该书的节选本《Before-Midnight Scholar》(《子夜前宵的学士》)等也先后出版。韩南对李渔作品的研究将在后文归类介绍。当然,除了李渔,韩南还有其他兴趣。例如,他还是《恨海》、《海中石》的英译者和《金瓶梅》的研究者。
李渔著作被译成拉丁文的,则有剧本《奈何天》(《Ineluctabile Fatum》)、《慎鸾交》(《Cavens Maritall Conjugio》)和《风筝误》(《Perflatilis Cy
tharae Aberratio》)。由在清代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安杰洛·佐托利(Angelo Zottoli,取汉名晁德莅,1826-1902年)译出,并附以中文对照。《奈何天》写了一个残丑之人阙素封因有钱而屡屡猎艳,甚至让老天爷也动了心,而让他变形为美男子的荒唐故事,讥讽之意,不言而喻。佐托利译出了它的第二出。《慎鸾交》则刻画了一个满口崇尚德行,不违祖训,却又忸怩作态偷嫖青楼女的士子华秀的形象,暴露了通过华秀体现出来的“道学、风流合而为一”的封建礼教的可笑面目。佐托利译出了它的第二十出。《风筝误》则译出了第六出。皆汇编入《Cursus Litteraturae Sinicae Neomissionariis Accomodatus》(《中国文化教程》)第一卷,1879和1882年两度在上海长老会印刷所(Shanghai,Missions Catholicae)出版。随后,法国人德·比西(De Bussy)又将上述三剧的拉丁文本译成法文,分别以《Circonspection a l'egard du Lien Conjugal》(《慎鸾交》)、《L'erreur du Cerfvolant》(《风筝误》)、《Destin Ineluctable》(《奈何天》)为名于1897年在上 《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