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学评论论文 >> 正文

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


besgeschichten》(《十三层塔》)一书。该书由柏林的施泰尼格尔出版社出版,并于1956年在埃森出了另一个版本。大体上来说,上述后三楼的故事虽也奇巧突兀、妙语诙谐,但常常情节怪诞,言语轻佻油滑,思想性并不高。
  最先把李渔的《肉蒲团》译成西方文字的也正是库恩,题名为《Ein  Erotisch-moralischer  Roman  aus  der  Mins-Zeit》(《明代色欲与道义的传奇》)。1957年,德译本首次出版,1959年,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1965年在汉堡再版。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的早期译本都是从它转译而来。库恩还曾译过《今古奇观》、《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好qiú@③传》、《玉蜻蜒》等多种中国小说为德文。他不研究中国经史,不务“正业”,曾遭他的导师、著名汉学家、柏林大学教授柯特的怒斥,并把他赶出了办公室。库恩去世于1961年。前述帕垂克·韩南的更活泼通俗的英译本《肉蒲团》,在其英文本问世不久后即被转译成德文而在美国出版,为袖珍书型。库恩本遂不再重印。
  囊括李渔著作并给予扼要译介的是德国的当代汉学家黑尔默特·马丁(Helmut  Martin,取汉名马汉茂)。他于1940年3月出生于卡塞尔,曾先后在慕尼黑、贝尔格莱德、巴黎与海德堡学习汉学与斯拉夫学。1966年完成论文《Li  Yu-weng  uber  das  Theater》(《关于李笠翁的戏剧》),获海德堡大学中国文化博士学位,留校任副教授。曾立志即来中国继续深造汉学,因当时西德与中国还未建交而未成行。从1967年至1990年间,他先后到过台湾大学、京都大学、密歇根大学、东京大学、同济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从事高级研究与工作。1969年,日本尊经阁藏的汉文《无声戏》在台北古亭书屋影印出版,他在书前附了长篇论文《李笠翁与〈无声戏〉》。1970年,他主编皇皇十五册的中文的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李渔全集》,由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亦在集前写了长长的研究性序言。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使悄抵波恩与联邦德国政府举行秘密的建交谈判时,马汉茂担任了德方翻译。随后入德国亚洲研究所工作,创办了《当代中国》杂志。同时开始翻译编辑德文版的《毛泽东集》多卷集,至1983年出齐。1979年被德国鲁尔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1980年他创立了波鸿阿拉伯、中国和日本语学院并为第一任院长。1984年起专任东亚研究系主任。他对推动海外的李渔研究具有积极的影响。黑尔默特(马汉茂)于1999年因病早逝。
  李渔作品被译成俄文则是很晚的事。所知的仅有现代苏联汉学家沃斯克列先斯基据1947年亚东图书馆印行的版本翻译了《十二楼》的全部十二个故事,俄文本于1982年出版于莫斯科,题名为《失而复得的珍品——19世纪中国小说》。沃斯克列先斯基(Д.Н.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1926生,取汉名华克生),50年代、60年代、80年代三度来华进修。1963年即以关于《儒林外史》的论文在本国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长期在莫斯科大学东方语学院执教中国文学。还译过《三言》《二拍》和诸话本。近年来不断发表颇有影响的关于中国晚清文学的研究论文和专著,仅这方面的专著就已出版了20余种。
  除文学作品外,李渔在其他著作在国外也受到高度重视。其重要的文学理论、美学、营造学、饮食学综合的专著《闲情偶寄》在国外有多种分章译本。1940年,德国人艾伯哈德(W.Eberhard)将该书的《声容部》译出,以《Die  Vollkommene  Frau》(《范美女人》)为名连载于《东亚杂志》(《Ostasiatische  Zeitschrift》)第3和第4期上。1963年,又收入苏黎世出版的《Das  Chinesische  Schonheitsideal》(《中国之美》)中。艾伯哈德还将《闲情偶寄》的《饮撰部》译成《DieChinesische &

nbsp;Kuche》(《中国烹饪》),刊登于1940年的《汉学》(《Sinica》)第15期上。狄柏·斯佩色也曾将此书的一部分译成德文的《Chinesische  Geisteswelt》(《华式姿仪》),于1957年在巴登巴登出版。《芥子园画传》的不少图画与译文则先被刊载于1912年在荷兰出版的《T'oung  Pao》(《东方学的通报》)第13卷、1937年的第33卷上。1935年,《全芥子园画传》也在日本东京出版。由Mai-mai  Sze(美美施)翻译的此画传的英文版《The  Tao  of  Painting》,则于1956年在纽约出版。全书两大本,属《波林根丛书》(《Bollingen  Series》)的第49种。1967年,台湾亦出了它的影印版。巴黎的现代东方语国际学院的同德堂还刊印过李渔的《资治新书》。
  本人在国外时,听说另有零星的泰文、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的李渔作品译本。由于受语言知识的限制,未能找出(另如朝鲜文、希腊文等的有关资料,同样也付阙如)。希腊藏有一幅李渔签名的画在绢上的松鹤图。我虽然得到了其照片,但照片过淡,不能辨认出画上的题诗与署名。对法国所藏的另一幅传为李渔所作的画,我仍在试图鉴认。
  现在,李渔的著作已被收藏于世界各地几乎所有重要的图书馆中,已被许多不同民族、肤色、语言的人们所喜爱和阅读。同样,对李渔及其作品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在东洋方面,早在明治时代,@④川种郎就在所拟的《支那文学大纲》中对李渔作了专章叙论。据此大纲而完成的《支那小说戏曲小史》,1897年出版于东京的大日本图书株式会社。其姊妹书《支那文学史》第二年也在东京出版。1908年创立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的狩野直喜(1868-1947年)在京都大学文学部等处的“中国戏曲史”课程与讲座中也多次深入介绍过李渔的活动与作品。其讲稿于1917年汇成《中国戏曲史》,油印散发。1903年出版于东京的久保天随的《支那文学史》,也评及李渔。汉学泰斗青木正儿(1887-1964年)于1930年脱稿印出的《支那近世戏曲史》和1958年修订成的《中国戏曲史》也都对李渔及其作品作了研析。1950年,早稻田大学教授目加田诚在《文学研究》第39期上发表了专论《李笠翁の戏曲》。1951年,法政大学教授长泽规矩也的《支那文学概观》在东京出版。山口大学教授岩城秀夫在《东方学》杂志1954年第4期发表的《戏曲评论の研究》,其后京都大学博士前野直彬刊于《日本中国学会会报》第10卷第19期的《明清の小说》,皆评论了李渔的作品与理论。京都大学教授小川huān@⑤树1935年完成的《三国演义の毛声山批评本と李笠翁本》,被收入1957年出版的《神田博士还历记念书志学论集》。村松英的文章《小说家としての李笠翁》发表于《Geibun  Kenkyu》杂志1962年1月号(总第14-15合期)上。1968年小川huān@⑤树的《中国小说史研究》,1972年岩城秀夫的《中国戏曲演剧研究》,1975年前野直彬的《中国文学史》,先后在东京出版。三书皆论及李渔。1975年,古原宏伸为青木正儿译注的《芥子园图画传初集》作了《论〈初集〉的成立》。1976年,苏英晰的长篇论文《李渔戏曲论》收入《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别册》二辑面世。平松圭子的长文《关于李笠翁十种曲》完成于1973年而刊载于1977年印行的《大东文化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15期。阿部泰记著有《李渔の反世にっぃて精神》,1977年载于《东方学》第53辑。大冢秀高自著自印的《无声戏小说与连城璧》1977年面世。次年,他又为日本汲古书院印的《伊藤漱平教授退官纪念中国学论集》写了《十二笑与李渔》。中里见敏在1987年的《东洋学集刊》第

《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93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学评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