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阅听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贩售给广告公司,作为购买电视广告时段的佐据,厥为其中显例。
一般来讲,台湾的广告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国际化的程度远高于媒介,其市场化的程度相当高。相对于世界上许多地区,台湾的人口和面积是有限的,广告和市场的行业经过竞争,在台湾已有寡头占有或独家垄断的现象。
四、两岸阅听人调查的比较——以电视观众研究为例
以问卷为工具,采取量化分析,是了解阅听人最好的方式之一。而这又得花不少经费,于是,定期进行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其中含括多个问卷题项,做为共同的研究平台,是个相当可取的研究取径。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调查研究工作室,自1985年起每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迁调查》,以全岛为抽样范围,采取入户方式进行访问。其中1990年、1993年、1995年、1998年、2000年进行的几次调查问卷里,有较多的关于传播的题项。巧合的是,在这段期间里,大陆进行了三次《全国观众调查》。两项持续性的调查除了可以反映各地历年的变迁外,将《社会变迁调查》和《全国观众调查》做个对照,或许可以做为比较两岸阅听人研究的起点之一。
要就这两项调查进行比较,可从许多方面切入。其中显示出的若干差异,可以反映两岸在阅听人研究,至少是电视观众研究,在思考方向和执行取向上的不同。两相对照,或许能对彼此有些启发的作用。
首先,就执行调查的单位来讲。在大陆,《全国观众调查》是以中央电视台为主,联合各省级电视台共同执行。这是一项了解全国观众看电视情形的全面性的调查研究,具有较明显的实用取向。《社会变迁调查》则是由中央研究院主办,具有较强烈的研究取向,观众看电视的情形只是其中探讨的一个子题。不过,话说回来,《社会变迁调查》的主持人主导问卷设计,却从来没有就这些调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反而是较具实用取向的《全国观众调查》,每次都出版调查结果。
台湾阅听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5页)
其二,《全国观众调查》的受访者的年龄从4岁至90岁不等,《社会变迁调查》的受访者则多半是廿岁以上。此间差异的症结一如前述,《全国观众调查》即在了解观众行为,廿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是主要的观众群之一,自然要纳为访问对象。
其三,在问卷设计上,关于媒介的使用行为,在《社会变迁调查》问卷里,有问使用频率、使用时间长度、使用内容偏好、使用满意度等,对媒介使用这个概念有较为完整的探讨。大体而言,《社会变迁调查》问卷里有含有较多可供进行假设考验的题组,用以验证若干传播理论里的假设,以期对阅听人做较深层的探讨,而《全国观众调查》则主要在探究阅听人的使用行为,对电视收视现状有较为具体的描绘。
其四,在统计分析上,《全国观众调查》出版的报告里较常使用次数分布和交叉分析。以《社会变迁调查》的数据做为基础的次级资料分析里,则有多变项分析的统计方式。
五、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听人理论
阅听人研究值得重视,有其理论上和实务上的原因。就理论而言,阅听人研究做为传播研究的一环,传播研究做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环,在使用传播媒介成为一般民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的情形下,阅听人研究是了解社会现状、掌握社会脉动不可或缺的一块理论基石。就实务而言,媒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人使用,尤其在市场经济下,与阅听人相依的广告是媒介赖以生存的主要动力。探究阅听人使用媒介的情形,找出满足阅听人需求的方法,是媒介实务单位不能不重视的课题。
回顾台湾的阅听人研究发展的轨迹,在传播学术单位里,备受学术权力结构的影响,主事者的眼光见识左右了研究资源的分配,进而干预了阅听人研究的进程。尽管近年来有不少研究人员在国外受到完整的社会科学训练,回到台湾,所作的研究也多半局限在国外学术理论的复制,在贴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理发现上力有未逮,在提供传播实务界有用参考上也时现隔阂。
在传播实务单位里,阅听人研究虽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然而,过于讲究市场效益,所进行的研究尽管能相当程度地描绘出阅听人使用媒介的情形,在知其然方面有具体成果,但在知其所以然方面,则有相当的空白尚待填补。
结合学术和实务界的力量,共同致力阅听人的研究,该是个理想。不过,获致这个理想的实际步骤,恐怕非得有大魄力、大格局,否则难竟其功。
更进一步,阅听人研究探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电视又是最常被使用的媒介。电视做为一个媒介,具有丰富的文化性质。观众研究做为阅听人研究领域里重要的一部分,由此着手,应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听人研究的较好途径。
作者: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注释
[1] 见Jesen, K.B. & K.E.Rosengren (1990) Five traditions in search of the audienc 《台湾阅听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1981.html
一般来讲,台湾的广告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国际化的程度远高于媒介,其市场化的程度相当高。相对于世界上许多地区,台湾的人口和面积是有限的,广告和市场的行业经过竞争,在台湾已有寡头占有或独家垄断的现象。
四、两岸阅听人调查的比较——以电视观众研究为例
以问卷为工具,采取量化分析,是了解阅听人最好的方式之一。而这又得花不少经费,于是,定期进行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其中含括多个问卷题项,做为共同的研究平台,是个相当可取的研究取径。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调查研究工作室,自1985年起每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迁调查》,以全岛为抽样范围,采取入户方式进行访问。其中1990年、1993年、1995年、1998年、2000年进行的几次调查问卷里,有较多的关于传播的题项。巧合的是,在这段期间里,大陆进行了三次《全国观众调查》。两项持续性的调查除了可以反映各地历年的变迁外,将《社会变迁调查》和《全国观众调查》做个对照,或许可以做为比较两岸阅听人研究的起点之一。
要就这两项调查进行比较,可从许多方面切入。其中显示出的若干差异,可以反映两岸在阅听人研究,至少是电视观众研究,在思考方向和执行取向上的不同。两相对照,或许能对彼此有些启发的作用。
首先,就执行调查的单位来讲。在大陆,《全国观众调查》是以中央电视台为主,联合各省级电视台共同执行。这是一项了解全国观众看电视情形的全面性的调查研究,具有较明显的实用取向。《社会变迁调查》则是由中央研究院主办,具有较强烈的研究取向,观众看电视的情形只是其中探讨的一个子题。不过,话说回来,《社会变迁调查》的主持人主导问卷设计,却从来没有就这些调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反而是较具实用取向的《全国观众调查》,每次都出版调查结果。
台湾阅听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5页)
其二,《全国观众调查》的受访者的年龄从4岁至90岁不等,《社会变迁调查》的受访者则多半是廿岁以上。此间差异的症结一如前述,《全国观众调查》即在了解观众行为,廿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是主要的观众群之一,自然要纳为访问对象。
其三,在问卷设计上,关于媒介的使用行为,在《社会变迁调查》问卷里,有问使用频率、使用时间长度、使用内容偏好、使用满意度等,对媒介使用这个概念有较为完整的探讨。大体而言,《社会变迁调查》问卷里有含有较多可供进行假设考验的题组,用以验证若干传播理论里的假设,以期对阅听人做较深层的探讨,而《全国观众调查》则主要在探究阅听人的使用行为,对电视收视现状有较为具体的描绘。
其四,在统计分析上,《全国观众调查》出版的报告里较常使用次数分布和交叉分析。以《社会变迁调查》的数据做为基础的次级资料分析里,则有多变项分析的统计方式。
五、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听人理论
阅听人研究值得重视,有其理论上和实务上的原因。就理论而言,阅听人研究做为传播研究的一环,传播研究做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环,在使用传播媒介成为一般民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的情形下,阅听人研究是了解社会现状、掌握社会脉动不可或缺的一块理论基石。就实务而言,媒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人使用,尤其在市场经济下,与阅听人相依的广告是媒介赖以生存的主要动力。探究阅听人使用媒介的情形,找出满足阅听人需求的方法,是媒介实务单位不能不重视的课题。
回顾台湾的阅听人研究发展的轨迹,在传播学术单位里,备受学术权力结构的影响,主事者的眼光见识左右了研究资源的分配,进而干预了阅听人研究的进程。尽管近年来有不少研究人员在国外受到完整的社会科学训练,回到台湾,所作的研究也多半局限在国外学术理论的复制,在贴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理发现上力有未逮,在提供传播实务界有用参考上也时现隔阂。
在传播实务单位里,阅听人研究虽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然而,过于讲究市场效益,所进行的研究尽管能相当程度地描绘出阅听人使用媒介的情形,在知其然方面有具体成果,但在知其所以然方面,则有相当的空白尚待填补。
结合学术和实务界的力量,共同致力阅听人的研究,该是个理想。不过,获致这个理想的实际步骤,恐怕非得有大魄力、大格局,否则难竟其功。
更进一步,阅听人研究探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电视又是最常被使用的媒介。电视做为一个媒介,具有丰富的文化性质。观众研究做为阅听人研究领域里重要的一部分,由此着手,应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听人研究的较好途径。
作者: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注释
[1] 见Jesen, K.B. & K.E.Rosengren (1990) Five traditions in search of the audienc 《台湾阅听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