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美国国会:美国媒体与政治的互动
差异。目前,中国内地所有的电视、报纸、广播都归国有。中国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被强化。媒体的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受众很想了解政府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政府的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报道,C-SPAN对我们可以有很多启发。第一, C-SPAN对于国会的报道呈现出全景化、日常化的特点,记录下议员们的一言一行,中国媒体对人大的报道集中于一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局限于会议报道,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及人大代表平时的工作态度表现很少触及,如果能够加强平时的报道力度,则人大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形象会更具体。第二,C-SPAN的报道注重深度和广度,对一项议案不仅报道议员们的辩论,而且还请专家来点评,分析利弊,而中国媒体对于人大的报道,过于平面化,对于人大代表的提案,因为都集中在一年一度的人代会上,所以都是泛泛而谈,不可能对每一项提案都做详细报道,如果在加强平时报道力度的同时,能够注重深度,拉长时间的跨度,多一些跟踪报道,那么我国的立法工作将更立体化。第三, C-SPAN的报道很注重受众的参与,它的CALL-IN节目成了观众与嘉宾之间交换意见,讨论时事的论坛。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媒体也逐渐加强了“意见论坛”这一功能,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对话”栏目。但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真正涉及国家重大政治问题的很少。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栏目有点类似C-SPAN的CALL-IN节目,市民可以打电话进直播间与电台请来的嘉宾就市民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媒体对于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开放程度也会越来越大。
[1] 第20页,《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李良荣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 第21页——第22页,同1
[3] 第37页,同1
[4] 第667页,
,Winter 1998
[5] 第88页, edited by Gerald Benjamin,1982
[6] 第233页, by Pamela J.Shoemaker,Martin Eichholz,Eunyi Iim,and Brenda Wrigley , Summer 2001
[7] 《美国大众传媒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王永亮 www.zijin.net
[8] C-SPAN的创始人是布赖恩•拉姆(Brian P. Lamb),1963年毕业于普度大学,1964年他加入了海军,在海军服役的两年期间,他去过17个国家,退役后定居华盛顿,在约翰逊执政期间,在国会和国防部坐过和报界联络的工作。1977年,当拉姆还是商业杂志《有线视点》的华盛顿办事处主管时,他对一群有线电视行业的行政人员提到自己想成立一家非牟利的电视台来转播国会的开会情况。两个有线电视台负责人答应拿出二万五千美元。这样,不出两年时间,C-SPAN就成立了,见《不受声段的羁绊》托马斯•迈耶 《交流》 1993年1月
[9] 1986年,C-SPAN成立了二台(C-SPAN2)专门播放美国参议院的辩论。除了直播议员们的唇枪舌战外,C-SPAN2还制作当前形势热点话题节目,每周五晚上,观众还能通过C-SPAN2金融证券的行情以及阅读节目,周日早上8点开始则是48小时的非小说类书籍的阅读节目。
[10] 随着C-SPAN节目数量和质量、种类的提高,目前的节目界限已经不是那么明显。
[11] 《不受声段的羁绊》托马斯•迈耶 《交流》 1993年1月
[12] 同11
[13] C-SPAN对每两年一次的国会选举的报道,可谓是用尽18般武艺。每逢国会选举年,C-SPAN出动了大部分采编人员对竞选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如议员的竞选演说,全国各个选区选情的分析,选民访谈,选举结果通报,使观众不出家门而国会选举尽收眼底。
[14] www.cspan.org
《镜头中的美国国会:美国媒体与政治的互动(第8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024.html
[1] 第20页,《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李良荣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 第21页——第22页,同1
[3] 第37页,同1
[4] 第667页,
,Winter 1998
[5] 第88页, edited by Gerald Benjamin,1982
[6] 第233页,
[7] 《美国大众传媒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王永亮 www.zijin.net
[8] C-SPAN的创始人是布赖恩•拉姆(Brian P. Lamb),1963年毕业于普度大学,1964年他加入了海军,在海军服役的两年期间,他去过17个国家,退役后定居华盛顿,在约翰逊执政期间,在国会和国防部坐过和报界联络的工作。1977年,当拉姆还是商业杂志《有线视点》的华盛顿办事处主管时,他对一群有线电视行业的行政人员提到自己想成立一家非牟利的电视台来转播国会的开会情况。两个有线电视台负责人答应拿出二万五千美元。这样,不出两年时间,C-SPAN就成立了,见《不受声段的羁绊》托马斯•迈耶 《交流》 1993年1月
[9] 1986年,C-SPAN成立了二台(C-SPAN2)专门播放美国参议院的辩论。除了直播议员们的唇枪舌战外,C-SPAN2还制作当前形势热点话题节目,每周五晚上,观众还能通过C-SPAN2金融证券的行情以及阅读节目,周日早上8点开始则是48小时的非小说类书籍的阅读节目。
[10] 随着C-SPAN节目数量和质量、种类的提高,目前的节目界限已经不是那么明显。
[11] 《不受声段的羁绊》托马斯•迈耶 《交流》 1993年1月
[12] 同11
[13] C-SPAN对每两年一次的国会选举的报道,可谓是用尽18般武艺。每逢国会选举年,C-SPAN出动了大部分采编人员对竞选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如议员的竞选演说,全国各个选区选情的分析,选民访谈,选举结果通报,使观众不出家门而国会选举尽收眼底。
[14] www.cspan.org
《镜头中的美国国会:美国媒体与政治的互动(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