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
的信息,同时也便于编辑部表述观点和态度,加深受众印象。例如:
(引题)不久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就见义勇为立法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主题)立法:为见义勇为者撑腰
2000年1月5日《人民法院报》
其优势之二是长题短文、厚题薄文与大中型稿件互相配合,交相辉映,使版面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受众喜闻乐见自然好,可是这种标题又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弱点,即标题一长往往容易与导语重复,如某报发布一条仅50多字的消息,标题中有十几个字与导语34个字中的十几个字表述基本一样。本来长标题应含有丰富的信息量,若消息内容不多,导语又与标题重复,窃以为倒不如把短消息浓缩成标题新闻,以免起负作用。因为长题短文、厚题薄文不光是个多彩的形式,它必须要为内容服务,否则将失去它存在的根本意义。不妨,我们再看一条标题:1997年9月12日《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保安反车扒队被市政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全文仅230字,标题却用双行主题,一行副题。该标题若只用双行主题“三汽反扒队 扒手怕三分”也能说明新闻事实,也能表示报纸的立场和态度,可是受众读后未必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副题“市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后,分量大大加重,3行标题鲜明地表现了当今的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以及报纸的鲜明态度。这条标题厚,是内容的需要,它有力地表达了新闻的主题,理该厚,也必然加深受众的印象。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第3页)
六、 力求“轰动效应”
各媒体为“抢”受众,在标题制作上制造“轰动效应”,或言人所未言,或出人意料,让人震惊,引人注意。如:
人情猛于虎
1996年12月18日黑龙江电视台
巨额粮款化为水
1996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
(引题)在无边无际的蓝天碧海之间,有一艘蜚声海内外的远洋调查船——中国“试验3号”
(主题)在怒涛中测天量海
199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这几条标题不论是歌颂赞美的,还是针砭时弊的,都是主意高、气势大,写神又写意,把夸张、比喻等艺术技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出人意料又精彩动人。如:电视专题《人情猛于虎》用“人情”喻“虎”,且胜过“虎”,标题高度概括“人情风”这一社会问题发展到何等严重程度,已经直接威胁到农民们的生存与命运;农民交了订购粮,可是“巨额粮款”却“化为水”,农民得到的是一摞摞“白条”,电视述评的标题形象地描绘了新闻事件的严重性,振聋发聩、触目惊心:农民怎么活?!用“在怒涛中测天量海“来形容中国“试验3号”考察船全体船员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标题更生动活泼,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集中,使广大受众过目难忘,或欲罢不能,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感染力。而且它们在创新时都遵循一条原则:题文一致。
七、 追求“视觉形象”
展示视觉形象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不仅大大地提高可读性和必读性,更是当前文字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最有效武器。标题的视觉形象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全方位地展开。
例如:
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
1996年10月1日深圳电视台
(提要)他潜心于南极淡水生态系研究。连续在野外采样,他磨破了脚, 拄着拐杖,每天照样步行七八个小时, 患了“黑色素恶性肿瘤”。他是——
(主题)两赴南极的杰出科学家李植生
1998年8月11日《光明日报》
这2条标题构思新颖、形神兼备、视野开阔,从思想上和艺术上深深地打动着受众。标题中确立视觉形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新闻工作者心智高低的一场竞争,它要求记者不仅要把握好客观事实,更要从主观上深挖主题。这2条标题在开掘主题的深度上都狠下了功夫,都抓住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感人的新闻事实塑造标题的视觉艺术形象。如:例1抓住深圳中英街百年未有的新景观——两旁店铺第一次同时挂起五星红旗,深刻地表现了香港同胞热爱祖国盼回归的主旨;例2则抓住了李植生在南极顽强地与病魔拼搏,献身科学的最感人的事实,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战士的形象——我们似乎看到了身患恶性肿瘤,还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在南极艰难采样的杰出科学家李植生。上述二例中塑造的视觉形象鲜明、突出,“色、香、声、味俱全”,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形成了强烈的第一视觉冲击波,引人入胜。
注释:
①引自《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的“序”
②引自胡乔木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作者单位:广州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第3页)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186.html
(引题)不久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就见义勇为立法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主题)立法:为见义勇为者撑腰
2000年1月5日《人民法院报》
其优势之二是长题短文、厚题薄文与大中型稿件互相配合,交相辉映,使版面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受众喜闻乐见自然好,可是这种标题又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弱点,即标题一长往往容易与导语重复,如某报发布一条仅50多字的消息,标题中有十几个字与导语34个字中的十几个字表述基本一样。本来长标题应含有丰富的信息量,若消息内容不多,导语又与标题重复,窃以为倒不如把短消息浓缩成标题新闻,以免起负作用。因为长题短文、厚题薄文不光是个多彩的形式,它必须要为内容服务,否则将失去它存在的根本意义。不妨,我们再看一条标题:1997年9月12日《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保安反车扒队被市政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全文仅230字,标题却用双行主题,一行副题。该标题若只用双行主题“三汽反扒队 扒手怕三分”也能说明新闻事实,也能表示报纸的立场和态度,可是受众读后未必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副题“市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后,分量大大加重,3行标题鲜明地表现了当今的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以及报纸的鲜明态度。这条标题厚,是内容的需要,它有力地表达了新闻的主题,理该厚,也必然加深受众的印象。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第3页)
六、 力求“轰动效应”
各媒体为“抢”受众,在标题制作上制造“轰动效应”,或言人所未言,或出人意料,让人震惊,引人注意。如:
人情猛于虎
1996年12月18日黑龙江电视台
巨额粮款化为水
1996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
(引题)在无边无际的蓝天碧海之间,有一艘蜚声海内外的远洋调查船——中国“试验3号”
(主题)在怒涛中测天量海
199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这几条标题不论是歌颂赞美的,还是针砭时弊的,都是主意高、气势大,写神又写意,把夸张、比喻等艺术技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出人意料又精彩动人。如:电视专题《人情猛于虎》用“人情”喻“虎”,且胜过“虎”,标题高度概括“人情风”这一社会问题发展到何等严重程度,已经直接威胁到农民们的生存与命运;农民交了订购粮,可是“巨额粮款”却“化为水”,农民得到的是一摞摞“白条”,电视述评的标题形象地描绘了新闻事件的严重性,振聋发聩、触目惊心:农民怎么活?!用“在怒涛中测天量海“来形容中国“试验3号”考察船全体船员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标题更生动活泼,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集中,使广大受众过目难忘,或欲罢不能,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感染力。而且它们在创新时都遵循一条原则:题文一致。
七、 追求“视觉形象”
展示视觉形象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不仅大大地提高可读性和必读性,更是当前文字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最有效武器。标题的视觉形象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全方位地展开。
例如:
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
1996年10月1日深圳电视台
(提要)他潜心于南极淡水生态系研究。连续在野外采样,他磨破了脚, 拄着拐杖,每天照样步行七八个小时, 患了“黑色素恶性肿瘤”。他是——
(主题)两赴南极的杰出科学家李植生
1998年8月11日《光明日报》
这2条标题构思新颖、形神兼备、视野开阔,从思想上和艺术上深深地打动着受众。标题中确立视觉形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新闻工作者心智高低的一场竞争,它要求记者不仅要把握好客观事实,更要从主观上深挖主题。这2条标题在开掘主题的深度上都狠下了功夫,都抓住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感人的新闻事实塑造标题的视觉艺术形象。如:例1抓住深圳中英街百年未有的新景观——两旁店铺第一次同时挂起五星红旗,深刻地表现了香港同胞热爱祖国盼回归的主旨;例2则抓住了李植生在南极顽强地与病魔拼搏,献身科学的最感人的事实,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战士的形象——我们似乎看到了身患恶性肿瘤,还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在南极艰难采样的杰出科学家李植生。上述二例中塑造的视觉形象鲜明、突出,“色、香、声、味俱全”,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形成了强烈的第一视觉冲击波,引人入胜。
注释:
①引自《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的“序”
②引自胡乔木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作者单位:广州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第3页)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