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


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对于世界通史的研究水准,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或者说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
其一、研究视野偏狭,不利于了解世界新闻历史发展的全貌。在中外分治的基本格局之下,新闻历史研究总体上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对象国家之外,其它国家的新闻历史是不在研究者关注的范围之内的。这样,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研究者对于若干主要国家,或自己感兴趣的若干地区的新闻史可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至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则付之阙如。这一点可以从眼下看到的大量新闻历史著作中得到证实。事实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比目前的一些新闻历史著作所展现的要大得多,要丰富得多。仅仅掌握几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情况,远远谈不上对整个世界的了解。在现代传播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趋紧密的情况下,过去被人们看成是广袤无边、遥不可及的地球,变成了可以瞬间共享信息资源的全球村庄。世界已不再是几个国家、几个地区松散的聚合,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要全面地认识、把握当今的新闻传播,就必须深入地了解世界新闻传播历史的全貌。
其二、相对封闭的历史体系,难以解释各个不同国家的新闻历史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由于中外分治,许多新闻史研究者习惯于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新闻传播看成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满足于对它作纵向的、线性的描述。而不是或很少把它放在世界新闻传播的宏观背景之中,从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横向联系中,考察各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及经济文化水平,除了取决于其自身的生产及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外,还取决于这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交往程度。因此,历史学家在关注历史的纵向发展时,还必须注意历史的横向发展。所谓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个地区的相互封闭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参见吴于廑著:《世界历史——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作》,《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第62—63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所以,历史学者要想揭示一个国家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在追述其历史轨迹的同时还必须从空间上作横向的考察。这一原理对于新闻历史同样也是适用的。如果孤立地研究国家、地区的历史,就无法揭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新闻传播在世界历史宏观背景中的空间关系,从而难以全面地解释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第3页)  
其三、难以把握对象国家在世界新闻历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每个国家、地区因其对世界文明进化贡献之大小,而占有不同的位置。这种贡献或地位,不仅是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而言的,而且还必须从世界全局出发进行综合的权衡。因此,要把握各个国家新闻传播在世界新闻通史中的具体方位,中外分治的新闻史研究是无能为力的。
其四、专注特殊,不利于把握世界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由于研究者以各个国家、地区为基本的研究单位,以理清该国家、地区新闻演变的历史脉络为主旨,便利于了解、把握决定其新闻传播产生、发展、演变的内在的特殊规律。但是任何国家、地区都不可能独立于统一的世界体系之外,而只能作为世界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于世界大家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及政治经济制度千差万别,从而决定了其新闻传播多种多样的复杂结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是存在着彼此相同的共性、普遍性或者说是普遍规律。这种普遍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各个国家、地区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著:《论我国革命》,《列宁选集》(中文版)第4卷,第690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而中外分治的格局,却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认识普遍规律的困难。认识各个国家的特殊性,固然是把握世界普遍规律的重要条件;而只有认识了普遍规律,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各个国家的特殊性。

其五、就新闻论新闻,忽略了新闻传播所置身的社会背景。当研究者以国家、地区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时,更多地将精力集中于新闻传播本身的历史演变过程。至于上演新闻传播活剧的舞台——社会历史背景,则在较大的程度上被忽略了。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历史研究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揭示历史是怎样的,而且还应该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单纯地从新闻传播本身来探讨,是无法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的。只有将新闻传播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把新闻传播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局部与整体、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上,才能从在根本上解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一重大问题。
可见,新闻历史研究中外分治的基本格局,作为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既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它适应了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273.html

  • 上一篇范文: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
  • 下一篇范文: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