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
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梳清各个国家新闻历史演变的脉络,有利于把握各个国家新闻传播发展的特殊规律,同时还有利于推进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但是,这一格局也存在着上述诸多的缺陷。要克服这些缺陷,只有期待一种能够涵盖中外,以整个世界新闻传播全局为对象的世界新闻通史体系的出现。
二、时代呼唤建立世界新闻通史体系
如前所述,建立世界新闻通史体系乃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新闻学术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新闻史学研究适应着“地球村庄”形成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新闻学术迅速发展,历史科学更加成熟,新闻事业日趋全球化的情况下,世界新闻史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一种必要,而且还成为可能。
建立世界新闻史的基本条件及尝试
首先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及世界一体化逐步加强的趋势。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2卷第11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原始时代的人类彼此隔绝,互相封闭。随着历史的进步,“各个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第5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也就是说,人类历史由原始的彼此闭塞的人群的历史演变为世界历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正如苏联《世界通史》一书导言中所说的,“世界史不但是人类发展的一般合乎规律的过程,而且还是这个过程的结果。”(转引自吴于廑著:《世界史学科前景杂说》,《吴于廑学术著作自选集》第45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人们一般认为,这一过程开始于地理大发现,至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时,出现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世界历史即告形成。到十九世纪末乃至二十世纪,随着经济的集中化,跨国垄断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传播技术迅速进步,世界各大洲、各地区的联系空前紧密,全球的政治、经济空间日趋缩小,整个世界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地得到强化。这一进程自然会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得到反映。研究者们开始以全球的眼光、宏观的思维,以全人类及其共同的生活空间——地球——为研究对象。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世界通史研究的繁荣。此间出版了不少优秀的代表作。如英国学者赫·乔·韦尔斯著的《世界史纲》,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剑桥三史”,即《剑桥上古史》、《剑桥中古史》和《剑桥近代史》,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多卷本《世界通史》,还有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等等。这些通史著作,以其宏观的研究视野和对于人类历史全局的精确把握,不仅把历史学的研究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在方法论和基本史料方面,为世界新闻通史体系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第4页)
其次,新闻史研究成果的积累,为世界新闻通史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如前所述,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新闻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的地域范围来看,仍然受到中外分治格局的影响,基本上停留在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门史研究阶段。国别史、地区史、专门史,固然不等于世界史,但是世界史必须建立在国别史、地区史、专门史的基础之上。世界是由各个不同的国家、地区组成的,而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新闻传播也包含了诸多性质不同、功能各异的新闻媒介。如果我们对于每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各种不同的新闻媒介的历史演变缺乏基本的了解,缺乏必要的资料积累,世界新闻通史研究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即使勉强建立世界新闻史的框架,充其量那也只能是一个空壳,而不会有任何实在的内容。事实说明,新闻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门史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世界新闻通史体系的基础业已奠定。现在的任务,只是从宏观的全局出发,对这些成果进行有机的整合。
再次,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及与国外新闻学术界的交流,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还开辟了新的资料来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一方面直接地受制于认识对象,另方面还要受到其自身地位及其置身的环境的制约。一个人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不闻世事,我们很难设想他有一个完整、正确的世界观。而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人们自由地认识世界提供了政治保障。至于与国外学术界同行的学术交流,包括人员往来、参观考察、学术会议、资料交换及留学生的派遣等,更是为收集研究资料,吸收、借鉴国外同行的成果,开辟了直接的渠道。
开展世界新闻通史研究既然是现实的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273.html
二、时代呼唤建立世界新闻通史体系
如前所述,建立世界新闻通史体系乃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新闻学术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新闻史学研究适应着“地球村庄”形成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新闻学术迅速发展,历史科学更加成熟,新闻事业日趋全球化的情况下,世界新闻史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一种必要,而且还成为可能。
建立世界新闻史的基本条件及尝试
首先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及世界一体化逐步加强的趋势。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2卷第11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原始时代的人类彼此隔绝,互相封闭。随着历史的进步,“各个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第5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也就是说,人类历史由原始的彼此闭塞的人群的历史演变为世界历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正如苏联《世界通史》一书导言中所说的,“世界史不但是人类发展的一般合乎规律的过程,而且还是这个过程的结果。”(转引自吴于廑著:《世界史学科前景杂说》,《吴于廑学术著作自选集》第45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人们一般认为,这一过程开始于地理大发现,至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时,出现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世界历史即告形成。到十九世纪末乃至二十世纪,随着经济的集中化,跨国垄断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传播技术迅速进步,世界各大洲、各地区的联系空前紧密,全球的政治、经济空间日趋缩小,整个世界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地得到强化。这一进程自然会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得到反映。研究者们开始以全球的眼光、宏观的思维,以全人类及其共同的生活空间——地球——为研究对象。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世界通史研究的繁荣。此间出版了不少优秀的代表作。如英国学者赫·乔·韦尔斯著的《世界史纲》,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剑桥三史”,即《剑桥上古史》、《剑桥中古史》和《剑桥近代史》,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多卷本《世界通史》,还有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等等。这些通史著作,以其宏观的研究视野和对于人类历史全局的精确把握,不仅把历史学的研究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在方法论和基本史料方面,为世界新闻通史体系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第4页)
其次,新闻史研究成果的积累,为世界新闻通史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如前所述,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新闻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的地域范围来看,仍然受到中外分治格局的影响,基本上停留在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门史研究阶段。国别史、地区史、专门史,固然不等于世界史,但是世界史必须建立在国别史、地区史、专门史的基础之上。世界是由各个不同的国家、地区组成的,而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新闻传播也包含了诸多性质不同、功能各异的新闻媒介。如果我们对于每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各种不同的新闻媒介的历史演变缺乏基本的了解,缺乏必要的资料积累,世界新闻通史研究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即使勉强建立世界新闻史的框架,充其量那也只能是一个空壳,而不会有任何实在的内容。事实说明,新闻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门史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世界新闻通史体系的基础业已奠定。现在的任务,只是从宏观的全局出发,对这些成果进行有机的整合。
再次,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及与国外新闻学术界的交流,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还开辟了新的资料来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一方面直接地受制于认识对象,另方面还要受到其自身地位及其置身的环境的制约。一个人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不闻世事,我们很难设想他有一个完整、正确的世界观。而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人们自由地认识世界提供了政治保障。至于与国外学术界同行的学术交流,包括人员往来、参观考察、学术会议、资料交换及留学生的派遣等,更是为收集研究资料,吸收、借鉴国外同行的成果,开辟了直接的渠道。
开展世界新闻通史研究既然是现实的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