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电视生存
嬗变交递却给媒介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工作环境、生存状态带来意味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今的媒介人来说,掌握电脑及网络技巧已是基本素质要求,利用网络寻找选题、了解新闻背景以及为工作提供诸多方便也是寻常之事,甚至应运而生了一门“电脑辅助新闻学”。在国内,《人民日报》设置了专门从事网络报道的部分和人员,在澳门回归时还尝试了首次网络现场报道;北京九家媒体联合推出“千龙网”,拥有一批具备网络报道资格的专门人员。在国外,英国报业联合会新媒体公司甚至创造出电子“新闻女郎”安娜诺娃在网上代替真人播报新闻,在一套运行速度极高的电脑系统的支持下,“她”为全球网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新闻报道。对电视人而言,虽然可能因电视与网络的近似性而在业务更新上有近水楼台之便,但也决不可盲目乐观。网络的勃兴宣告了多媒体、大媒体时代的到来,任何固步不前的机构或个人将会成为产业升级的成本和兼并收购的对象。此外,由于网络已经并仍将继续展现出空前多样的传播潜能,它的可变性、不确定性对机构和个人的持续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其一,媒介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融合使传播呈现出立体的多生态,重要的信息将同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中。这一方面要求电视人以更专业的精神提供更专业的电视内容产品,也要求电视人主动积累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媒体人才。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更多的精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二,网络的开放性、多元化传播是一柄双刃剑。由于伪信息、垃圾信息等的杂陈泛滥,作为信息采集及传播者,必须在发现和快速报道信息时更加注重甄别信息的真伪、确定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核定信息的来源。基于传统社会责任论的新的网络传播规范和职业道德亟待建立,这一职业也需更具经验、专业化程度更高同时更具责任感的人担当,他们必须是“海量”信息的可信度鉴别专家以及信息的分析家和评论家。
美国传播学者斯蒂芬·布雷德利和理查德·诺兰在哈佛商学院信息革命研讨会上提出,在多媒体和无边界的网络时代,公司利用新的技术以新的方式获取经济价值,从传统的“制造与销售”战略转向响应更快的“感测与响应”战略,即“以电子方式与消费者联系以感觉他们的需求,然后使用网络时代技术开发新的能力以实时响应这些需求”。对于明天的电视和电视人来说,这种“感测与响应”的战略同样值得借鉴和创用。只有利用新的技术不断与受众联系以了解他们的收视心理和服务需求,才可能不断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拓展媒体生存空间。
网络时代的电视生存(第4页) 《网络时代的电视生存(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288.html
美国传播学者斯蒂芬·布雷德利和理查德·诺兰在哈佛商学院信息革命研讨会上提出,在多媒体和无边界的网络时代,公司利用新的技术以新的方式获取经济价值,从传统的“制造与销售”战略转向响应更快的“感测与响应”战略,即“以电子方式与消费者联系以感觉他们的需求,然后使用网络时代技术开发新的能力以实时响应这些需求”。对于明天的电视和电视人来说,这种“感测与响应”的战略同样值得借鉴和创用。只有利用新的技术不断与受众联系以了解他们的收视心理和服务需求,才可能不断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拓展媒体生存空间。
网络时代的电视生存(第4页) 《网络时代的电视生存(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