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与初期抗战
至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止,经工矿调整处协助而由武汉迁出的厂矿共304家(包括路过武汉及由武汉起运的厂矿),物资51182吨,技工万余人 。
在众多民营工厂内迁的同时,直属国民政府军委会兵工、军需厂及国营厂矿也先后向内地迁移,到1940年底,整个工厂内迁工作基本结束,经工矿调整处协助内迁的工厂共448家,机器材料70991吨,技工12164人 。另外,自动迁移的工厂还有100余家,总计内迁工厂达600余家 。内迁工厂虽然只占沿海工厂的极少数,但大多为民族工业的佼佼者,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高,直接或间接有助于国防军事建设,不仅为持久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实力,而且为国家保存了一批近代工业的精华,奠定了大后方工业发展的基础。
在工厂内迁的同时,战区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内迁。抗战爆发之前,国统区共有国立、私立等高校108所,其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大都市。抗战爆发后,大部分遭战火破坏。在高等教育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沿海各高校内迁,并于1938年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高校的迁建工作。从1937年至1939年,中国东部战区各高校除少数迁入租界外,大部分都迁往西南、西北等地,而最后集中于四川的计有48所。高校内迁,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重要的一幕,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华,促进了大后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人才。
上述沿海沿江工厂、高校的内迁,是国民党在初期抗战中对日本进行了比较积极努力的抵抗,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迟滞了日军西进时间的局面下进行的。假如没有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日军就有可能按其预定计划长驱直入,由华北直插中原,南克武汉,西破潼关,切断陇海路,扼守江汉要塞,工业设备和高等院校就无法内迁,建立大后方抗战基地的设想就必然落空,持久战就难以实现。
(三)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南京国民政府能够组织、领导中国人民起来抗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南京国民政府不负众望,“八·一三”事变爆发的第二天,首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紧接着,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自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一方面指挥军队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方面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承认其合法地位,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这些举措,对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是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打了许多硬仗。如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简直是以“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死亡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由于中国军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使日军遭到自“日俄战争以后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民族精神,鼓舞了中国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对形成强大的、一致抗日的高潮和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战役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激于民族的义愤和强烈的爱国心,与日军顽强拼搏,涌现出众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下层官佐,而且有高级将领。这些众多为国牺牲的将士,以自己的鲜血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也唤起了国际的同情和援助。
注:①[日]古屋奎二主笔、《蒋介石秘录》翻译组译:《蒋介石秘录》(3)第27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②傅斯年:《日寇与平津》,《独立评论》第13号。③陶菊隐:《蒋百里传》第136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④李宗仁:《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焦土抗战的理论与实践》,第11页。⑤ 蒋纬国:《抗日御侮》(3),第101页、105页、111页,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版。⑥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1),第1073页,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⑦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中),第74—7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⑧ [日]古屋奎二主笔、《蒋介石秘录》翻译组译:《蒋介石秘录》(4),第96页、3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⑨ 秦孝仪主编:《蒋总统集》(2),第2081页、2324页,台湾中华学术院1974年版。⑩《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107页,台湾文星书店1962年版。 彭明、张同新:《民国史二十讲》,第40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蒋纬国:《中日战争之战略分析》,《中华民国史讨论集》(4),台北1985年版。 《中央日报》,1937年11月20日。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第399页、402页,台湾综合月刊社1979年版。 时事问题研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384.html
在众多民营工厂内迁的同时,直属国民政府军委会兵工、军需厂及国营厂矿也先后向内地迁移,到1940年底,整个工厂内迁工作基本结束,经工矿调整处协助内迁的工厂共448家,机器材料70991吨,技工12164人 。另外,自动迁移的工厂还有100余家,总计内迁工厂达600余家 。内迁工厂虽然只占沿海工厂的极少数,但大多为民族工业的佼佼者,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高,直接或间接有助于国防军事建设,不仅为持久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实力,而且为国家保存了一批近代工业的精华,奠定了大后方工业发展的基础。
在工厂内迁的同时,战区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内迁。抗战爆发之前,国统区共有国立、私立等高校108所,其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大都市。抗战爆发后,大部分遭战火破坏。在高等教育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沿海各高校内迁,并于1938年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高校的迁建工作。从1937年至1939年,中国东部战区各高校除少数迁入租界外,大部分都迁往西南、西北等地,而最后集中于四川的计有48所。高校内迁,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重要的一幕,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华,促进了大后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人才。
上述沿海沿江工厂、高校的内迁,是国民党在初期抗战中对日本进行了比较积极努力的抵抗,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迟滞了日军西进时间的局面下进行的。假如没有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日军就有可能按其预定计划长驱直入,由华北直插中原,南克武汉,西破潼关,切断陇海路,扼守江汉要塞,工业设备和高等院校就无法内迁,建立大后方抗战基地的设想就必然落空,持久战就难以实现。
(三)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南京国民政府能够组织、领导中国人民起来抗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南京国民政府不负众望,“八·一三”事变爆发的第二天,首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紧接着,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自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一方面指挥军队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方面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承认其合法地位,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这些举措,对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是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打了许多硬仗。如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简直是以“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死亡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由于中国军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使日军遭到自“日俄战争以后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民族精神,鼓舞了中国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对形成强大的、一致抗日的高潮和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战役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激于民族的义愤和强烈的爱国心,与日军顽强拼搏,涌现出众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下层官佐,而且有高级将领。这些众多为国牺牲的将士,以自己的鲜血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也唤起了国际的同情和援助。
注:①[日]古屋奎二主笔、《蒋介石秘录》翻译组译:《蒋介石秘录》(3)第27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②傅斯年:《日寇与平津》,《独立评论》第13号。③陶菊隐:《蒋百里传》第136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④李宗仁:《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焦土抗战的理论与实践》,第11页。⑤ 蒋纬国:《抗日御侮》(3),第101页、105页、111页,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版。⑥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1),第1073页,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⑦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中),第74—7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⑧ [日]古屋奎二主笔、《蒋介石秘录》翻译组译:《蒋介石秘录》(4),第96页、3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⑨ 秦孝仪主编:《蒋总统集》(2),第2081页、2324页,台湾中华学术院1974年版。⑩《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107页,台湾文星书店1962年版。 彭明、张同新:《民国史二十讲》,第40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蒋纬国:《中日战争之战略分析》,《中华民国史讨论集》(4),台北1985年版。 《中央日报》,1937年11月20日。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第399页、402页,台湾综合月刊社1979年版。 时事问题研
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军事》,第30页、4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日]防卫厅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第86页,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 国民政府军令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李松林等编:《中国国民党大事记》,第285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74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日]井本熊男:《作战日志中的中国事变》,第220页、220页、152页,日文版。 《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卷第11期。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卷,第98页、98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华侨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国民党经济部统计处1943年5月编印:《后方工业概况统计》第1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林继庸:《民营厂矿内迁纪略》第14页、50页,重庆新新出版社1942年版。 《厂矿迁建统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朱斯煌:《民国经济史》,第257页,银行学会编印,1948年版。 《李宗仁回忆录》,第69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作者:袁素莲,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山东省曲阜市 273165)(责任编辑:杨春梅)521
《南京国民政府与初期抗战(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