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世纪之交,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东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的重要观点和方针政策,并紧紧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次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既适时地指导着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将之推向新的境界。
一、“两个大局”战略指导思想的深化
1978年后我国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其核心就是邓小平在80年代逐步形成的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大局,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比如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373~374页。)。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由此带动中国进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行列。然而,90年代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趋势也愈显凸现。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中部不及东部的1/2,西部不及东部的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东部是中部的2.1倍、西部的2.7倍。面对日渐扩大的地区差距问题,党中央认真研究了东西部发展关系,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这一战略思想。
首先,深刻阐述了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实质及其辩证关系。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个大局”的着力点是让条件较好的地区先富起来,以便示范、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第二个大局”的着力点是要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两者包含着部分先富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辩证统一关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要在一个时期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是不现实的,必然会有的先富起来,有的后富”(注: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讲话,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基于这种分析,江泽民指出邓小平这个战略设想的实质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注: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讲话,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两个大局”思想还贯穿着合理差距与缩小差距的辩证统一。由于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别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部分先富政策的实施必然会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这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和一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大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因此,这种差距是发展中的差距,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是“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东部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注: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1997年1月6日《人民日报》。)。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东部和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振兴”(注: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1997年1月6日《人民日报》。),最终会影响到全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对此,江泽民又指出:“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注: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10月9日《人民日报》。),这也是“两个大局”思想的本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这里所说的采取“有效措施”,并不是回到过去平均主义和共同贫穷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要坚持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东西差距。同时,由于“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解决地区差距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江泽民强调:“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注: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其次,首次使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范畴,精辟地概括了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在强调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同时,也注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正如江泽民所说:“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进行过深刻的考虑。”他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就是要求“在发展战略布局上,必须有全盘的构想”(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讲话,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依据邓小平区域经济不平衡协调发展思想和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90年代初党中央从制定“八五”计划起,开始酝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和指导原则:一是要充分发挥各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1990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把全国经济的统一性和地区经济的特点结合起来”,“把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结合起来”,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党的十四大进而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的指导思想。二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是过去地区间低水平的平均发展和同步发展,而是既继续充分利用东部发达地区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又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各区域都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构筑起以“协调发展”取代“平衡发展”的新型区际关系,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而协调发展正是不同区域经济在时序有先有后、程度有高有低的非均衡发展中实现的。三是指出东西部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忽略哪一部分都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1995年底江泽民视察陕甘两省时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没有西部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成功。因此,只有坚持东西部协调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样,党中央就把邓小平关于不平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思想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精辟科学地概括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新概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战略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西部关
二、“第二个大局”内涵的新发展
邓小平在着重思考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进行了构思,提出到一定的时候东部地区应“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支持不发达地区”的具体设想。但由于当时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放在“第一个大局”及实践的局限,他对“第二个大局”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阐释。在90年代中国现代化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和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党中央沿着邓小平的思路,开始从总体上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从“第一个大局”向“第二个大局”的转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缩小地区差距及开发西部的指导方针和决策。
第一,将缩小地区差距确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91年3月 《世纪之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436.html
一、“两个大局”战略指导思想的深化
1978年后我国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其核心就是邓小平在80年代逐步形成的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大局,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比如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373~374页。)。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由此带动中国进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行列。然而,90年代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趋势也愈显凸现。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中部不及东部的1/2,西部不及东部的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东部是中部的2.1倍、西部的2.7倍。面对日渐扩大的地区差距问题,党中央认真研究了东西部发展关系,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这一战略思想。
首先,深刻阐述了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实质及其辩证关系。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个大局”的着力点是让条件较好的地区先富起来,以便示范、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第二个大局”的着力点是要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两者包含着部分先富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辩证统一关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要在一个时期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是不现实的,必然会有的先富起来,有的后富”(注: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讲话,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基于这种分析,江泽民指出邓小平这个战略设想的实质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注: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讲话,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两个大局”思想还贯穿着合理差距与缩小差距的辩证统一。由于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别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部分先富政策的实施必然会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这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和一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大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因此,这种差距是发展中的差距,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是“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东部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注: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1997年1月6日《人民日报》。)。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东部和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振兴”(注: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1997年1月6日《人民日报》。),最终会影响到全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对此,江泽民又指出:“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注: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10月9日《人民日报》。),这也是“两个大局”思想的本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这里所说的采取“有效措施”,并不是回到过去平均主义和共同贫穷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要坚持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东西差距。同时,由于“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解决地区差距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江泽民强调:“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注: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其次,首次使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范畴,精辟地概括了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在强调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同时,也注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正如江泽民所说:“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进行过深刻的考虑。”他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就是要求“在发展战略布局上,必须有全盘的构想”(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讲话,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依据邓小平区域经济不平衡协调发展思想和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90年代初党中央从制定“八五”计划起,开始酝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和指导原则:一是要充分发挥各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1990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把全国经济的统一性和地区经济的特点结合起来”,“把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结合起来”,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党的十四大进而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的指导思想。二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是过去地区间低水平的平均发展和同步发展,而是既继续充分利用东部发达地区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又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各区域都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构筑起以“协调发展”取代“平衡发展”的新型区际关系,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而协调发展正是不同区域经济在时序有先有后、程度有高有低的非均衡发展中实现的。三是指出东西部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忽略哪一部分都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1995年底江泽民视察陕甘两省时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没有西部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成功。因此,只有坚持东西部协调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样,党中央就把邓小平关于不平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思想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精辟科学地概括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新概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战略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西部关
系的理论阐发和理论新概括,反映了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指导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了,并使之更具理论化,这就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第二个大局”内涵的新发展
邓小平在着重思考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进行了构思,提出到一定的时候东部地区应“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支持不发达地区”的具体设想。但由于当时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放在“第一个大局”及实践的局限,他对“第二个大局”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阐释。在90年代中国现代化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和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党中央沿着邓小平的思路,开始从总体上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从“第一个大局”向“第二个大局”的转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缩小地区差距及开发西部的指导方针和决策。
第一,将缩小地区差距确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91年3月 《世纪之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