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
、简洁、程式化,追求“零度风格”。而着眼于消费的新闻,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叙述手法,常见以口语、俗语陈述新闻故事,以软语、情语抒写散文小品,一些“大特写”、“大扫描”则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力图凸显媒介的感人魅力,以良好的心理效应唤起受众的购买行为。
总之,媒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力图制造、满足受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在当今现代化社会里,媒介产品也正像食物一样日益成为人们必需的特殊消费品,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资料”。
二
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层面予以审视。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
(一)从媒介本身看
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所包含的关注受众物质生活、提供娱乐服务,在客观上实现了新闻重心的转移。传媒由原先的政治、经济、教育、国际事务等传统的新闻领域扩散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更宽泛,从而也就使传媒的信息资源配置趋向全面、合理。同时,消费主义倾向从内容到形式的“可受性”,强化了与受众的亲和力,使传媒由昔日高不可及的圣坛走向大众化、生活化、世俗化,由教化型转向服务型,传媒的多样化社会功能得以开发和实现。媒介真正与受众打成一片,受众不仅消费媒介产品进而消费媒介上广告所指称的物,由此既给媒介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又使媒介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又是以商业逻辑为驱动力的,而商业逻辑执行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也因此,商业逻辑一旦支配媒体,如上所述,就可能把人的情感包括人的本能当作商业资源来开发,这就必然破坏其自律性,形成严重的文化物化现象,从而遮蔽、挤兑媒介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的本质规定,给社会带来危害。而这正是西方有识之士所高度警惕并不断对媒体发出警告、批判的原因所在。难题在于,媒体的生成与发展既必须依循商业逻辑,又不能完全受商业逻辑的支配,这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新闻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从受众及社会文化走向看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丰富;而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成为中国大众的具体生活信念和价值坐标,是引导人们进行生活改造的基本动力。人们开始把目光从理想的天空转向世俗人生,重视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重新确立了感性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正内在地体现了时代文化的这种现状及价值取向。
应该说,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在客观上释放人的欲望,起到“让生活美丽”的作用,体现了对于世俗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是对于此前物质贫乏、精神扭曲时代的一种反拨,一种进步;同时也是当今开放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表现,有其合理性一面。但是,大量的广告和生活消费的报道在刺激消费、拉动社会物资再生产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烘托着一种奢靡的享乐主义氛围,在客观上消解着勤俭简朴、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而别出心裁的各类休闲娱乐节目,既可帮助生活在快节奏之中的人们实现某种精神调整和心理恢复,同时它与人的生理感官的刺激结合在一起,又难免庸俗、粗糙、浅薄。在经济领域,人被定位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以追求个人利益(兴趣)而行使购买权利。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正是以个体及其欲望为内在基础,从日常消费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与人生,将享受、娱乐视为生命价值的实现。而社会赋予媒介神圣的使命在于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当媒介出于商业化的意图并作用于人时,人被裸露在商业和非商业的诱导性信息之下,被抛掷于温柔富裕的陷阱之中,使受众于不自觉的状态中既消费着媒介同时也“消费”着自我,销蚀着人的精神与意义。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张扬着身体欲望话语,表明感性肉体正在取代理性逻辑,这直接关系到人自身的再生产,关系到人性的培育和心理的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严密关注。
(三)从全球范围看
我国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是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直接间接影响的结果。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被称为“消费社会”、“富裕社会”。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有相当影响的消费观、价值观、社会观,在西方社会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传播。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杰姆逊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没有旧式意识形态,只有商品消费,而商品消费同时就是其自身的意识形态。”⑥英国学者汤林森指出:“资本主义的文化重点就是消费的行为过程与经验的商品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扩散,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张扬,而这样的一种文化,会使所有文化体验都卷入到商品化的旋涡之中。”⑦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尔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将“消费与信息”合成一种符码系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443.html
总之,媒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力图制造、满足受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在当今现代化社会里,媒介产品也正像食物一样日益成为人们必需的特殊消费品,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资料”。
二
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层面予以审视。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
(一)从媒介本身看
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所包含的关注受众物质生活、提供娱乐服务,在客观上实现了新闻重心的转移。传媒由原先的政治、经济、教育、国际事务等传统的新闻领域扩散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更宽泛,从而也就使传媒的信息资源配置趋向全面、合理。同时,消费主义倾向从内容到形式的“可受性”,强化了与受众的亲和力,使传媒由昔日高不可及的圣坛走向大众化、生活化、世俗化,由教化型转向服务型,传媒的多样化社会功能得以开发和实现。媒介真正与受众打成一片,受众不仅消费媒介产品进而消费媒介上广告所指称的物,由此既给媒介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又使媒介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又是以商业逻辑为驱动力的,而商业逻辑执行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也因此,商业逻辑一旦支配媒体,如上所述,就可能把人的情感包括人的本能当作商业资源来开发,这就必然破坏其自律性,形成严重的文化物化现象,从而遮蔽、挤兑媒介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的本质规定,给社会带来危害。而这正是西方有识之士所高度警惕并不断对媒体发出警告、批判的原因所在。难题在于,媒体的生成与发展既必须依循商业逻辑,又不能完全受商业逻辑的支配,这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新闻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从受众及社会文化走向看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丰富;而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成为中国大众的具体生活信念和价值坐标,是引导人们进行生活改造的基本动力。人们开始把目光从理想的天空转向世俗人生,重视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重新确立了感性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正内在地体现了时代文化的这种现状及价值取向。
应该说,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在客观上释放人的欲望,起到“让生活美丽”的作用,体现了对于世俗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是对于此前物质贫乏、精神扭曲时代的一种反拨,一种进步;同时也是当今开放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表现,有其合理性一面。但是,大量的广告和生活消费的报道在刺激消费、拉动社会物资再生产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烘托着一种奢靡的享乐主义氛围,在客观上消解着勤俭简朴、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而别出心裁的各类休闲娱乐节目,既可帮助生活在快节奏之中的人们实现某种精神调整和心理恢复,同时它与人的生理感官的刺激结合在一起,又难免庸俗、粗糙、浅薄。在经济领域,人被定位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以追求个人利益(兴趣)而行使购买权利。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正是以个体及其欲望为内在基础,从日常消费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与人生,将享受、娱乐视为生命价值的实现。而社会赋予媒介神圣的使命在于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当媒介出于商业化的意图并作用于人时,人被裸露在商业和非商业的诱导性信息之下,被抛掷于温柔富裕的陷阱之中,使受众于不自觉的状态中既消费着媒介同时也“消费”着自我,销蚀着人的精神与意义。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张扬着身体欲望话语,表明感性肉体正在取代理性逻辑,这直接关系到人自身的再生产,关系到人性的培育和心理的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严密关注。
(三)从全球范围看
我国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是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直接间接影响的结果。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被称为“消费社会”、“富裕社会”。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有相当影响的消费观、价值观、社会观,在西方社会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传播。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杰姆逊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没有旧式意识形态,只有商品消费,而商品消费同时就是其自身的意识形态。”⑥英国学者汤林森指出:“资本主义的文化重点就是消费的行为过程与经验的商品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扩散,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张扬,而这样的一种文化,会使所有文化体验都卷入到商品化的旋涡之中。”⑦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尔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将“消费与信息”合成一种符码系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