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学评论论文 >> 正文

对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批判


会和读者(观者)反映,你看它像什么它就是什么。”此乃没有艺术文化的不经推敲的理论,艺术也要以人为本,并非“你看像什么就是什么”,充其量乃伪大师们自娱自乐的掩饰,言重者乃是某一劣作的狡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言:“道无常道”,其讲的就是人各自心中有道。对于“道”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但倘若每个艺术家都忙于发明惊人绝技而无常“道”,以期待得到“猎艳者”的认可或引起新闻的轰动效应,这必将是艺术的悲哀。
  
  三
  
  艺术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对象进行观赏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美感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美的享受,是精神得到某种满足和感受的情感表露。艺术审美活动是一种愉悦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思维过程。审美初步先从知觉的印象到意识的形象分析,再到内在精神的感悟,然后在心灵上获得审美的愉悦。这一过程是个人的由视觉进入感觉的发展过程,是审美活动的常规过程。审美过程中的眼球突然被吸引,就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在起作用。“视觉冲击力”过分强调外在形象对视觉感官的刺激作用,在认识上停留在“知觉印象”这个最浅的层面。为了实现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画家往往刻意地运用一些招揽的表现手段和华丽的表面效果取悦于人,而不是在如何提高文化内涵和感化观众内心世界方面下工夫,因而很难对欣赏者产生心灵上的撞击,达不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心灵的审美愉悦。由于受后现代主义的“反深度意义和确定性”理论支撑的伪艺术品正如马戏团里的猴子,一幅可笑的怪相,一声异样的尖叫,一串滑稽的动作,虽然能够博得看客一阵廉价的掌声和喝彩,却无法动人心弦。
  
  应该说,真正的艺术既能解放人的感知能力,还能帮助和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真艺术、真审美,是要以艺术为主的审美正确教育才能实现的。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来看待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是审美教育首要的思考问题;其次,重视人的心灵、精神、灵魂等精神内核的建构,让每一个人都能活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中,活在高尚、纯洁、自主的精神家园中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后现代主义是来源于欧美的文化思潮,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地域性。鉴于它的远道而来,我们必应在尊重本土的基础上广结多元,但不可全盘接受,盲目追随。我国本土的远古哲学《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反映了后现代主义主张的“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的后现代思潮,而西人在后现代才倡导的反千篇一律、反中心主义、提倡多元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喋喋不休地倡导,却茫然不知“要到哪里去”,而我国圣人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气冲以为和”早已道明了宇宙间的一条永恒不变的定律规则。
  
  中国画大师范曾强调对于一个泊来的艺术思潮,要学会分析,要在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中演化而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盲目追捧。故此,笔者呼吁要光大传统文化,普及审美教育,解读后现代主义的不良影响,高举“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艺术旗帜,旨在人性艺术审美的正确返航。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周冠生,审美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王建疆,审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范曾.光大传统文化抵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EB/OL].
  
  [作者简介]
  
  张馨月(1972-),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对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批判(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46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学评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