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批判
对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批判
张馨月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在现代主义中诞生却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回应、排斥及颠覆。它反对一元,强调多元;它反对普遍,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作为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文化逆流,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和批判。它广泛存在于艺术、美学、文学、语言、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几十年来,就像是难以扼杀的流行性病毒一样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扩展。
就像尼采的惊世呼喊“上帝死了”一样,后现代主义的诞生,喊出了反中心主义、反普遍主义、反深度意义等方面的思想,这种非“重估”一切价值,而是“颠覆”一切价值的社会思想对当代我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未理解后现代真正含义的青少年来说,其影响就更为深远。青少年的世界观在非成熟的游离状态,其自身深处都埋藏有一定的叛逆思想,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很容易与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混为一谈。特别是在后现代的视觉文化冲击下,从广告传播到人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环境都有了新的解构:视觉产品、广告等虽琳琅满目、五花十色,但更多的是另类怪异,故弄玄虚,其文化意义尤为贫瘠与虚脱。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演绎过程中,国人也曾迷惑:这是文化的升华还是文化的堕落?在后现代时代里,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之间矛盾纷杂,令人争议不休。
君不见现在看各种运动赛场赛、开幕仪式、落成典礼等的主场面,需要有衣着性感的美女在场方为圆满。此乃后现代运动文化之精髓所在?
君不见在广告宣传上,为了吸引注意力,侧重于感官刺激,不惜以丑、恶来吸引眼球,以厌恶情绪来增强记忆,甚至将人看做纯粹自然而本能的人,侵犯人的尊严,缺少人文关怀。如网络上,以敢于露丑、献丑,以丑为美的标志,成了网上炙手可热的网络明星芙蓉姐姐、流氓燕、竹影青瞳、红衣教主等迅速被传播劲爆而走红。利用网络媒体,为了出名,不择手段,不惜虚构丑闻、风流韵事来炒作;有的人道德沦落,抱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思想,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这些没有道德标准、反对唯一评判标准的,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现象不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反中心、反唯一”的症状吗?
君不见在艺术市场上,那些恶俗作品漫天要价,使得价格不再代表作品的相对价值,而是“价值疯狂”。
这些在艺术形态上的无论是广告、媒体等所谓的艺术品, (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 都充斥着后现代主义叛逆、浮夸、张狂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既无维度又无深度。其单纯地追求感官的刺激,削弱了人们的思维灵活性,培养了由审美疲劳退至思维迟钝的惯性,使人们的幻想与分析力也日渐萎缩。
君不见网络、报纸、电视等传媒宣传关于整容的广告每况日盛吗?多少青少年都想拥有魔鬼般的脸蛋和身材以提高社会竞争力,不惜重金、铤而走险,以身试“JY”,结果事与愿违,轻者伤皮毛,重者人财两空!超女王贝年仅24岁,“为了提升演艺事业”接受面部磨骨手术而不幸身亡。受审美的歪曲,当今中国还会有多少个女孩希望通过具有高风险的整形手术来“脱胎换骨”呢?从深陷后现代主义泥潭理论支撑点(反对中心,反对既定,提倡不断自我更新)中可知“一切皆有可能”!
在后现代主义旗下,有的人虽然迎来了视觉审美的短暂快感,学会了时尚的言辞,因容貌身材的美丽蜕变提高回头率、收视率了,但是我们的大脑却萎缩了,传统语言忘掉了,生命也可能被“可能”掉了,像明星一样红了,但是,人的道德却沦丧了,精神没了。从盲目追捧,到矛盾,到迷惑,难道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所要的结果吗?
有首流行歌曲如此唱到:“我与你放纵此刻千金的一晚,过去了我不须记放心中。漆黑中一触的恋爱放纵不羁,不须把真意对待你。”“……你的身上有他的香水味,擦掉眼泪陪你睡。”歌曲中,卿卿我我、缱绻缠绵、真真假假,若按文革的说法,绝对是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但是,今天像这样的通俗歌曲为何却能大肆流行呢?而且充斥着我们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孰是孰非,难以定夺!正如崔建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而所有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用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来诠释则是:他们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他们认为美、理性、正义、进步、合理、公平等价值范畴都已过时了,人们应该放弃区分真与假、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
这难道就是从现代主义中蜕变出来的吗?若是,那么在这样的后现代社会中,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后现代社会的人们岂不是面临价值观终结的危险?为己所欲,穷所不能,只要我乐意!不惜一切,不择手段!哀乎,艺术之本质!文化之本质!
笔者曾参加过几次90后的大学生毕业创作展,展中作品深显后现代主义的怪异与另类,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
1.离奇视觉,夺人眼球。夺人眼球就是制造新奇,满足人的猎奇心理。为了出奇制胜,不惜放弃艺术意义,追求光怪陆离最能满足人的好奇心。
2.张扬形式,引人注目。有的绘画用大面积的恶俗的色彩来吸人眼球,有的在作品的尺寸上做文章,通过夸张的形式,创作出内容越发空洞、画面效果越发吓人的作品。真是无知则胆大,胆大则妄为。
3.迎合欲望特征,恶做“性”挑逗的低劣作品。很多性具的雕塑品、绘画作品频频出现,这类创作在文学界也殊途同归。难道具象画不来就乱画就成了抽象艺术了吗?难道特写人的性器官,就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有些伪艺术大师鼓吹搞艺术气一要猛,二胆要大,三要敢闯,四要敢强,五要敢出格、敢走极限。此类“伪艺术”现象扣上后现代主义的帽子则说:“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 《对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批判》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465.html
张馨月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在现代主义中诞生却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回应、排斥及颠覆。它反对一元,强调多元;它反对普遍,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作为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文化逆流,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和批判。它广泛存在于艺术、美学、文学、语言、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几十年来,就像是难以扼杀的流行性病毒一样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扩展。
就像尼采的惊世呼喊“上帝死了”一样,后现代主义的诞生,喊出了反中心主义、反普遍主义、反深度意义等方面的思想,这种非“重估”一切价值,而是“颠覆”一切价值的社会思想对当代我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未理解后现代真正含义的青少年来说,其影响就更为深远。青少年的世界观在非成熟的游离状态,其自身深处都埋藏有一定的叛逆思想,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很容易与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混为一谈。特别是在后现代的视觉文化冲击下,从广告传播到人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环境都有了新的解构:视觉产品、广告等虽琳琅满目、五花十色,但更多的是另类怪异,故弄玄虚,其文化意义尤为贫瘠与虚脱。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演绎过程中,国人也曾迷惑:这是文化的升华还是文化的堕落?在后现代时代里,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之间矛盾纷杂,令人争议不休。
君不见现在看各种运动赛场赛、开幕仪式、落成典礼等的主场面,需要有衣着性感的美女在场方为圆满。此乃后现代运动文化之精髓所在?
君不见在广告宣传上,为了吸引注意力,侧重于感官刺激,不惜以丑、恶来吸引眼球,以厌恶情绪来增强记忆,甚至将人看做纯粹自然而本能的人,侵犯人的尊严,缺少人文关怀。如网络上,以敢于露丑、献丑,以丑为美的标志,成了网上炙手可热的网络明星芙蓉姐姐、流氓燕、竹影青瞳、红衣教主等迅速被传播劲爆而走红。利用网络媒体,为了出名,不择手段,不惜虚构丑闻、风流韵事来炒作;有的人道德沦落,抱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思想,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这些没有道德标准、反对唯一评判标准的,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现象不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反中心、反唯一”的症状吗?
君不见在艺术市场上,那些恶俗作品漫天要价,使得价格不再代表作品的相对价值,而是“价值疯狂”。
这些在艺术形态上的无论是广告、媒体等所谓的艺术品, (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 都充斥着后现代主义叛逆、浮夸、张狂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既无维度又无深度。其单纯地追求感官的刺激,削弱了人们的思维灵活性,培养了由审美疲劳退至思维迟钝的惯性,使人们的幻想与分析力也日渐萎缩。
君不见网络、报纸、电视等传媒宣传关于整容的广告每况日盛吗?多少青少年都想拥有魔鬼般的脸蛋和身材以提高社会竞争力,不惜重金、铤而走险,以身试“JY”,结果事与愿违,轻者伤皮毛,重者人财两空!超女王贝年仅24岁,“为了提升演艺事业”接受面部磨骨手术而不幸身亡。受审美的歪曲,当今中国还会有多少个女孩希望通过具有高风险的整形手术来“脱胎换骨”呢?从深陷后现代主义泥潭理论支撑点(反对中心,反对既定,提倡不断自我更新)中可知“一切皆有可能”!
在后现代主义旗下,有的人虽然迎来了视觉审美的短暂快感,学会了时尚的言辞,因容貌身材的美丽蜕变提高回头率、收视率了,但是我们的大脑却萎缩了,传统语言忘掉了,生命也可能被“可能”掉了,像明星一样红了,但是,人的道德却沦丧了,精神没了。从盲目追捧,到矛盾,到迷惑,难道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所要的结果吗?
有首流行歌曲如此唱到:“我与你放纵此刻千金的一晚,过去了我不须记放心中。漆黑中一触的恋爱放纵不羁,不须把真意对待你。”“……你的身上有他的香水味,擦掉眼泪陪你睡。”歌曲中,卿卿我我、缱绻缠绵、真真假假,若按文革的说法,绝对是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但是,今天像这样的通俗歌曲为何却能大肆流行呢?而且充斥着我们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孰是孰非,难以定夺!正如崔建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而所有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用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来诠释则是:他们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他们认为美、理性、正义、进步、合理、公平等价值范畴都已过时了,人们应该放弃区分真与假、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
这难道就是从现代主义中蜕变出来的吗?若是,那么在这样的后现代社会中,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后现代社会的人们岂不是面临价值观终结的危险?为己所欲,穷所不能,只要我乐意!不惜一切,不择手段!哀乎,艺术之本质!文化之本质!
笔者曾参加过几次90后的大学生毕业创作展,展中作品深显后现代主义的怪异与另类,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
1.离奇视觉,夺人眼球。夺人眼球就是制造新奇,满足人的猎奇心理。为了出奇制胜,不惜放弃艺术意义,追求光怪陆离最能满足人的好奇心。
2.张扬形式,引人注目。有的绘画用大面积的恶俗的色彩来吸人眼球,有的在作品的尺寸上做文章,通过夸张的形式,创作出内容越发空洞、画面效果越发吓人的作品。真是无知则胆大,胆大则妄为。
3.迎合欲望特征,恶做“性”挑逗的低劣作品。很多性具的雕塑品、绘画作品频频出现,这类创作在文学界也殊途同归。难道具象画不来就乱画就成了抽象艺术了吗?难道特写人的性器官,就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有些伪艺术大师鼓吹搞艺术气一要猛,二胆要大,三要敢闯,四要敢强,五要敢出格、敢走极限。此类“伪艺术”现象扣上后现代主义的帽子则说:“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 《对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