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新闻频道初探:兼评福建“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
态和精神状态。像《2000》、《时事前哨》栏目中的国际新闻,虽然与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选材视野开阔,内容丰富,编得深入浅出,有时就像讲述邻居家发生的故事那样,饶有情趣。凡此种种,使屏幕上充溢着鲜活的平民意识以及真诚关注百姓生存发展的人文精神。
最直接体现“平民视点”的莫过于《自己故事自己拍》这个栏目了。这个栏目全由观众动手纪录下亲人、邻居、同事、朋友或自己的生活故事。拍摄者并非专业的宣传工作者,拍摄自己认为有意义故事之时,不带框框,而是以“真实”“自然”“有趣”“新鲜”为标准,由于个性、阅历和观念的差异,更由于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满怀真情,早已蕴蓄着独特的感悟,“成竹在胸”,一旦经过行家的技术指导,就能拍出内涵丰厚,视点各异而感人至深的好“故事”,像《救助孤独症儿童》、《我想上学》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回想前几年几家电视台曾播过观众供稿的“家庭滑稽录像”一类的节目,拍的多是童趣或宠物题材,曾几何时,而今观众端起摄像机直面社会人生,提供时代的见证,又获得一种新的“话语权”。据悉,不久前杭州电视台也开办类似的栏目。可以预计,这种百姓直接参与新闻传播的势头,可谓方兴未艾。
地域性新闻频道初探:兼评福建“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第3页)
三
新闻频道在运作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第一,栏目编排既突出重点又合理有序,体现出较为周到的服务意识。
新闻频道在早晨、中午、晚间各主要时段均首播自办栏目。如早7点播出昨夜今晨最新的动态新闻《时事前哨》,中午首播《娱乐新闻网》,股市收盘后随即推出《财经新闻网》,晚18点开始依次播出《现场》、《自己故事自己拍》、《新闻故事》、《2000》、《时尚2000》、《每日拍案》,22点至午夜则首播《体育新闻网》及全天新闻要览的《新闻夜班车》。这样的编排同观众在不同时段对资讯的需求、收视心态相契合,也让不同生活习惯的观众群在不同时段可选看自己需要的栏目。
第二,栏目设置编排上的短小精悍和快节奏。
新闻频道所设置的栏目时间长度一般较短。除了《60分钟杂志》外,栏目的长度为30分钟的有5个,20分钟的6个,余下为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这种以短栏目为主的总体设置,加上错落有致的编排,使得整个频道形成一种明快、活跃多变而有序的信息流程,符合频道的方针以及观众对新闻频道的收视心理。
第三,各栏目一律实行主持人主播制,这是与国际电视播出惯例(如CNN)接轨的一个举措。
绝大多数栏目播出中,从提要、提示、导语、串联词、点评到画外配解说,均由主持人一贯到底,这样就将主持人置身于参与新闻事件、在娓娓道来之中与观众一道见证历史的位置之上,易于获得观众的交流感和认同感(当然还取决于编辑、主持人的运用语言的功力)。各栏目的主持人都体现了频道的共同风格,即在充分理解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同观众进行亲切和诚挚的交流。
第四,注重栏目编排的优化组合。
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关栏目经常采用两种编播手法进行重点处理:一是在栏目内采用“包裹式”编排来增大信息量。“包裹式”编排,又称为“连锁式”或“套装式”的编排。一般是由最新的突发的消息为由头,迅速整合相关的连锁反应、新闻背景、新闻分析、专访、评论和知识性的阐释等多种新闻手段来满足观众的知情欲和探究心需求,强化报道的深度,通过这种集约化的编排巧妙地实现组织、引导舆论的作用。犹如在战斗中运用多种武器,各显其能,自然比只用单一武器孤军作战更显神威。当然,“包裹”有大小之分,我认为,只要有上述三种体裁的组合即可称之为“包裹”。在《时事前哨》、《2000》、《现在中国》这几个天天瞩目国内外大事和热点新闻的栏目中几乎已形成“一日不可无包裹”的编播特色。二是遇到重大题材,继第一个栏目发布消息之后,在当天随后的其他栏目相互策应,优势互补,就这一主题,把文章做足。比如1999年7月11日早7点《时间前哨》播报中美女足决赛结果之后,《体育新闻网》评析中美双方战术、技术的得失,《论语》请嘉宾畅述女足精神,而晚上的《1999》栏目则播发了题为《中国的玫瑰,世界的玫瑰》的评述。同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签定之后,当晚新闻频道各有关栏目,也迅速作出反应。这些例证都充分显示频道化的整体优势。
第五,广泛开辟信息来源,并予以充分开掘、利用。
丰富的信息源是新闻频道实现大容量、快时效的前提。他们在本省进行自采的同时,还开辟了诸多的信息渠道:例如,1、同省内9个地、市台合作,为他们配备了部分数字化设备,可及时通过微波传送新闻素材;2、同省环保局,本台经济中心、体育中心合办《环保时刻》、《财经新闻网》和《体育新闻网》;3、从其他媒体获取第一手素材。比如,遇到报道国际重大事件之 《地域性新闻频道初探:兼评福建“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697.html
最直接体现“平民视点”的莫过于《自己故事自己拍》这个栏目了。这个栏目全由观众动手纪录下亲人、邻居、同事、朋友或自己的生活故事。拍摄者并非专业的宣传工作者,拍摄自己认为有意义故事之时,不带框框,而是以“真实”“自然”“有趣”“新鲜”为标准,由于个性、阅历和观念的差异,更由于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满怀真情,早已蕴蓄着独特的感悟,“成竹在胸”,一旦经过行家的技术指导,就能拍出内涵丰厚,视点各异而感人至深的好“故事”,像《救助孤独症儿童》、《我想上学》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回想前几年几家电视台曾播过观众供稿的“家庭滑稽录像”一类的节目,拍的多是童趣或宠物题材,曾几何时,而今观众端起摄像机直面社会人生,提供时代的见证,又获得一种新的“话语权”。据悉,不久前杭州电视台也开办类似的栏目。可以预计,这种百姓直接参与新闻传播的势头,可谓方兴未艾。
地域性新闻频道初探:兼评福建“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第3页)
三
新闻频道在运作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第一,栏目编排既突出重点又合理有序,体现出较为周到的服务意识。
新闻频道在早晨、中午、晚间各主要时段均首播自办栏目。如早7点播出昨夜今晨最新的动态新闻《时事前哨》,中午首播《娱乐新闻网》,股市收盘后随即推出《财经新闻网》,晚18点开始依次播出《现场》、《自己故事自己拍》、《新闻故事》、《2000》、《时尚2000》、《每日拍案》,22点至午夜则首播《体育新闻网》及全天新闻要览的《新闻夜班车》。这样的编排同观众在不同时段对资讯的需求、收视心态相契合,也让不同生活习惯的观众群在不同时段可选看自己需要的栏目。
第二,栏目设置编排上的短小精悍和快节奏。
新闻频道所设置的栏目时间长度一般较短。除了《60分钟杂志》外,栏目的长度为30分钟的有5个,20分钟的6个,余下为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这种以短栏目为主的总体设置,加上错落有致的编排,使得整个频道形成一种明快、活跃多变而有序的信息流程,符合频道的方针以及观众对新闻频道的收视心理。
第三,各栏目一律实行主持人主播制,这是与国际电视播出惯例(如CNN)接轨的一个举措。
绝大多数栏目播出中,从提要、提示、导语、串联词、点评到画外配解说,均由主持人一贯到底,这样就将主持人置身于参与新闻事件、在娓娓道来之中与观众一道见证历史的位置之上,易于获得观众的交流感和认同感(当然还取决于编辑、主持人的运用语言的功力)。各栏目的主持人都体现了频道的共同风格,即在充分理解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同观众进行亲切和诚挚的交流。
第四,注重栏目编排的优化组合。
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关栏目经常采用两种编播手法进行重点处理:一是在栏目内采用“包裹式”编排来增大信息量。“包裹式”编排,又称为“连锁式”或“套装式”的编排。一般是由最新的突发的消息为由头,迅速整合相关的连锁反应、新闻背景、新闻分析、专访、评论和知识性的阐释等多种新闻手段来满足观众的知情欲和探究心需求,强化报道的深度,通过这种集约化的编排巧妙地实现组织、引导舆论的作用。犹如在战斗中运用多种武器,各显其能,自然比只用单一武器孤军作战更显神威。当然,“包裹”有大小之分,我认为,只要有上述三种体裁的组合即可称之为“包裹”。在《时事前哨》、《2000》、《现在中国》这几个天天瞩目国内外大事和热点新闻的栏目中几乎已形成“一日不可无包裹”的编播特色。二是遇到重大题材,继第一个栏目发布消息之后,在当天随后的其他栏目相互策应,优势互补,就这一主题,把文章做足。比如1999年7月11日早7点《时间前哨》播报中美女足决赛结果之后,《体育新闻网》评析中美双方战术、技术的得失,《论语》请嘉宾畅述女足精神,而晚上的《1999》栏目则播发了题为《中国的玫瑰,世界的玫瑰》的评述。同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签定之后,当晚新闻频道各有关栏目,也迅速作出反应。这些例证都充分显示频道化的整体优势。
第五,广泛开辟信息来源,并予以充分开掘、利用。
丰富的信息源是新闻频道实现大容量、快时效的前提。他们在本省进行自采的同时,还开辟了诸多的信息渠道:例如,1、同省内9个地、市台合作,为他们配备了部分数字化设备,可及时通过微波传送新闻素材;2、同省环保局,本台经济中心、体育中心合办《环保时刻》、《财经新闻网》和《体育新闻网》;3、从其他媒体获取第一手素材。比如,遇到报道国际重大事件之 《地域性新闻频道初探:兼评福建“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