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神凌迟的“母性”——鲁迅与张爱玲两性视觉下的悲剧美
爱玲成为真正的淑女的实验失败,让母亲常常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她告诉张爱玲:“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在这里,母性不仅没带来幸福,反而催杀着幸福,父母与孩子之间,谁也不放谁一条生路,一起捆紧了往下沉,像溺在海中挣扎的疯狂的人们一样,母性的天性发出哇哇的真实的尖叫声。
男权文化语境下被精神凌迟的母性
女权主义认为所谓母爱“天性”根本是“社会制约”的生成。在男权专制社会里,“三从四德”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还有“七出”,规定男子可以“休妻”的七条理由,《列女传》《女诫》,都强调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女性从女儿性、妻性、母性一步步被几千年传统男权文化静静地精神凌迟。
鲁迅作为人之子,从母亲作为寡母的艰辛中,体会到社会对女性的摧残,从男性视角,他也体悟到、期盼着这种母爱。可他毕竟是从男性、人之子的外视角,隔了一层,他无法切身体悟母亲作为寡母内心的无力、煎熬、悲凉、寂寞。张爱玲作为女性,感同身受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奴化、物化、异化的身不由己。
在男权文化语境中,从小女儿性即被扼杀于摇篮。女儿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做“笑不露齿、足不出户”的淑女,否则“没人要”,“女子无才便是德”。直至今天,仍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谬误之说,张爱玲的童年、少女时代生活在父爱缺失、母爱生疏的无爱环境中,成为母亲累赘使张爱玲“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女儿性的天真烂漫、纯洁无邪被一点点地吞噬。
“女人无妻性”“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出嫁后女人意味着被娘家抛弃,作为妻子必须从属于男人才能生存。《礼记,内则》谓“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出嫁后作为妻媳也无私有财产,在经济上,断了女人的后路。“七出”是规定男子可以用七条理由中的任何一条来“休妻”,做妻子,种种行为受到制约、压迫。如果不幸成为“弃妻”,“从一而终”的男权专制下,再婚就是“重蘸”,改嫁成为罪孽。男权社会下“女人无妻性”可言,她们与丈夫之间没有人格的平等,只是丈夫顺服的女奴。
母性是女人在男权专制社会中唯一可以被称颂的爱,母亲也是女人在夫家唯一有价值的身份。可母性被几千年的男权专制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所精神凌迟,张爱玲明白,“几千年的积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所以她笔下都是些“不彻底”的母性。
[参考文献]
[1]鲁迅,而已集,小杂感[M].
[2]张爱玲,张爱玲私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10.
[3]胡兰成.山河岁月[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2.
[4]孟子,第二十六章,离娄上[M].
[5]鲁迅·坟,寡妇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曹聚仁,鲁迅评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7]鲁迅.华盖集·杂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彭维芬(1966-),女,广东连山人,文学硕士,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被精神凌迟的“母性”——鲁迅与张爱玲两性视觉下的悲剧美(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730.html
在这里,母性不仅没带来幸福,反而催杀着幸福,父母与孩子之间,谁也不放谁一条生路,一起捆紧了往下沉,像溺在海中挣扎的疯狂的人们一样,母性的天性发出哇哇的真实的尖叫声。
男权文化语境下被精神凌迟的母性
女权主义认为所谓母爱“天性”根本是“社会制约”的生成。在男权专制社会里,“三从四德”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还有“七出”,规定男子可以“休妻”的七条理由,《列女传》《女诫》,都强调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女性从女儿性、妻性、母性一步步被几千年传统男权文化静静地精神凌迟。
鲁迅作为人之子,从母亲作为寡母的艰辛中,体会到社会对女性的摧残,从男性视角,他也体悟到、期盼着这种母爱。可他毕竟是从男性、人之子的外视角,隔了一层,他无法切身体悟母亲作为寡母内心的无力、煎熬、悲凉、寂寞。张爱玲作为女性,感同身受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奴化、物化、异化的身不由己。
在男权文化语境中,从小女儿性即被扼杀于摇篮。女儿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做“笑不露齿、足不出户”的淑女,否则“没人要”,“女子无才便是德”。直至今天,仍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谬误之说,张爱玲的童年、少女时代生活在父爱缺失、母爱生疏的无爱环境中,成为母亲累赘使张爱玲“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女儿性的天真烂漫、纯洁无邪被一点点地吞噬。
“女人无妻性”“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出嫁后女人意味着被娘家抛弃,作为妻子必须从属于男人才能生存。《礼记,内则》谓“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出嫁后作为妻媳也无私有财产,在经济上,断了女人的后路。“七出”是规定男子可以用七条理由中的任何一条来“休妻”,做妻子,种种行为受到制约、压迫。如果不幸成为“弃妻”,“从一而终”的男权专制下,再婚就是“重蘸”,改嫁成为罪孽。男权社会下“女人无妻性”可言,她们与丈夫之间没有人格的平等,只是丈夫顺服的女奴。
母性是女人在男权专制社会中唯一可以被称颂的爱,母亲也是女人在夫家唯一有价值的身份。可母性被几千年的男权专制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所精神凌迟,张爱玲明白,“几千年的积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所以她笔下都是些“不彻底”的母性。
[参考文献]
[1]鲁迅,而已集,小杂感[M].
[2]张爱玲,张爱玲私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10.
[3]胡兰成.山河岁月[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2.
[4]孟子,第二十六章,离娄上[M].
[5]鲁迅·坟,寡妇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曹聚仁,鲁迅评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7]鲁迅.华盖集·杂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彭维芬(1966-),女,广东连山人,文学硕士,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被精神凌迟的“母性”——鲁迅与张爱玲两性视觉下的悲剧美(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