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的责任与方向:十六大后的传媒角色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媒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传媒人应该肩负怎样的历史责任?中国传媒的管理应如何与时俱进?
杜导正(新闻出版署原署长)
周瑞金(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博导)
吴思(《炎黄春秋》杂志社主编)
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焦国标(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编者按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诸多难题也不可回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前,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媒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传媒人应该肩负怎样的历史责任?中国传媒的管理应如何与时俱进?
与此类问题答案的缺失相对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的十余年中,中国传媒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实:一些突发事件中,公众说“信爹信娘不信报”———传媒公信力缺失;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抵制有偿新闻,传媒的寻租行为却仍然存在———专家对此用上了“堕落”二字……更让人担忧的是舆论监督的窘境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形成强烈反差,促使传媒从业人员趋“利”避“害”,媒体的商品属性被渲染得无以复加,似乎媒体仅是一个赢利的企业,媒体的从业人员也成了打工挣钱的产业工人,传媒研究一时间几乎成了传媒经济研究。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乃至中国知识分子千年相承的济世情怀都成了笑谈。有人说,长此下去,中国传媒界无可用之新人,当不是危言耸听。
上述现实如果不能正视,不能有效改变,中国传媒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将受阻。同时,对此类问题的回答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必然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李长春同志不久前明确提出了“不断改革创新,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他还为此种发展的得失成败提出了明确的评判标准:“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就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衡量精神文化产品,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喜欢不喜欢。”
应该说,李长春的这些讲话,是对传媒从业人员的极大鼓舞。它也表明中国传媒正处于一个颇为微妙的发展阶段。而发展的方向其实非常清晰:那便是各方面亟须与时俱进。
本报记者与包括原新闻主管部门领导、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学者、老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几位专家进行了座谈,希望能够正视现实、探究原因、寻求出路,并尝试解答传媒在新时期的若干重大问题。在座谈中,我们发现“如何与时俱进地认识传媒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成为最为重要的话题。
在此,我们将座谈内容摘要刊载。
■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尴尬
展江:现在来谈媒体的社会责任,正好可以从近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说开来,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发生过这类事件,但是他们的机制可以使恐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弭。据我观察,这种机制有其制度化的安排,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媒体的信息传播机制和政府的快速反应机制。
从媒体方面来说,美国媒体有其传统和惯例,普利策说,记者是船头上的望者,要望的是激流险滩,当然不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望。我理解,所谓激流险滩就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具危险性的事件。
根据这种职业精神,发达国家媒体最关注的就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媒体的职能之一就是找这种信息。只要发现有异常情况,特别是涉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危,媒体就会立即作出反应,哪怕仅仅是传说,媒体也一定会报道出来,对于危险情况,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如美国炭疽袭击,最后证明很多是谣言或恶作剧。为什么发达国家媒介会这样地关注这一类的事情呢?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事件关系到人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其他的新闻都达不到如此威力,所以,无论是大众化的,还是比较严肃的媒体,都把这种报道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
从政府方面来说,惟一选择是和媒体合作,事件发生后,政府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要定期地向新闻界通报情况,绝不能垄断所有的信息,大众传媒会在不影响整体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公布事件的每个细节。
周瑞金:新闻媒体时刻不要忘记自身 《中国媒体的责任与方向:十六大后的传媒角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807.html
杜导正(新闻出版署原署长)
周瑞金(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博导)
吴思(《炎黄春秋》杂志社主编)
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焦国标(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编者按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诸多难题也不可回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前,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媒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传媒人应该肩负怎样的历史责任?中国传媒的管理应如何与时俱进?
与此类问题答案的缺失相对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的十余年中,中国传媒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实:一些突发事件中,公众说“信爹信娘不信报”———传媒公信力缺失;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抵制有偿新闻,传媒的寻租行为却仍然存在———专家对此用上了“堕落”二字……更让人担忧的是舆论监督的窘境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形成强烈反差,促使传媒从业人员趋“利”避“害”,媒体的商品属性被渲染得无以复加,似乎媒体仅是一个赢利的企业,媒体的从业人员也成了打工挣钱的产业工人,传媒研究一时间几乎成了传媒经济研究。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乃至中国知识分子千年相承的济世情怀都成了笑谈。有人说,长此下去,中国传媒界无可用之新人,当不是危言耸听。
上述现实如果不能正视,不能有效改变,中国传媒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将受阻。同时,对此类问题的回答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必然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李长春同志不久前明确提出了“不断改革创新,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他还为此种发展的得失成败提出了明确的评判标准:“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就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衡量精神文化产品,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喜欢不喜欢。”
应该说,李长春的这些讲话,是对传媒从业人员的极大鼓舞。它也表明中国传媒正处于一个颇为微妙的发展阶段。而发展的方向其实非常清晰:那便是各方面亟须与时俱进。
本报记者与包括原新闻主管部门领导、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学者、老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几位专家进行了座谈,希望能够正视现实、探究原因、寻求出路,并尝试解答传媒在新时期的若干重大问题。在座谈中,我们发现“如何与时俱进地认识传媒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成为最为重要的话题。
在此,我们将座谈内容摘要刊载。
■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尴尬
展江:现在来谈媒体的社会责任,正好可以从近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说开来,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发生过这类事件,但是他们的机制可以使恐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弭。据我观察,这种机制有其制度化的安排,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媒体的信息传播机制和政府的快速反应机制。
从媒体方面来说,美国媒体有其传统和惯例,普利策说,记者是船头上的望者,要望的是激流险滩,当然不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望。我理解,所谓激流险滩就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具危险性的事件。
根据这种职业精神,发达国家媒体最关注的就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媒体的职能之一就是找这种信息。只要发现有异常情况,特别是涉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危,媒体就会立即作出反应,哪怕仅仅是传说,媒体也一定会报道出来,对于危险情况,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如美国炭疽袭击,最后证明很多是谣言或恶作剧。为什么发达国家媒介会这样地关注这一类的事情呢?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事件关系到人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其他的新闻都达不到如此威力,所以,无论是大众化的,还是比较严肃的媒体,都把这种报道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
从政府方面来说,惟一选择是和媒体合作,事件发生后,政府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要定期地向新闻界通报情况,绝不能垄断所有的信息,大众传媒会在不影响整体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公布事件的每个细节。
周瑞金:新闻媒体时刻不要忘记自身 《中国媒体的责任与方向:十六大后的传媒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