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莫言 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以一系列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等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 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 “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名人评价]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价莫言说: “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很长,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如果只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 “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 “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研究中国文学的著名教授霍尔德·戈德布拉特曾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还将莫言与狄更斯相提并论,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胆、风格华丽、神奇、有力,而且都传递了道德信息。
阎连科:这是对中国文学30年大发展的肯定,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表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提升。这个奖项对莫言来说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并且优秀,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何向阳:莫言创造力旺盛,想象力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具有探索精神,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从《红高梁》到《丰乳肥臀》,再到《蛙》,莫言一步步走来,他一直在写故乡的亲人。他的作品始终贴近土地,他是一个忠诚于故乡和文字的作家。
张宇:莫言获奖是众望所归。像王蒙、莫言、余华、阎连科这些作家,不管哪一个获奖都不会让人吃惊,他们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韩少功:这是中国大陆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肯定,是一个好的起点,也鼓励了众多中国作家,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善意表达。当然,也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学越来越有力量,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中国文学要想进一步得到世界的认可,还需要好的翻译,只有好的翻译越来越多,才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认可中国文学。
苏 童:莫言获奖是中国作家的成功,也是文学、文本以及他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诺贝尔奖的评委都是专家,以前总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带有政治性,我看未必是这样,这次莫言就是以纯文学性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书完全可以跟大师的作品平起平坐。
[相关故事]
1. 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2.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一批书送给一些学校,现在书架上就剩100多本书了,都是经典。比如,中国几部古典小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有这些书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下一次拿起来,又把前面的内容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在很多地方重复过一句话: “海明威曾经说过, ‘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实莫言童年时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被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饿成作家,特别是像莫言这样有名作家的,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
4. 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 “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提醒。不要被文坛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
5. 写作源于生活。 《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60年的生育史,又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作文素材 fanwen.oyaya.net)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中“姑姑”的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莫言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 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后,其他获奖者在接受采访时,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不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7.谦虚。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这样谦虚。莫言曾说: “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儿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的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8. 获奖不能代表什么,将会继续努力创作。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表示,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被世界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相关链接一]
莫言获诺贝尔奖引发三大思考
孙丽萍
以书写山东高密乡村形成鲜明文学风格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次标志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重大文化事件,也给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融入世界以许多启示和思索。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拥有包括莫言在内的不少世界一流作家,但中国文学与世 《莫言 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82.html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以一系列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等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 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 “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名人评价]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价莫言说: “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很长,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如果只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 “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 “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研究中国文学的著名教授霍尔德·戈德布拉特曾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还将莫言与狄更斯相提并论,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胆、风格华丽、神奇、有力,而且都传递了道德信息。
阎连科:这是对中国文学30年大发展的肯定,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表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提升。这个奖项对莫言来说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并且优秀,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何向阳:莫言创造力旺盛,想象力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具有探索精神,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从《红高梁》到《丰乳肥臀》,再到《蛙》,莫言一步步走来,他一直在写故乡的亲人。他的作品始终贴近土地,他是一个忠诚于故乡和文字的作家。
张宇:莫言获奖是众望所归。像王蒙、莫言、余华、阎连科这些作家,不管哪一个获奖都不会让人吃惊,他们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韩少功:这是中国大陆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肯定,是一个好的起点,也鼓励了众多中国作家,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善意表达。当然,也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学越来越有力量,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中国文学要想进一步得到世界的认可,还需要好的翻译,只有好的翻译越来越多,才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认可中国文学。
苏 童:莫言获奖是中国作家的成功,也是文学、文本以及他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诺贝尔奖的评委都是专家,以前总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带有政治性,我看未必是这样,这次莫言就是以纯文学性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书完全可以跟大师的作品平起平坐。
[相关故事]
1. 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2.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一批书送给一些学校,现在书架上就剩100多本书了,都是经典。比如,中国几部古典小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有这些书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下一次拿起来,又把前面的内容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在很多地方重复过一句话: “海明威曾经说过, ‘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实莫言童年时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被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饿成作家,特别是像莫言这样有名作家的,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
4. 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 “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提醒。不要被文坛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
5. 写作源于生活。 《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60年的生育史,又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作文素材 fanwen.oyaya.net)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中“姑姑”的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莫言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 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后,其他获奖者在接受采访时,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不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7.谦虚。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这样谦虚。莫言曾说: “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儿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的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8. 获奖不能代表什么,将会继续努力创作。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表示,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被世界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相关链接一]
莫言获诺贝尔奖引发三大思考
孙丽萍
以书写山东高密乡村形成鲜明文学风格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次标志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重大文化事件,也给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融入世界以许多启示和思索。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拥有包括莫言在内的不少世界一流作家,但中国文学与世 《莫言 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