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
用的方法和手段,都被沿用到国际传播中。目前,很多跨国媒体在产品的制作上,讲求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多样性,内容力求丰富多彩,并十分注重娱乐功能。在有意无意传播本国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的同时,大量的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生活等信息也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如在美国风靡一时的《幸存者》系列节目就被推销到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成为国际传播内容娱乐化的典型印证。
如果说国际卫星电视主要推动了国际传播内容的娱乐化,那么,国际传播的信息化趋势则更多归功于因特网。
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第3页)
因特网一大特点就是信息的极为丰富,网上每昼夜的信息流量以亿万比特计。大型网站往往被称为“信息总汇”和“信息枢纽”。目前CNN每周提供的信息量为2500万网页,MS-NBC每周提供的信息量为1000万到1400万网页,FOX每周提供的信息量为700万网页。[9]传播内容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科技、教育、娱乐等多方面,而且,网站大都有各种信息服务以满足受众需要。
3.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与传播产品的对象化
由于国际信息网络几乎连接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许多国家都充分认识到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信息的跨境传播。西方国家则利用它们在网络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正在加快信息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以谋求在世界范围内信息传播的垄断。
伴随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浪潮,国际传播产品的对象化趋势也已开始显现。由于各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尤其是传播语言的隔阂,国际传播不可能以完全相同的叙述方式或文本样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不论是出于商业利益或政治宣传,国际传播都会在传播模式、传播语言及传播内容等方面力求对象化,这一点已成为今天许多跨国商业性媒体的共识(当然也包括官方媒体)。为了便于当地受众接受,全球性的跨国媒介不仅播出本国的制作节目,还常常和对象国合作,以力求传播内容的本土特色,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目的。[10]这一点在国际广播、国际卫星电视上都已得到体现。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是如此。为了加速向海外扩张,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各大型跨国媒体创办了大量的以某个国家为对象的非英语频道或网站。CNN的《世界》新闻栏目从1997年3月更细分为欧洲、非洲、亚太地区、拉美和中东地区5个分支栏目。MS-NBC则按照用户文化上的要求推出新闻专页,这些新闻专页针对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用户,例如,在慕尼黑进入微全网址的万维网浏览者便可得到用德语播报的国内新闻和欧洲视角的国际新闻。[11]
到目前为止,雅虎也已创办了20多个国家和海外地区网站。除去在欧洲一些国家、日本、韩国等分站外,雅虎在中国就分别针对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等亚太中文读者度身定做设立了4个网站。美国在线也有12个国家和海外地区网站,其中就包括香港网站。
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长,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与传播产品的对象化将成为国际传播发展的双重趋向。
当然,尽管在国际传播中,商业利益因素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只要有国家存在,国际传播中的或隐或显的政治宣传和斗争就不会结束。从二战规模空前的“电波战”到前不久科索沃战争中的网络宣传大战,国际传播不仅与国际政治难解难分,而且在国际形势动荡和斗争激化时期,已成为国际政治乃至国际关系较量的又一个舞台和战场。
三、国际传播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
1980年以前,国际传播主要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产生影响。随着跨国媒体的介入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国际传播的穿透力、扩散力和整体效力越来越大,其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1.国家传播不仅是国家政治的工具,而且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由于国际传播经常服务于政治,毋庸置疑已成为国际政治的工具。随着传播事业的发展,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中已不仅是一般性的工具或中介,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跨国商业性媒体,凭借其雄厚的资金、高新的技术及强大的实力,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为维护提升自身地位,并追逐更高的经济利益,跨国商业性媒体已深入国家乃至国际间的政治生活,成为国内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外政治决策过程及国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国际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其中的例子屡见不鲜。
1998年,克林顿的中国之行。由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传媒对中国一直持敌对态度,这种态度甚至牵制了当时克林顿政府与我国改善关系的步伐。克林顿访华期间,媒体贯穿始终的关于逮捕持不同政见者、西藏、天安门事件等的报道让克林顿感到了压力。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说:“克林顿总统在中国 《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2964.html
如果说国际卫星电视主要推动了国际传播内容的娱乐化,那么,国际传播的信息化趋势则更多归功于因特网。
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第3页)
因特网一大特点就是信息的极为丰富,网上每昼夜的信息流量以亿万比特计。大型网站往往被称为“信息总汇”和“信息枢纽”。目前CNN每周提供的信息量为2500万网页,MS-NBC每周提供的信息量为1000万到1400万网页,FOX每周提供的信息量为700万网页。[9]传播内容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科技、教育、娱乐等多方面,而且,网站大都有各种信息服务以满足受众需要。
3.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与传播产品的对象化
由于国际信息网络几乎连接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许多国家都充分认识到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信息的跨境传播。西方国家则利用它们在网络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正在加快信息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以谋求在世界范围内信息传播的垄断。
伴随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浪潮,国际传播产品的对象化趋势也已开始显现。由于各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尤其是传播语言的隔阂,国际传播不可能以完全相同的叙述方式或文本样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不论是出于商业利益或政治宣传,国际传播都会在传播模式、传播语言及传播内容等方面力求对象化,这一点已成为今天许多跨国商业性媒体的共识(当然也包括官方媒体)。为了便于当地受众接受,全球性的跨国媒介不仅播出本国的制作节目,还常常和对象国合作,以力求传播内容的本土特色,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目的。[10]这一点在国际广播、国际卫星电视上都已得到体现。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是如此。为了加速向海外扩张,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各大型跨国媒体创办了大量的以某个国家为对象的非英语频道或网站。CNN的《世界》新闻栏目从1997年3月更细分为欧洲、非洲、亚太地区、拉美和中东地区5个分支栏目。MS-NBC则按照用户文化上的要求推出新闻专页,这些新闻专页针对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用户,例如,在慕尼黑进入微全网址的万维网浏览者便可得到用德语播报的国内新闻和欧洲视角的国际新闻。[11]
到目前为止,雅虎也已创办了20多个国家和海外地区网站。除去在欧洲一些国家、日本、韩国等分站外,雅虎在中国就分别针对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等亚太中文读者度身定做设立了4个网站。美国在线也有12个国家和海外地区网站,其中就包括香港网站。
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长,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与传播产品的对象化将成为国际传播发展的双重趋向。
当然,尽管在国际传播中,商业利益因素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只要有国家存在,国际传播中的或隐或显的政治宣传和斗争就不会结束。从二战规模空前的“电波战”到前不久科索沃战争中的网络宣传大战,国际传播不仅与国际政治难解难分,而且在国际形势动荡和斗争激化时期,已成为国际政治乃至国际关系较量的又一个舞台和战场。
三、国际传播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
1980年以前,国际传播主要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产生影响。随着跨国媒体的介入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国际传播的穿透力、扩散力和整体效力越来越大,其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1.国家传播不仅是国家政治的工具,而且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由于国际传播经常服务于政治,毋庸置疑已成为国际政治的工具。随着传播事业的发展,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中已不仅是一般性的工具或中介,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跨国商业性媒体,凭借其雄厚的资金、高新的技术及强大的实力,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为维护提升自身地位,并追逐更高的经济利益,跨国商业性媒体已深入国家乃至国际间的政治生活,成为国内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外政治决策过程及国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国际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其中的例子屡见不鲜。
1998年,克林顿的中国之行。由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传媒对中国一直持敌对态度,这种态度甚至牵制了当时克林顿政府与我国改善关系的步伐。克林顿访华期间,媒体贯穿始终的关于逮捕持不同政见者、西藏、天安门事件等的报道让克林顿感到了压力。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说:“克林顿总统在中国 《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第3页)》